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中韓建立自貿區給我國帶來的發展機遇,例如降低進口成本、暢通融資渠道、擴寬經貿領域等,隨后文章介紹了中韓自貿區建立給我國帶來的挑戰,例如給我國的產業升級帶來一定的影響、增加市場競爭,國內市場經濟體制急需完善等,希望能給相關人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一帶一路;中韓自貿區;發展機遇
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世界上國家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密切,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貿易合作也越加頻繁。我國在2013年開始就提出了建設一帶一路的方針政策,主要目的是在文化、經濟以及政治等各個層面,加強國家之間的往來互通,從而實現共同發展,目前,從一帶一路的建設實際來看,給我國的經濟發展既帶來了機遇,又留下了挑戰,本文就中韓自貿區的建立情況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一、淺析中韓建立自貿區給我國帶來的發展機遇
(一)降低進口成本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建立中韓兩國之間的自貿區,能夠有效減少大部分產品的關稅,為此國內企業取韓國購買相關商品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進口成本,擴大產品的采購規模和種類,從而能夠促進中韓經濟貿易規模的穩步上升。據實際調查研究。中韓之間建立自貿區能夠有效促進我國國民經濟上升一到兩個百分比,同時也有助于幫助韓國經濟發展提高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通過一帶一路而建立起的中韓自貿區能夠使中韓共同市場中的GDP直接上升到十一萬億美元。我國領導人在和韓國領導人進行共同協商之后達成初步共識,指出中韓兩國的雙邊貿易金額在2015年將達到三千億美元。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之間聯系的加密,金融危機的影響也逐漸擴展到全球化范圍,而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為了在全球化形勢下促進本國經濟發展,就需要加強同世界上各個國家的往來合作。而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建立自貿區就是一個有效渠道,能夠增加兩國之間的經貿聯系。
(二)暢通融資渠道
通過一帶一路建立起的中韓自貿區在進行投資商談協定時,通常主要包括投資的范圍限定、融資方式、投資者的保護措施、便利化融資渠道以及有哪些允許進行融資的行業領域等內容,通過兩國之間的和諧商談能夠幫助兩國構成一種互惠互利、平等穩定的交易環境,同時擴大韓國企業對于中國的投資規模。在我國渤海區域一帶的經濟圈中,韓國企業資本具有重要的影響,中韓兩國可以通過在自貿區進行和諧談判,從而進一步擴大韓資對中國企業的投資規模,同時提高對于勞動者和雙方的保護能力,為兩國企業權益提供基礎的保障。一帶一路的提出,中韓自貿區的建立使兩國之間也初步達成了一定的貿易協定,就是幫助韓國的中小企業走進中國市場,從而幫助韓國企業達成本土化戰略,進一步擴大韓國在中國的投資規模,除此之外,對于我國對韓國進行投資也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幫助國內企業盡快實現走出去的目標。
(三)擴寬經貿領域
通過一帶一路戰略建立中韓自貿區能夠有效擴展兩國的貿易領域,從而促進我國產業的轉型升級,首先中韓兩國企業通過自貿區協商,在環境保護、知識產權、貿易屏障以及電子商務等方面達成了初步的共識,兩國在上述領域中的聯系也逐漸加深,從而能夠幫助我國將韓國國內環保領域、制造行業領域以及現代化的服務體系引進到中國。其次,通過中韓自貿區的建立能夠有效破處兩國的貿易門檻,從而讓我國的人民群眾能夠直接購買到質量高、價格實惠的韓國產品,尤其是韓國的高質量醫療服務、服裝、醫藥保健品、家電電子產品以及基礎醫療設施等產品,通過各種高質量商品的引進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加我國的市場競爭氛圍,從而促進國內的各個產業盡快實現產業升級,從而提高我國的整體技術和服務質量。最后是通過建立中韓自貿區能夠擴展出口渠道,從而促進我國機械設施以及農產品的輸出,為了提高市場競爭力,企業需要提高自身服能力和產品質量,從而促進產業升級。
二、中韓自貿區建立給我國帶來的挑戰
(一)給我國的產業升級帶來一定影響
在一帶一路基礎上建立中韓自貿區后會對我國的產業升級形成一定的影響。首先是和韓國的社會發展水平相比,我國還處于一種低端的產業鏈狀態,韓國的企業發展在管理上、技術以及資金上都要高于我國的企業發展,優勢明顯[1]。在建立中韓自貿區后,韓國資本技術型企業在進入我國市場后會對我國的部分企業造成一定的影響,給我國企業增加發展壓力,例如韓國的電子機械商品、化妝品、橡膠制品等產業都會對我國相同行業施加一定的壓力,為此需要我國企業盡快提高產品生產技術水平,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從而提高本土企業的競爭實力。其次是我國投資規模和韓國比起來存在一定的差距,要遠遠小于韓國的投資規模,因此在兩者的融資過程中,我國企業往往處于一種弱勢地位。因此我國企業需要提高投資規模和投資力度。
(二)增加市場競爭
中韓自貿區的建立會使我國市場競爭環境加重,首先是中韓通過協商后,兩國交易的商品出現零關稅或是免稅的范圍也逐漸擴大,幾乎能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中韓兩國出現大范圍的商品減稅會對產品的市場價格產生直接的影響,從而是市場中的產品生產廠家之間的競爭加劇。其次是在建立中韓自貿區后,兩國的產業融合進程也逐漸加快,中韓兩國企業參與度也將加深,從而會則提高企業的材料購買規模[2]。如此就會增加國內材料生產廠家之間的競爭,最后是韓國發展水平相比,我國的經濟發展還相對落后,和韓國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建立中韓自貿區后,我國的市場限制也會相繼減少,從而會促進大量的韓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從而增加本土競爭,增加企業的發展壓力。
(三)國內市場經濟體制急需完善
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潮流下,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建立起了新型貿易機制,也是我們所熟知的邊境后措施。和邊境上措施相比,邊境后措施要復雜繁瑣的多,同時也加入了部分關于技術壁壘和知識產權相關的規則。新規則的制定給我國建立中韓自貿區帶來了挑戰,為此需要我國加快建立相應的法律制度。隨著改革的發展,我國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國的改革難度也相繼擴大。自貿區的建立體現出了我國的開放性,同時也是我國進行改革的一種方式。我國建立中韓自貿區目前還處于初步階段,包括兩種問題,一是還沒有適應貿易發展新規則,二是我國的產業結構還沒有發展完善,同時參加自貿區的風險也會上升。
結語
綜上所述,中韓自貿區作為一帶一路中重要的建設區域,是我國全球戰略在新時期實施的重要部分。通過自貿區的建立兩國之間還可以加強彼此的互動聯系,從而促進兩國經濟的共同發展,同時也對改善兩國關系,建立命運共同體,幫助我國實現中國夢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立自貿區,在加強經濟合作的同時也有助于將我國的優秀的傳統價值觀傳播出去,通過一帶一路網絡將我國互利共贏、平等包容的理念傳播出去,從而幫助我國樹立起良好的大國形象,提高我國地位。
參考文獻
[1]樸英姬,孟曉.“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視角下的中韓自貿區建設[J].東方論壇,2016(06):48-54.
[2]戴曉云,金云.一帶一路背景下中韓自貿區建立機遇和挑戰[J].現代國企研究,2016(02):168.
作者簡介
周旭,1997-3-3,山東省臨清市,漢族,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國際貿易、金融。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威海)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