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薇
摘 要: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網絡購物已經成為廣大消費者重要的購物方式。當淘寶、天貓、京東、亞馬遜成為了我們的購物日常去處,因網購引起的糾紛案件也層出不窮。網絡糾紛訴訟和傳統的合同訴訟相比具有當事人不確定化、合同條款格式化等特點,這使得我國原告就被告、合同履行地、協議管轄等訴訟管轄規則受到了挑戰。在網絡銷售已經發展為一種新型商業模式的背景下,與此緊密相關的網購糾紛的管轄標準也應當適應新型商業模式的新需求。
關鍵詞:網購訴訟糾紛;管轄權;民事訴訟法
前言
隨著電商模式的風靡,網購因其方便快捷成為人們酷愛的生活購物方式。然而,網民在網購時卻很少意識到這是法律意義上的 “合同行為”,自己按下“確認”鍵時其實包含了大量附加的合同內容,其中就包括有利于經營者自身的管轄條款。協議管轄條款是否有效,各地法院作出了不同的判斷,結果則是,同類案例在不同法院出現了完全不同的裁判,裁判標準的不統一在網絡交易領域給司法帶來了考驗。
一、問題的引入
2014年5月中旬,蘇州人許某通過支付寶付款的方式,從一家汽車用品公司的天貓旗艦店購買了3副汽車坐墊。后來,因坐墊將汽車真皮座椅染色,許某與賣家多次協商未果,遂向住所地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對方賠償。
一審中,賣家提出管轄權異議,認為其在天貓網站售后服務里明確規定,網購糾紛的地域管轄由本公司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對此,一審法院裁定將本案移送賣家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許某不服一審裁定,提出上訴。最終,蘇州市中院作出終審裁定:撤銷一審法院民事裁定;本案由一審法院審理。
為何蘇州兩級法院會作出完全不同的裁定,問題爭議的焦點就在于網購訴訟糾紛管轄權的問題。從上述案件可以看出,不同法院對協議管轄條款是否有效有著不同的態度。除此之外,還會存網絡糾紛的出賣人既有網店,又有實體店,如何確定管轄地,所以,關于網絡糾紛管轄的規定及其適用,仍舊存在很多適用的模糊地帶。
二、網絡購物中的管轄確定原則及管轄條款的效力認定
(一)網絡購物中的管轄確定原則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3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而《民訴解釋》第20條對網絡買賣合同履行地做出了具體解釋。以信息網絡方式訂立的買賣合同,通過信息網絡交付標的的,以買受人住所地為合同履行地;通過其他方式交付標的的,收貨地為合同履行地。合同對履行地有約定的,從其約定。該條款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消費者住所地管轄規則的肯定。例如針對“線下履行”,新司法解釋徹底放棄了傳統的被告住所地等繁瑣連接點的尋求,直接規定收貨地為合同履行地。
(二)經營者提供格式合同中管轄條款的效力認定
按照《民事訴訟法》規定,合同糾紛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轄。在網站送貨的情況下,本來外地買家可依照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管轄原則,享受本地法院管轄的法定管轄利益,不必負擔遠赴賣家所在地應訴的高額差旅費用和時間耗費。而一旦認定協議管轄條款有效,會產生不管賣家是原告還是被告,無論合同履行地是否在外地,賣家所在地法院均有權管轄的情況,這樣所有消費者都可能因此被迫到賣家所在地應訴或起訴。因此,該協議管轄條款對于消費者而言是顯失公平的。
對此,《民訴解釋》第31條也有所規定,經營者使用格式條款與消費者訂立管轄協議,未采取合理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消費者主張協議管轄無效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正是因為經營者提供的格式合同中關于管轄條款的約定通常是不利于消費者的,因此民訴法司法解釋將經營者未履行效力認定原則類比免責條款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新民訴司法解釋的不足
(一)合同履行地確定方式的負面作用
新民訴司法解釋對網絡購物合同中的在線履行合同和離線履行合同的履行地進行了分別規定,在對網絡購物合同進行分類的基礎上合理地確定了各自的合同履行地,從而易于明確管轄法院。但是這一規定卻有導致管轄混亂以及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可能。首先,在通過信息網絡以外的其他方式交付合同標的時,以收貨地為合同履行地的規定不甚合理。因為可能收貨地與買受人住所地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比如存在第三方代付的情況。在二者并不一致的情形下,消費者依然要跨地域到住所地以外的地方法院起訴,這只會使消費者處于更不利的地位。其次,隨著網絡購物合同標的的多樣化,在同一個網絡購物合同中可能既存在實物商品又存在信息產品,即合同標的既包括在線履行的也包括離線履行的,此時如何確定糾紛管轄成了難題。
(二)何為“以合理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不明
新的司法解釋對格式管轄協議的效力做了限定,但并沒有明確經營者的提示義務要履行到何種程度才滿足“采用合理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以及如何認定經營者已經履行提示義務。實際生活中,網購協議管轄條款細小地夾雜在繁瑣資訊中,并未用加粗字體、突出位置等方式提請用戶注意。更有網站會員章程或網站規則中出現大量加黑條款,甚至加黑條款的數量占到所有條款的一半,導致字體加黑方式的提醒功能明顯降低,消費者難以注意到其中的管轄權條款,侵犯了消費者的管轄利益。
四、網購訴訟糾紛管轄制度的完善建議
(一)完善對格式管轄協議的規制
經營者的提示文件不僅要使消費者知曉它所擬定的協議管轄內容屬于合同條款之一,還要使消費者明確了解它是格式管轄條款、接受或拒絕該條款將會引起的法律后果。經營者可以根據交易環境的不同,采用多種多樣的方式提示消費者看到該條款的全部內容,盡量做到個別提示和明示提示,如在網頁上對格式管轄條款內容通過加粗、加黑、醒目顏色等方式提起消費者注意。
在網絡購物合同中,銷售者通常占據著優勢,所以為了避免銷售者利用這一優勢規避其合理提示義務,還應當從另外一方面要求經營者確保消費者享有審查機會,這樣才不會使其合理提示義務有名無實。首先,合同條款允許消費者進行審查。前述經營者采取各種方式提醒消費者注意是前提,最終結果是為了讓消費者對格式管轄條款進行審查,并在審查后做出是否簽訂網絡購物合同的決定。其次,格式條款提供者還應當確保消費者有合理的審查時間,使消費者有充分的時間了解格式管轄條款的內容,并且,審查的時間也應當是在網絡購物合同簽訂之時或之前。
(二)對侵權行為實施地確定的建議
在網購糾紛中,面對侵權案件,其實可以以賣家登記在網絡平臺上的住所地或者營業地作為侵權行為實施地,這兩個地點都與賣家聯系緊密,且通過網絡平臺也比較容易確定。但是,由于網絡交易平臺也具有一定的義務和補充責任,當侵權行為實施地無法確定時,其實也可以把網絡交易平臺的住所地或者公司的注冊地作為侵權行為實施地。
總結
網絡購物的快速發展中所暴露的問題越來越明顯,隨著國家法治化進程不斷加快,國民法律意識的增強、法治精神的進步,網絡交易方面法律匱乏的情況亟待改善。我國最高人民法院在意識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之后專門出臺了新的規定,明確以交付方式確定合同履行地并規制了格式管轄條款的效力以更好地保障實現協議管轄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但面對網絡購物的快速發展中所暴露出的越來越多的問題,仍需要不斷出臺相關法律和司法解釋,有利于消費者參加訴訟,最大限度地減少其訴訟成本,同時有效威懾和減少經營者的不法行為,以保障網購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呂颯.網絡購物糾紛訴訟對象及管轄權[J].品牌與標準化,2014.
[2]劉玲.網絡購物糾紛在線解決機制研究[c].西南政法大學,2015.
[3]鄒曉玫.網絡團購糾紛的司法管轄權構建[J].商業研究,2013.
(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