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準確把握新時期治水思路、進一步加強連云港市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切實強化水安全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水安全應對之策。提出堅持知識創新、技術創新、機制創新和以人為本等科技創新支撐水安全措施。
關鍵詞:水安全;科技創新;措施
1水安全應對之策
1)準確把握新時期治水思路
節水優先,就是要立足我國基本國情水情,充分認識節水的極端重要性,從觀念、意識、措施等各方面都要把節水放在優先位置,這是水安全戰略的根本方針。空間均衡,就是要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始終堅持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均衡的原則,加強需求管理,把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承載能力作為剛性約束,努力實現人與自然、人與水的和諧相處,這是水安全戰略的重大原則。系統治理,就是要統籌自然生態的各個要素,統籌考慮山水田林湖治理,運用系統思維,謀劃和保障水安全,這是實施水安全戰略的重要方法。兩手發力,就是要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兩個方面的作用,水治理是政府的主要職責,該管的一定要管好,但政府主導不是政府包辦,要充分利用水權、水價水市場優化配置水資源,讓政府和市場“兩只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這是實施水安全戰略的基本要求。在新時期的治水實踐中,須要準確把握中央關于治水的戰略定位,切實增強保障國家水安全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2)進一步加強我市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要按照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的原則,結合我市水資源實際情況,集中力量有序推進一批全局性、戰略性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一是推進重大農業節水工程,突出抓好重點灌區節水改造,城鄉飲水工程改造。二是加快我市飲水源建設和管理,改進通榆河北延送清水連云港段河道,使調水工程落實到實處。構建水源布局可靠、水質優良的供水安全保障體系。
3)切實強化水安全管理
著力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把水資源條件作為區域發展、城市建設、產業布局等相關規劃審批的重要前提,進一步落實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水功能區管理等制度,嚴格限制一些地方無序調水與取用水,從嚴控制高耗水項目。牢固樹立節水和潔水觀念,切實把節水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產生活全過程,不斷推進農業、工業、城市的節水,加大雨洪資源利用力度,加快海水、中水、微咸水等非常規水源開發利用。強烈建議對我市沿海化工企業進行經常性和后環境治理論證,該關停要關,嚴重損害水安全的事決不能做。
加強河湖及地下水管理。加快落實“河長制”有關職責,強化河湖水域保護,合理劃分河湖岸線功能,實行河湖分級管理,明確管護主體和責任人,落實河湖生態空間用途管制。強化地下水保護。
推進洪水和干旱風險管理。編制詳細洪水風險圖,開展洪水風險評估,完善防洪應急預案,健全防汛組織體系,有效規避洪水風險。落實好洪水影響評價制度,健全洪澇災害救助機制,探索建立洪水保險制度。開展干旱風險區劃,制定不同風險級別下的干旱應急措施,建立水資源戰略儲備。
一直以來,我市水利部門把水利工程建設作為保障水安全的重要舉措來抓。一方面加快中小河流和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治理、水庫除險加固、山洪災害防治工程建設,加強城市防洪排澇工程建設。推進水利工程全市安全管理標準化創建速度,提高應對突發水安全事件能力。
加強水污染治理,扎實推進水污染防治的工作。各級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要健全完善工作機制,強化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一是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相關職能部門主要領導參加的聯席會議,切實解決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突出問題。二是實行多級聯防聯控。政府部門牽頭,環保、水利等相關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聯動。三是加強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監控,加大處罰力度。四是加快實施飲用水改造和水源地保護、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等工程。
我市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陸續加強新沂河除險加固、海堤達標加固、石梁河及小塔山水庫加固、全市病險涵閘工程加固、通榆河北延送清水、大浦河調尾及三洋港節制閘工程、叮當河送清水、玉帶河整治、薔薇湖飲用水源、臨洪濕地、市區黑臭水體治理等一系列工程水建設和改造大大提高水工程安全。水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初現天藍、地綠、水凈。
2科技創新支撐水安全
保障水安全,必須堅持科技引領,更加注重科技創新在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水安全管理中的關鍵作用。要依靠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把有關水安全的科技成果轉化為治水興水的實踐,提高水利現代化水平,讓科技為水安全提供堅強支撐。
1)堅持知識創新
須要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維度深入開展水資源管理戰略研究。宏觀上,要重點研究氣候變化情境下的空間水循環機理,把水資源及其相關的生境系統統籌考慮,構建水基系統,準確把握水資源的宏觀態勢。同時,要完善水資源常態與應急管理科學認知,突出水災害風險管理,不斷完善水資源常態與應急統合管理模式。中觀上,既要以地域和流域為單元,山水田林湖統籌協調,又要從泛區域、泛流域等更廣范圍、更寬視角,開發利用和管理水資源,形成互聯互通、豐枯調劑、空間均衡的基礎水系統。微觀上,要以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為抓手,以信息化建設等為先導,優化整合各類資源,形成科學預測、有效防控和高效應急的技術支持系統,保障水資源的合理開發、高效利用和有效保護。
2)堅持技術創新
要在繼續鞏固和發揚我國傳統水利技術優勢的基礎上,緊跟世界科技前沿,綜合運用空間遙感、情景分析、云科技、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在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的帶動和引領下,針對國家水安全戰略需求,對節水關鍵技術、重大水利裝備、新型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藝、基礎水信息系統建設、河流生態修復與保護等方面開展科研攻關和技術研發。
3)堅持機制創新
要依法、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依法、更多利用市場機制,著力構建水利科學發展的機制。要穩定并增加公共財政對水利的投入,落實金融支持水利的相關政策,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水利建設和管理。要加快推行城鎮居民用水階梯水價制度,非居民用水超計劃、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促進節約用水,建立水利工程良性運行機制。要推進國家水權制度建設,開展水資源使用權確權登記,鼓勵形式多樣的水權流轉,構建水權交易平臺,加強水市場監管,落實好水資源用途管制。要進一步深化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
4)堅持以人為本
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水利科技的創新一樣離不開人才,盡管這些年我市通過不斷引進來和走出去等措施提高水利了人才儲備,數量和質量有了很大改觀,但與水利改革要求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雖然人才總量較大但配置存在不合理,專業人才和高層次人才較少,專注動手技能和創新人才顯著不足,因此想要科技引領水安全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是打破慣性思維,調整知識結構,強化隊伍建設,著力培養創新型和高精尖水利人才,二是立足根本,解放職工思想意識,充分激發和調動水利人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3結語
保障水安全,是事關國家安全的大事。在新時期治水方針的指引下,許多方法和舉措,需要在實踐中認真探索。遵循自然規律,強化法治思維,不斷深化、完善和健全科技創新機制,是當前水利工作的必然要求。迫切需要廣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單位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以期取得更大的成效,為我國的水安全保障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參考文獻
[1]石亮.日照市水安全保障措施研究[J]山東水利2017(9)
作者簡介
祁大震(1976—),男,江蘇濱海人,本科文化,工程師,從事工作:水利工程管理。
(作者單位:連云港市臨洪水利工程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