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各省及其縣市已進入監視時代,集中體現在我國公共場所監視在政策、項目及基金下得到迅猛發展。這種高科技的管理新形勢是大勢所趨也將積極促進國家法制監督發展,但同時也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如何在疏而不漏地公共場所監視下保護民眾隱私基本權益,如何做到保證公共場所監控圖像采集保質保量完成監督工作的同時無礙公眾隱私是亟待解決的新問題、新挑戰。
關鍵詞:公共場所監控;隱私權;法治理念;監督
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又稱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 系統,是利用視頻圖像設備、技術,對涉及公共安全的 場所、部位的圖像信息進行采集、傳輸、顯示、存儲和 處理的系統。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在很多國家得到了運 用,其作為一種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公共安全維護方 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公共場所監控圖像采集利用一般問題
(一)公共場所圖像監控的界定
公共場所是任何不特定的第三人可以自由出入的場所,是公共大眾科抑隨便的、自由出入的活動空間,雖然在當今社會公共產所的表現方式多種樣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即表現方式的共享性和開放性是不會改變的。[1]
(二)公共場所圖像采集的意義
首先,公共監控的威懾作用是其余監督方式不可比擬的,正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在監控下,民眾會對自身的言行舉止更加注意。同時對于違法分子,在懾于監控設備下的懲罰措施下放棄違法行為,通俗講來即是打消僥幸心理從而體現出了威懾性。其次監控圖像的時效性和高效率相互作用,一方面能夠實現情景再現對事件的分析和判別可以提供事實依據從而使得是非辨別準確性提高,另一方面實時信息的反饋也有利于城市化管理例如提供實時交通信息緩解交通壓力等。
(三)公共場所隱私權界定及其保護必要性
公共場所隱私權首先是基于傳統的隱私權之上,故其具有傳統隱私權的一般特征,包括主主體限于自由人:客體包括個人信息、個人領域、個人活動,且受到公共利益的限制等。但其獨特特點體現在地點、保護內容的特殊性,對于公共隱私權所應包含的內容主要包含知情權、控制權、選擇權。
二、公共場所監控圖像采集與隱私權的矛盾
(一)隱私保護與公共場所監控圖像采集的對立
圖像采集的方式種類繁多,在一些特定場所,監控設備的隱秘性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在高速公路出口的監控由于高度限制處于車輛駕駛人視線范圍以外,曾有新聞報導出情侶在高速公路出口處做出親密動作,從車輛行駛安全角度來講,不正確的動作是有礙于安全駕駛的違規行為,駕駛人應受到處罰,但與此同時,駕駛人私人動作也隨之被曝光。這就形成了一個可以分析的對立面,在監控圖像采集的同時,行為人的影像資料若是不爆光,無可證明其違規,但若是曝光,其隱私權益又同時處于公開狀態。
(二)法治理念的滯后與公民隱私權利保障意識提升的對立
每個公民都有謀求個人的生存、自由、發展及追求幸福的權利,這些權利是人權意識的核心,保障這些權利是國家應做到的對群眾的最大限度的尊重,這也是由權利的基本屬性所決定的性質。在人權意識高漲的時代,人民對法律的期待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法律不僅是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的工具,也承擔著保障人的基本權利、尊嚴的維護,保障社會秩序和人民生活和諧的訴求。
(三)公共場所圖像監控立法現狀不充分與實際中對法規載體的要求高的對立
“我國對于公共圖像采集監控的立法模式選擇上與國外大體相同,但是其也強調了規章立法的專門性,從而讓公共安全視頻監控進行統一立法成為公共場所圖像采集監控應完成的必要任務”[2]。首先針對非特定對象的行政檢查行為決定了公共監控是作用于特定的公共場所,而不是對特定人進行監控,其次這種立法側重面在與實時性公共安全信息收集和處理,多以這種監控對人的隱私保護實際是弱于行政需要的。一是提高信息的有效利用率,二是減少無關隱私信息的采集,這也是促進隱私保護的有效手段。
三、公共場所監控圖像采集保護隱私權的現行立法分析
(一)公共場所圖像監視的層級路徑
“公共安全理念的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呈現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社會治安防范——(社會)公共安全技術防范——公共圖像監視”的架構。”[3]公共圖像監視處于該層體系的末尾環節,同時也是具體實施的載體,是一個重要的構成部分。這種監視立法主要包括四個法律概念,一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其次是社會治安防范,然后是公共安全技術防范,最后是公共圖像監視。
(二)公共場所圖像監視法律治理的法律淵源路徑
當前我國公共圖像監視領域的法律文件大致包括五個組成部分:第一,憲法及憲法性法律文件;第二,關于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法律文件;第三,關于(社會)公共安全技術防范管理的法律文件;第四,涉及具體領域的如娛樂場所管理以及企事業單位內部治安保衛等的法律文件;第五,具體的專門針對(社會)公共安全視頻信息系統的法律文件。
(三)我國公共圖像采集監控立法現狀
由于以上的路徑分析,我國對于公共圖像采集監控的立法途徑是專向性立法和關聯性立法并存的狀況,基于這種立法途徑多元的情況,主要存在以下方面問題:
1.法規范層次低
我國以規章形式對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立法。尚沒有以法律、法規的形式對公共安全視頻監控進行專項性立法,規章立法層次較低。公共安全視頻監控涉及個人信息安全、人身自由等事項,而此類事項有關公民基本權利,不宜以規章形式進行立法。
2.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行為的定性缺失
規章沒有界定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行為的法律屬性。公共安全視頻監控是一種獨立的行政行為,還是一種附屬性的行政行為,或是一種階段性的行政活動,在規章中沒有明示或默示的指引。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行為是立法中的核心概念,只有科學界定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行為的法律屬性,才能合理架構對公共安 全視頻監控的規制的原則和制度。
3.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的規劃與建設的規范不足
公共安全視頻監控是一個系統性、綜合性的活動。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涉及設施規劃、建設、使用以及監控信息收集與使用的監管。規章對這些方面的規范不充分,且缺失基本原則和具體制度的約束,沒有引入比例性原則等原則和制度。
4.私人權益保障不充分
規章中涉及了對私人權益的維護,但是不夠充分。在公共安全視頻監控中,私人權益應包括個人自由、個人隱私、個人信息利益等。而現有的專項性立法中,對受到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影響的私人權益如何維 護表述不夠充分,應在法規范中充分規定公共安全視頻監控信息收集和使用的實體要求和程序要求,以求 在實現公益的同時,兼顧私益保障。
四、結語
公共場所圖像監控是保障社會安全安全體系的最要環節,在時代的發展下,公共場所的圖像監控將會得到更大的發展。第一,對信息進行分類,在完成監視前提下剔除無用的且涉及隱私的無用信息。第二,不斷貫徹更新司法部門、人員法治概念,以滿足不斷提高的公民隱私權利保障意識的需求。第三,在立法上針對實際情況與遇到的新問題,要對公共場所圖像監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不斷修訂,使其受用面更廣,解決更多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劉建軍.我國公共場所圖像監視法律治理路徑分析[J].政法從論.2012.第88頁
[2]歐元軍.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問題立法研究[J].科技與法律.2018.第45頁
[3]王新勃.論公共場所監控圖像釆集利用中的隱私權保護[J].河北經貿大學.2012.第12頁
作者簡介
郭香伶(1993-),女,漢族,四川宜賓人,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碩士研究生,從要從事民商法研究。
(作者單位:四川省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