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順 崔素梅 申海
摘 要:計量與質量二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本文首先借德國二戰后經濟崛起事例與新中國成立前后的經濟發展狀況闡述了計量水平高低對建設質量強國的重大意義,然后進一步強調了計量對三方面質量:產品質量、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的保障作用。
關鍵詞:計量;質量;計量發展規劃
計量是實現單位統一,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而質量是產品或服務的總體特征和特性,以及基于此能力來滿足明確或隱含的需要。計量與質量二者息息相關。計量像眼睛貫穿于質量工作的各個環節,計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質量的優劣。因為質量的好壞都十分強調要用事實數據說話,為獲取大量的事實數據,我們就必須依靠計量。通過準確、快速的計量得到真實可靠的事實數據,為質量的定量分析打下基礎,從而實現對質量的正確評定。所以說:不搞好計量就無法真正認識質量,沒有計量,質量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計量發展水平更是衡量一個國家質量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黨和國家要求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消耗,提高企業素質和經濟效益,加強科學管理,加速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一時一刻都離不開計量工作。加強計量工作是每一個發展中國家工業現代化進程中必然要采取的重大舉措,而且還必須先行一步,否則就會成為建設質量強國的絆腳石。
簡而言之,計量弱,則質量弱,質量弱,則國家衰;計量強,則質量強,質量強,則國家盛。
德國之所以現在一直處于世界一流強國的行列,良好的質量品質在其二戰后的崛起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其國家的大眾、奧迪、寶馬等名車品牌享譽世界,阿迪達斯引領全球運動用品風潮,西門子更是全球電子電氣工程領域的龍頭企業。之所以能擁有如此多高質量的優秀品牌,正是因為德國一直十分重視計量事業。德國的計量工作歷史悠久,在計量基礎、工業計量、法制計量等諸多方面譽滿全球,其在計量方面的研究水平,計量檢測實驗條件以及計量為工業、經濟服務的能力穩居世界先進水平。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則是中國近代民國時期,由于軍閥混戰,導致國內度量衡空前混亂,沒有統一的單位,沒有統一的量具,無法獲得一致的量值,從而使得中國當時毫無質量可言,連火柴、鐵釘這樣低級產品都無法與他國抗衡,中國的市場幾乎完全被洋火、洋油、洋釘等“洋”字頭產品所壟斷,中國的經濟水平日益衰落。直到后來1929年民國政府頒布了《度量衡法》,才有效遏制了亂象,促進了經濟的復蘇。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重視計量工作的開展,特別是在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加大了對計量事業的全方位投入,計量事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可喜階段。我國在2013年頒布了《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這正是為了響應國務院提出建設質量強國的口號而開展的一系列措施中的重要一環,此規劃的提出為我國本世紀第二個十年的計量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將引領我國的計量事業駛上發展的快車道,對我國推動經濟轉型建設質量強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關于建設質量強國,我們知道這個質量指的是大質量、宏觀質量,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產品質量,工程質量以及服務質量。而計量工作是保障這三方面質量的基石。
首先,對于企業產品,計量是產品質量控制的手段和方法。從原材料,外購元器件以及各種工藝設備一進廠,就必須應用計量手段嚴格把關,消除生產質量的隱患。在生產過程中的工藝參數要通過計量技術進行實時監控,利用計量數據的反饋,對生產過程進行最佳有效控制,從而確保產品質量并最大限度降低勞動力和能源消耗。例如碳塊的焙燒質量就是通過控制焙燒的溫度和負壓等計量參數而得到保證的。產品最后的質量檢驗更是離不開各種性能的計量器具的大量使用,它們的準確性如何,直接影響著產品質量的檢驗結果。所以,計量是企業生產的基礎和技術保證。
其次,在工程建設方面,計量是保證工程質量的重要因素。相對于企業產品生產,一件不合格的量具能使成批產品報廢,工程建設方面也不例外。例如某市的一家建筑企業承建了一住宅樓,當基礎澆筑成型甲方驗收時發現原設計為63m的樓長實際只有62.67m,負偏差達330mm。后經計量檢定所檢定發現這是由于施工方使用了未經檢定的尺子所造成的。最后只能是將已澆筑基礎重新返工,造成經濟損失達數十萬。所以只有嚴格認真抓計量,百年大計的工程質量才有保障。除此以外,在工程項目中嚴格確定幾個計量控制環節,采用科學的計量管理方法,可以為工程節省支出。例如通過嚴格的計量檢測和計量定額考核管理控制材料的收發,堵住超量消耗關以及不合格材料使用關,就可以降低工程經濟成本。因此,做好工程中計量工作,就能夠合理降低成本,縮短工期,提高工程質量。
最后,服務質量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更加密切相關。計量是衡量服務是否準確到位的重要依據。例如,在加油站加油時,郵箱最大容量只有70升,而加油機卻顯示為72.5升,這就說明對加油機的計量檢定不到位,加油站提供的服務不夠準確,從而損害了消費者的切身利益。為了使老百姓免受這種缺斤短兩的欺詐服務,建立社會誠信服務體制,加強計量監督管理已經刻不容緩。
綜上所述,計量工作無處不在,只有充分利用全社會計量資源,夯實計量技術基礎,按照《計量發展規劃》的要求,逐步建立完善的計量技術保障體系,不斷提高計量能力水平,才能為我國躋身世界質量強國之列打下堅實基礎,早日實現國人的質量強國夢。
參考文獻
[1]李滿力.計量質量相互促進相互制約—關于計量與建設質量強國的幾點思考[J].中國計量,2014,(4):25-26
[2]侯振江. 芻議提高計量檢定工作質量的途徑及意義[J]. 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05):271.
[3]王銘.計量檢測在建筑工程質量效益中的作用研究[J].科技與創新,2018,(03):139-140.
[4]楊轉平.計量在國民經濟和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J].大眾標準化,2013,(08):62-63.
作者簡介
高順(1984.11-),漢族,天津市人,工程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計量檢定與校準。
(作者單位:天津市計量監督檢測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