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玲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旅游業逐步成為各個地區關注的焦點。本文以天津市為例,選用非參數數據包絡分析的曼奎斯特指數法,對2003-2015年間的天津市旅游業發展效率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表明:近13年來,天津市旅游業整體發展效率呈上升趨勢。期間由于受到“非典”,“奧運會”等標志性事件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波動。從分解后的曼奎斯特指數可以看出,天津市旅游業發展主要源于技術進步,說明天津市旅游業在創新力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對綜合技術效率變化指數進一步分解看出,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都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表明天津市旅游業的規模經濟狀況并沒有得到改善,資源沒有得到有效配置,可以通過優化管理結構等方式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天津旅游業;曼奎斯特指數;綜合技術效率變化指數;技術進步指數
一、引言
入世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逐步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其中,作為第三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的旅游業也開始成為改善城市就業狀況,提升城市經濟競爭力的重要產業。首先,大力發展旅游業對環境保護能起到積極作用,這符合十九大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要求。其次,旅游業具有關聯性強的特點,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對于餐飲業,交通運輸業,酒店行業等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這對于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資源的有效配置都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天津市更加重視旅游業的發展,并提出了“實施趕超戰略,建成旅游強市”的發展旅游業的倡議[]。在這種背景下,本文運用Malmquist指數評價方法,對天津市旅游業進行了動態分析評價,力求全面系統的分析天津市旅游業發展變化趨勢,找到發展過程的優點不足,更好的幫助天津市政府對旅游業的整體布局,促進天津市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二、指標選取和數據來源
首先,將旅游業的實際收入作為一個重要指標,其次,評價旅游業產出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該景區實際的接納人次,即地區旅游人次[2]。星級飯店是旅游業的重要服務設施,旅行社作為旅游產業內容要素的重要中介者和旅游客源的組織者[3]。故用星級飯店和旅行社數量的和來表示服務設施的投入。在從業人數上,星級酒店、旅行社、旅游景點從業人數的加和作為最終的旅游業從業人數。另外,區域旅游專業的在校學生也是一個重要的投入指標,故最終的勞動要素用旅游業從業人數加上在校學生來表示。旅游資源是旅游目的地吸引旅游者最重要的因素,在這些要素中最突出的表現是,地區旅游景點的建設數量上。
本文數據來源于《中國旅游統計年鑒》、《中國旅游年鑒》、《中國統計年鑒》和《天津統計年鑒》。部分數據選自《中國旅游業統計公報》。具體而言,產出指標國內外收入以及總的旅游人次方面都由《中國旅游年鑒》,地方公報,天津市概論部分獲取。投入指標資本要素部分由《中國旅游統計年鑒》查詢獲得。其中旅游從業人員部分由《中國統計年鑒》獲得。景區數量由《中國旅游統計年鑒》和《中國旅游年鑒》共同獲得。
三、Malmquist評價方法
國外對于旅游業的研究較早,1899年意大利波狄奧就寫過一篇研究國外旅游者對意大利經濟效應影響的文章[4]。在對旅游業經濟的研究中,比較引起學術界關注的是對旅游經濟影響評價的研究,其中乘數效應是旅游業評價研究的熱點。但是正如保繼剛(2006)指出的那樣,旅游乘數有著明顯的缺陷:第一,乘數是應用于國民經濟這樣宏觀經濟層面研究的工具,它側重于整體情況,對于微觀細節不加考慮[5]。第二:乘數理論的應用有很多假設條件,如經濟中存在明顯的失業。而在旅游業應用中,這些假設條件都沒有考慮。與國外學者相比,我國旅游業研究起步較晚,直到80 年代,國內才開始出現一些比較重要的研究。如宮浩興(1989)專門針對西安地區的旅游資源帶來的影響和效益進行了綜合研究[6]。進入 90 年代,國內的學者也開始對旅游經濟影響和評價進行了一些實證方面的研究。其中,李江帆(2009)利用“旅游消費剝離系數法”來測算產業增加值,并采用“旅游增加值/GDP”來代替“旅游收入/GDP”測算貢獻率[7]。李志青(2013)則在國內首先引入了旅游衛星賬戶方法來研究旅游產業,對上海地區旅游產業對經濟的影響進行了實證研究[8]。薄湘平(2016)采用綜合因子分析方法構建了綜合指標評價模型,綜合分析研究湖南省旅游產業的發展績效等[9]。綜上所述,現階段旅游業發展評價評價主要有一下兩個缺點:
(1)大多數文章停留在定性分析階段。旅游業作為人文科學,當前許多研究都處于定性階段,加上數據上不容易查找。導致定量分析的應用相當匱乏。
(2)方法不當,相當一部分人仍用外國早已落后的乘數效用分析法。正如前文所述,乘數效用有許多不足之處,在其基礎上進行改進的投入-產出效用能克服乘數效用的大多數缺點。所以本文將采用一種基于DEA數據包絡和曼奎斯特指數的投入產出模型進行研究。
Malmquist指數最初是Sten Malmquist提出[10],1982年Caves等首度將該指數應用于生產率變化的預測[11],并提出而來曼奎斯特生產率指數的概念。到1994年,Rolf和Grosskopf等人,給出了這種理論的一種非參數的線性規劃算法,才使得該指數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2]。目前,這種方法已經成為現代生產率問題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方法,應用于金融、農業、醫療、公共管理等各個部門的生產率度量,以及生產率問題的國際比較研究[13]。
Fare等提出的FGNZ模型 [14]。1997年,Ray和Desli針對FGNZ模型進行了修正,并提出Malimquist指數分RD模型,分解形式如下:
四、實證分析
將統計的各個指標的相關數據代入DEA-Malmquist指數模型中,然后運用DEAP2.1軟件對2003-2015年天津市旅游業的Malmquist生產率指數進行測算和分解。
縱觀2003-2015年天津市旅游業的Malmquist生產率指數變化,旅游業全要素生產率總體呈現上升趨勢。其中,綜合效率的變動維持在不變的水平,技術變動起到了延緩或是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的作用。2003-2004年的Malmquist生產率之所以小于1,原因在于2003年的“非典”事件,直接導致旅游業的停滯。此外我們發現,2005-2007年Malmquist生產率指數低于1,這是因為技術進步指數小于1的緣故。究其原因,有兩個方面,首先從國家政策上來說,《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管理辦法》經2005年7月6日國家旅游局局長辦公會議討論通過,自此國家所有旅游景點開始進行登記評定,地方A級景區數量成為衡量地方旅游資源的重要手段。其次從天津市政府的角度來說,2005年4月在《關于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決定》明確提出,經過5~6年的努力把天津建成以近代歷史文化委主脈、以山河湖海為載體,環境優美、特色鮮明的濱海都市休閑旅游中心。這兩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重大變革,是自“非典”災情以來整個旅游業的重大變化,這一點在2004-2005年的Malmquist指數上得到了印證,Malmquist指數為1.456,即2005年相對于2004年旅游業系統的運行效率增長了45.6%。而相應的之后一年的技術變化程度沒有2005年變化這么大,于是Malmquist指數下降,2006年較2005年天津市旅游業運行效率下降了4.6%。2007-2008年Malmquist指數上升的原因是2008年天津市奧運會的協辦城市,所以2007年技術進步明顯。隨后幾年,天津市旅游業順利發展,Malmquist指數均大于1。
五、結論
本文采用非參數DEA的曼奎斯特(Malmquist)指數法,對2003-2015年天津市旅游業發展效率進行了測算和分析。整個論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1、文章對天津旅游業投入要素進行了分析和匯總。指出了目前旅游業就業率偏低的問題,表現在大學擴招所培養旅游專業學生的增長速度遠遠大于天津市旅游業的發展速度。給旅游業發展指明一個重要的啟示是,仍然存在大量的可用人才未被利用。怎么提高人才的利用率成為旅游業發展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
2、本文系統的分析了影響天津市旅游業的相關因素。并分析了各因素的變化規律。例如資本要素,勞動要素,旅游資源,旅游業國內外收入以及旅游業國內外游客的總人次。通過這些因素構建了評價指標,為進一步分析做鋪墊。
3、根據第二部確定的評價指標,最終基于投入-產出的角度,用Malmquist生產率指數法對天津市旅游業進行了動態分析。
最終我們得到了2003-2015年天津市旅游業動態發展變化的基本情況。縱觀2003-2015年天津市旅游業的Malmquist生產率指數變化,全要素生產率總體呈現上升趨勢。之后幾年全要素生產率一直大于1,說明旅游業的發展是進步的。整體而言,天津市旅游業發展順利,由技術進步指數的變化趨勢說明,技術進步,創新程度對于天津市旅游業發展至關重要。此外,我們注意到綜合技術效率變化指數保持在1的水平。這給我們的啟示是,在企業管理方式和最終決策方面還有進一步提高的可能,因為當前僅僅保持在管理方式得當,決策沒有失誤的水平上。創新管理方式,提高決策方式,最終必然更好的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從而更好的促進天津市旅游業發展。
參考文獻
[1]顧蒨. 天津市旅游業的發展研究 [D]. 天津大學,2004,12:8-9頁.
[2]丁攀,王守貞. 旅游產業與海南省經濟發展的關聯度研究[J]. 海南金融,2011(4):70-73.
[3]陶卓民,薛獻偉,管晶晶. 基于數據包絡分析的中國旅游業發展效率特征 [J]. 地理學報,2010:1002-1012.
[4]宿倩. 基于城市旅游產業競爭力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4,12:30-31頁.
[5]保繼剛,孫九霞. 社區參與旅游發展的中西差異[J]. 地理學報,2006,61(4):401-413.
[6]宮浩興. 關于旅游經濟效益計算及其分析指標的研究[J].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89(1):55-59.
[7]李江帆,李美云. 旅游產業與旅游增加值的測算[J]. 旅游學刊,2009(5):16-19.
[8]李志青. 旅游業產出貢獻的經濟分析--上海市旅游業的產出貢獻和乘數效應[J]. 上海經濟研究,2013(12):66-69.
[9]薄湘平,薛晶晶. 湖南省旅游業績效評價[J]. 湖南社會科學,2016(3):69-73.
[10]Malmquist S.Index numbers and indifference curves[J]. Trabajos de Estadistica,1953,4:209-242.
[11]Caves D W,Christensen L R,Diewert W E. The economic theory of index numbers and measurement of input,output,and productivity[J]. Econometrica,1982,50:1393-1414頁.
[12]楊順元. 基于Malmquist指數的我國郵政行業經濟增長分析 [J].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20頁.
[13]Lovell C A K. The decomposition of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es[J].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2003,20:437-458.
[14]Fare R,Grosskopf S,Lovell C A K. Production Frontier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188-206.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