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成都話的語音和語法,與普通話都有較為整齊規則的對應關系,而掌握好這些對應關系,對于成都人說好普通話至關重要。本文試從語音、詞匯、語法三個層面對成都話和普通話進行差異比較。
關鍵詞:成都話;普通話;方言;差異比較
四川雖地處南方,但屬于北方方言區,成都話自然也是北方方言中的一個分支,它與普通話在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大同小異,語音和語法方面有比較整齊的對應關系。
一、語音差異
1.聲母方面
(1)聲母個數不同:四川方言的聲母有多有少,各地不完全相同,如成都話的輔音聲母共23個,比普通話多了[z][?][?],“我、愛、延、安、人”恰好涵蓋了這三個聲母,即:我[?o]、愛[?ai]、延[?i?n]、安[?an]、人[z?n]。
在成都話中,z、c、s、[z]分別與zh、ch、sh、r對應,[?]、[?]可以做聲母,一般作為普通話中零聲母音節的聲母。
(2)其他差異:
①邊、鼻音完全不分,且只將鼻音讀作邊音,即只有邊音沒有鼻音:男nán—lán、蘭lán—lán。
②平、翹舌完全不分,且只將翹舌音發成平舌音,即只有平舌音沒有翹舌音:知zhī—zī、吃chī—cī、詩shī—sī。
都江堰話是不多見的存在翹舌音,且翹舌音能和er相拼的方言,但并不是所有翹舌音都與er相拼:知zhī—zī、值zhí—zher;翅chì—zì(聲母變為z)、吃chī—cher;詩shī—sī、濕shī—sher。
2.韻母方面
(1)普通話的39個韻母中,有5個韻母是成都話里沒有的:e、uo、enɡ、inɡ、uenɡ、-i(后),只有四川的其他極少數地區有這5個韻母。
(2)成都話中,一個韻母相當于普通話多個韻母,如:①[e]相當于e[?]、ɑi、o;②o相當于o、uo、e[?];③uo相當于üe、ü、u;④en相當于en、enɡ、uen;⑤onɡ相當于onɡ、enɡ、uenɡ;⑥ün相當于ün、ionɡ、inɡ。
3.聲調方面
筆者以“中國偉大”為例解釋普通話和四川話的聲調對應關系,即:
就陰平而言,普通話和成都話調值近似,而陽平調,成都話發音為普通話中的“半上”,成都話中的上聲近似于普通話中的去聲,尤其是普通話兩個去聲相連的詞匯中的第一個去聲,而去聲字,成都話近似念為普通話中的上聲。
4.兒化方面
與普通話中的多種兒化規則不同,成都話的兒化往往只需在聲母后加er音或直接丟失韻尾加上er音即可,如:這兒zher、那兒ner、火鍋ɡuer
還有一些普通話中的輕聲詞,成都話用兒化來表示,如:蓋子—蓋蓋兒ɡɑi ɡer、杯子—杯杯兒 bei ber。
5.拼合關系方面
上文提及都江堰話中有一個及其特殊的拼合規律:zh、ch、sh和er相拼,即:值zher、吃cher、食sher,這在成都話中是不存在的,而其他聲韻拼合方面的特例筆者尚未發現,故僅列舉一項拼合特例簡單說明。
6.發音位置方面
成都話的韻母發音偏扁,歸音不到位,尤其是前后鼻音發音位置都偏前:
(1)前鼻音偏前,且歸音不到位,其中ɑn、iɑn、uɑn、üɑn發音偏扁。
(2)后鼻音偏前。成都話中沒有enɡ、inɡ、uenɡ三個后鼻音,但有ɑng、onɡ、iɑnɡ、ionɡ、uɑnɡ這五個后鼻音,整體發音比普通話偏前。
二、詞匯差異
1.名詞
成都話與普通話的詞匯差異主要體現在名詞上,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1)普通話是單音節詞,而成都話是雙音節詞,有詞尾,如:
①成都話加上詞尾“子”:煙—煙子 廟—廟子
②成都話加上兒化詞尾:蒼蠅—蒼蠅兒 火鍋—火鍋兒
③成都話詞尾變“兒”為“子”:帶兒—帶子 煙兒—煙子
④成都話加上“巴”:泥—泥巴 鹽—鹽巴
(2)普通話中詞尾為“兒”或“子”,成都話中是重疊詞形式:
①“詞素+兒”變為重疊詞:尖兒—尖尖(兒) 本兒—本本兒
②“詞素+子”變為重疊詞:刀子—刀刀兒 瓶子—瓶瓶兒
(3)無法歸類的完全不同的名詞,如:蜻蜓—叮叮貓兒 蟑螂—偷油婆
2.動詞
成都話的一個動詞,往往可以表示普通話中的多個動詞,如:
(1)成都話中的“吃”可以表示“吃”、“喝”、“吸”等動作:
吃飯、吃藥、吃東西—吃飯、吃藥、吃東西
喝水、喝茶、喝酒—吃水、吃茶、吃酒
吸煙、抽煙—吃煙
(2)成都話中的“巴”可以表示“粘”、“貼”、“靠”等動作:
飯粘鍋了—飯巴鍋了
貼郵票、貼標語—巴郵票、巴標語
靠著墻走—巴倒墻走
3.形容詞
(1)由于成都話中的很多常用形容詞無法用已有漢字來表示,故以拼音表示:傻乎乎—瓜兮兮、糊涂—顛東、土里土氣—shao眉shao眼。
(2)一些形容詞在成都話中有另外的含義,如:
①黃:表示計劃落空,事情沒有辦成?!罢f好了的咋個就黃了喃?”
②吹:表示男女朋友分手?!八麄儍蓚€吹了?!?/p>
③歪:表示“兇”的意思?!拔覀儼嘀魅瓮岬煤?,動不動就罵人?!?/p>
(3)成都話在形容詞前加上某些字表示程度:石頭很硬—石頭bɑnɡ(qiɑnɡ)硬、菜很咸—菜焦咸(hɑn)。
(4)成都話的程度副詞常用“非”:很辣—非辣、非常討厭—非煩。
4.量詞、代詞
與名詞、動詞、形容詞相比,成都話中的量詞與普通話差異不算大,且沒有特定規律可循,代詞基本一致,故簡單對比,不再贅述:一群人—一po人、兩座山—兩匹山、別個—別人、大家—大家。
三、語法差異
跟語音、詞匯相比,成都話和普通話在語法方面的差異是最小的,因為語法是語言中最穩固的部分,語法構造經過長期發展才形成,它的變化比基本詞匯還要慢。四川方言是北方方言區中的一個分支,語法方面與普通話的差異不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得有”+賓語:你帶紙了嗎?—你帶得有紙不?
2.動詞+“得不”:我能來嗎?—我來得不?
3.“得不得”表示“會不會”:你會不會不開心?—你得不得不開心?
4.動詞+“倒”:我看不清?!铱床坏?。
5.動詞+“起”:坐著比站著好?!鸨日酒鸷?。
6.“……很了”=“太……”:別太累了?!獘浝酆萘?。
7.“……慘了”表示程度:太累了?!蹜K了。
8.“脫”用作結果補語:小偷跑了?!鐑号苊摿?。
9.常用語氣助詞“嘛”、“哈”、“噻”、“哦”、“?!?、“喃”:“好的?!寐?。”、“等一會兒?!纫还?。”、“是啊?!青?。”、“好了嗎?—好了哦?”、“可以嗎?—要得啵?”、“怎么了?—咋子喃?”。
總的來說,成都話和普通話在語音和語法方面有一定的對應關系,掌握好這些對應關系,就可以舉一反三,以此類推;而詞匯方面尤其是名詞迥然不同的表達則需要記憶。除了上文列舉的語言對應規律外,成都話和普通話之間還有很多其他差異,囿于筆者水平和篇幅,不再一一列舉。
參考文獻
[1]林燾、王理嘉.語音學教程(增訂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2]四川省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心.普通話水平測試實用教程[M].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2012.
[3]何婉.四川成都話音系調查研究[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4).
[4]沈文潔.成都話與普通話及各方言詞匯的比較[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03).
作者簡介
楊越西,男,1993年3月,民族:回,四川都江堰人,碩士學位,中國傳媒大學,研究方向:語言傳播理論。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