唐文遙
摘 要:可以這樣說,朱自清先生遣詞造句的功夫,這深沉的底蘊,是讓人嘆為觀止的。這位語言大師,用他鬼斧神工的修辭技巧,帶給了我們一篇篇清雅的享受。本文旨在通過對《春》一文中所運用到的比喻、比擬、排比、對偶、引用等各種修辭格部分句子的分析探尋《春》一文所表現出的感情基調。
關鍵詞:朱自清;《春》;修辭格
朱自清的散文,有著一種清新寧靜的美。雖是脫俗,卻又不是扭捏造作的。我想,這是朱自清先生將現實的生活,與自然風景的風采神韻相融會貫通渾然一體之后的美。在我看來,朱自清的散文,與其說是散文,卻更有著詩體的優美。他的文章,就像粼粼波光的小溪,雖沒有驚濤駭浪般的氣魄,卻滲透出另一種清幽別致。而精巧的構思和深沉的感情,無不為這條小溪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但是在這條小溪上,最亮麗的一道風景,莫過于朱自清先生語言藝術的運用。可以這樣說,朱自清先生遣詞造句的功夫,這深沉的底蘊,是讓人嘆為觀止的。這位語言大師,用他鬼斧神工的修辭技巧,帶給了我們一篇篇清雅的享受。本文旨在通過對《春》一文中所運用到的比喻、比擬、排比、三種修辭格對部分句子的分析,探尋《春》一文所表現出的感情基調。
一、比喻的運用
比喻,是朱自清先生散文在修辭上的最大亮點。他的比喻不僅涉及方面之多,并且在比喻中對本體和喻體的斟酌字句的運用,是相當巧妙的。先生的比喻,總是能引起人的遐想,讓人不禁拍案叫絕。例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這是一個典型的明喻。是以物喻物。把荷葉比喻成舞女的裙,把那夾在在層層葉子中間的白色小花喻成明珠喻成星星又喻成美人。這時正值深夏,荷塘邊若是吹起一陣清風,搖曳著那一片片出水的荷葉,這不正如盛夏晚風中緩步走來一位婷婷少女,身上清爽的綠群隨著細風,緩緩的有節奏的劃著它的軌跡。就在這樣的情境之下,將荷葉與少女的裙聯系在一起,使我不禁聯想到這一波碧油油的荷塘,不也正如一個妙齡少女一般,綻放著她生命中最美麗的時刻么。是啊,只有這盛夏,才能孕育出這么美的荷塘。而用明珠,用星星,用美人來比喻那中間的小百花,可見那些白花并非是一個模子的,而是有各種形態的,并且以不同的姿態存在著。像明珠的白花一定是潔凈的,像星星的白花一定是顯而易見的,而像美人般的白花一定是最出眾的,最婀娜的。這一句以物喻物的比喻,朱自清先生并沒有局限于本體與喻體的相似,也沒有停留在喻體的某一點上,而是通過遷移、轉換,從不同角度選取喻體,從不同深度攝獲相似點,從而盡量朝著遠的、美的事物意向產生聯想。這可見得先生的比喻是多么的無拘無束信手拈來。
二、比擬的運用
比擬是《春》這篇課文中運用得比較多的一種修辭手法。比擬就是借助想象力把物當作人來寫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甲物當作乙物來寫的修辭方式。 比擬可分為兩類擬人和擬物。擬人就是把事物、道理當作人寫擬物就是把人當作物寫或把甲物當作乙物來描寫。應用比擬能使語言形象生動可以造成一種氣氛給人以特別的感覺喚起人們的想象從景中得到情使讀者在感情上產生共鳴。例如,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用比擬中的擬人手法把春天的到來寫得活靈活現開頭連用了兩個“盼望著盼望著”表達出作者強烈急切的盼春之情終于盼到了送來春天信息的東風后一句“春天的腳步近了”寫出了此時作者仿佛按捺住那種盼春的急切心情側耳傾聽靜靜地等待著春天的腳步聲。從剛開始的急切盼春到后來的耐心等待不僅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作者對春天即將到來的那種歡心和喜悅之情并且在歡心之余萌生出對春天的一種親切感。作者用擬物的手法妙用“醞釀”一詞。“新翻的泥土”有一種清香的味道被風輕輕一吹混著春草、春花清香的味道在濕潤的空氣里久久地回蕩著醞釀成似芳香的美酒讓人陶醉其中嗅著這種春的氣息春的味道甚至讓人有一種幸福、微醉的感覺想把春永久的留住駐留在春的氣息春的味道中不愿意醒來。表現出作者對春的一種喜愛依戀之情。兩個比擬句前一個用擬人的手法把春的來臨擬作人的腳步一樣慢慢走近而后一個用擬物的手法妙用“醞釀”一詞把各種回蕩在春的氣息中特有的味道寫得活靈活現兩句話用比擬的手法給人特別的感覺喚起了人們的想象如身臨其中似的從景中就可以看出作者盼春的急切和陶醉于春中的幸福。同時也使讀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三、排比的運用
排比指的是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語句成串地表達相關內容的修辭方式。排比能使平列的多層內容和平列的多層形式統一起來排列整齊勻稱音律鏗鏘節奏感強它能一氣呵成地渲染藝術形象運用在散文《春》當中不僅能把江南的春天寫得栩栩如生而且能充分抒發作者對春天強烈的喜愛和愉悅之情。例如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春天象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象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象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它領著我們上前去。當中三個分句構成排比用排比的修辭手法表現出了春天即將來臨的生動景象。隨著春天的來臨山里的樹林開始慢慢的蘇醒、變綠這里作者用“朗潤”一詞修飾形容不僅恰到好處地表明了春天山的變化,而且即使不說也使人自然想到這種變化與樹的變化是分不開的。不提樹也讓人自然想到了 樹表述簡潔、形象、生動。并且用“朗潤”一詞不止是物如此 從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借寫景也寫出了作者此時的心情其實也是朗潤的。從山的角度作者又把目光移到了水的上面一個“漲”字很形象地讓人想到天氣變暖冰雪消融的景象“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一句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這時太陽似乎帶有一種嬌羞、靦腆但又不失俏皮和可愛的情態作者的喜愛和憐愛之情滲透其中。三個分句構成一個排比作者的視野從上到下再從下到上給人一種跳躍的感覺表現出春天即將到來作者欣賞著春天的一切興奮不已。一連用三個比喻句構成一個排比。“剛落地的娃娃”說明此時是初春時節春的氣息還很淡所以后面說“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小姑娘”點明春天越來越近春味也越來越濃用“花枝招展”來修飾形容寫出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但是春天的腳步依然“笑著走著”。到了“健壯的青年”表明春天已進入全盛時期到處都是一片新氣象欣欣向榮充滿了希望。從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點明了春天越走越近的進程也點出了作者對光明的向往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歡樂之情。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很少用排比的手法來表現自己強烈的情感但為了抒發強烈的愛春之情在《春》這篇文章中作者不止一次用到排比。從以上所舉的兩個例子可以看出用排比的手法使其排列整齊讀起來音律鏗鏘節奏感極強起到了一氣呵成的把春渲染得更濃的藝術效果并且抒發了作者對春的喜愛之情。給人以美的享受美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駱小所《現代修辭學》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2}韋海英 選編《朱自清抒情散文》作家出版社1990年。
{3}陳孝權《朱自清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0年。
(作者單位:重慶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