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霞 楊騰


摘 要:本文對千陽布藝應用于布偶造型設計的可行性進行分析,以千陽布藝的審美特征為出發點,對千陽布藝應用在布偶造型設計中的難點和創新點進行論述,由此探討將千陽布藝應用于布偶造型設計中有一定的可行性。再將千陽布藝與布偶造型設計相結合,擬定了千陽布藝主題布偶的定位和設計草圖,并對其進行了嘗試性的設計實踐,制作出了一組千陽布藝主題布偶,在實踐中證明了千陽布藝可以為布偶造型設計提供一份獨特的素材。
關鍵詞:千陽布藝;布偶造型;設計實踐
在當今時代,布偶已成為不少人家中必不可少的裝飾品。尋求現代布偶與民間布藝的結合,成為一個可探索的道路。寶雞千陽布藝作為中國西北部黃土地上的 “母親藝術”,是陜西地方性民俗風貌的集中展現,具有豐富的審美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它飽含陜西民間勞動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其淳樸率真、鄉情濃郁的傳統布藝可以為現代布偶造型設計提供獨特的素材。
1 千陽布藝應用于布偶造型設計的可行性分析
將寶雞千陽布藝應用于現代布偶造型設計中,可以產生特定的視覺藝術效果,傳達出深層的視覺符號語言,表現出深厚的民族傳統文化內涵和強烈的民族歸屬感,同時,也有利于千陽布藝的傳播,是對其的一種特殊的傳承與發展。
1.1 千陽布藝可以為布偶造型設計提供素材
布藝,原指女紅,是古代女子從小必須掌握的技能。布藝作品作為女子用心靈作畫的載體,承載著她們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兒孫的牽掛。千陽布藝作為寶雞當地人民舉辦民俗活動的重要載體,具備了完整的視覺藝術形式和豐富的寓意內涵。在制作過程中,千陽民間藝人將形、色、情、意融為一體,盡釋了民間傳統文化內涵。雖然千陽布藝與現代布偶造型設計之間存在一定差異,但是,璀璨絢麗的民間布藝元素卻可以為現代布偶造型設計提供豐富的養料,呈現出具有強烈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歸屬感的布偶作品,千陽布藝完全可以勝任現代布偶造型設計的素材選擇工作。
第一,富有形象的獨特造型。千陽布藝有程式化的造型特點,但是,當地民間藝人把自身的情感,把他們自己對生活、自然的認識、感悟融入了民間美術作品中,因此,千陽布藝作品中的藝術表達重在神似,而不追求形似,也正是因為千陽手工藝人這樣的心理特征,才使千陽布藝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造型。
第二,鮮亮跳躍的色彩。在視覺藝術中,色彩具有強烈的裝飾性和表現性,給予人視覺感受,具有吸引注意力的作用。色彩在信息傳達上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它是觀賞者的第一印象,在藝術創作中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千陽民間美術的色彩觀深受傳統文化和民俗觀念的熏陶,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對比鮮艷、顏色明確、調和巧妙的色彩觀,也正因為這一色彩觀,賦予了千陽布藝作品藝術的豐富性和層次性。
1.2 千陽布藝應用于布偶造型設計的難點
千陽布藝作為寶雞當地民俗活動的視覺載體,過于濃重的鄉土氣息和過多的圖案裝飾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大眾簡約、樸素的審美情趣。如何在滿足現代大眾審美情趣的前提下,設計出具有千陽布藝特色的布偶造型成為本次設計實踐的困難之處。
第一,煩瑣的裝飾圖案。現代大眾都在追求簡約、時尚的生活方式,但千陽布藝作品中大面積裝飾圖案的應用對于現代審美來說過于煩瑣,所以要有選擇性地刪減圖案。但是,在刪減的過程中,我們又要保證裝飾紋樣的應用,不能進行過多的刪減。裝飾圖案的應用也就為設計增加了難度。
第二,濃重的鄉土氣息。千陽布藝作為當地民間活動的藝術載體,其本質就被打上了民俗的標簽,這一標簽也賦予了千陽布藝濃重的鄉土氣息。在現代,濃重的鄉土氣息不能滿足城市人的喜好,所以,在千陽布藝應用布偶造型設計中,如何去除濃重的鄉土氣息,重新定位也為本次設計增加了困難。
1.3 千陽布藝應用于布偶造型設計的創新點
對千陽布藝的藝術特征進行分析,以新時代的審美觀念對千陽布藝中的淳樸民間元素加以提煉,通過再設計的方法將其應用于現代布偶造型設計中。將千陽布藝中的動物造型進行卡通化、擬人化,賦予造型性格特征和性別特征,用夸張的方法處理造型細節,形成獨具特色的布偶造型設計。
第一,造型的創新。在造型上,提取千陽布藝中最具代表的老虎和五毒造型,加入大量的擬人化設計,更加貼近人的形象,使其與觀賞者更加親近,讓觀賞者看到傳統中的五毒的另一面。
第二,色彩的創新。在千陽布藝作品中,當地手工藝人受到傳統色彩觀念的影響,通常選用飽和度較高的色彩搭配來裝飾作品,而這一傳統的色彩搭配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人們的審美需求,現在的人們因為生活節奏太快更容易接受低飽和度的色彩搭配。在提取傳統色彩時保留一些高飽和度色彩的前提下,再加入一些現代設計中使用的低飽和度色彩,可以使布偶色彩搭配符合時代審美需求,也使其更加具有現代性又不失傳統。
通過對千陽布藝審美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千陽布藝在理論上可以在造型、色彩上為布偶造型設計提供豐富的素材,千陽布藝應用于布偶造型設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 千陽布藝應用于布偶造型設計的設計實踐
本次設計實踐是將千陽民間布藝元素應用于充滿時尚魅力的現代布偶設計中。經過反復嘗試,最終實現千陽傳統布藝文化與時代審美特征的結合,作品不光具有現代布偶的華麗外表,還兼備千陽傳統布藝文化的意蘊和精神。因此,本次設計實踐是以千陽民間布藝的文化內涵,以及其中獨特的造型思想和藝術精神為依據,對其藝術元素進行提煉、重組,在掌握一些現代造型設計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探索千陽布藝元素應用于布偶設計的研究方法。
2.1 千陽布藝主題布偶設計的設計定位及構思
擬定的布偶設計目標為布偶禮品,主題為千陽布藝主題布偶,主要用于擺設,有紀念意義,具有一定的裝飾能力,能切實反映千陽布藝傳統的文化特色及技藝特征,可以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它們應該有較高的附加價值,有地域標志性,結合當地的生活資源,可以在民間批量生產且受市場歡迎。
有了明確的定位之后,千陽布藝主題布偶就進入了方案構思階段。在此階段,筆者將從兩個部分分析,即素材構思和形象構思。
第一,素材構思。本次主題布偶設計作品將選用千陽布藝作品中具有代表特征的“布老虎”和“五毒青蛙枕”的造型作為素材。這些作品作為千陽當地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映射了千陽民間藝人的智慧,也包含了當地人的愛與希望。在制作方面,也將選用千陽布藝中填充、拼貼、堆疊等具有代表性的制作手法,充分體現千陽布藝的文化特性。
第二,形象構思。在對于千陽布藝主題布偶的形象構思上,不能受到現有形象限制,這樣不利于新形象的創新,并且,在新形象的設計上還要兼顧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形象上要符合新時代的審美,另一方面是在內涵上要體現地域特色,盡可能做到創新與傳統并存。
在形象設計上,在千陽布藝獨特的造型中加入現代插畫中的一些造型元素和色彩元素,在保留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改變千陽布藝淳樸、厚重的造型風格,使其具有時尚、明快的現代設計風格。通過探索傳統布藝與現代審美相融合的創意布偶造型設計,突出本次設計的創新點。
2.2 設計草圖
在對本主題設計有了大致的設計定位與構思后,通過前期積累提取的大量素材和設計靈感,對提取的藝術元素加以研究、提煉、概括、創新,同時參考其他插畫大師的優秀角色設計作品,借鑒其中的獨特手法,在眾多設計草圖中挑選出最具有創意的草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造型、比例、細節,最終調整成正稿,設計出千陽布藝主題布偶的創意稿。
本次設計草圖以設計構思為依據,在整體造型上大量運用了插畫中的擬人化表現,在造型上摒棄了千陽布藝中傳統的保守造型。擬人化手法的應用可以將寶雞千陽布藝的文化內涵賦予布偶,通過幽默趣味的形象傳遞出來,還可以給布偶編寫小故事,將文化內涵蘊含其中,這樣不僅增強了產品的趣味性和感染力,更是對千陽布藝的一種視覺化表現,同時,大量擬人化的造型也是本次設計的一個創新點。
2.3 千陽布藝主體布偶工藝制作步驟
本次制作步驟是在對千陽布藝主題布偶完成造型初步定稿后,嘗試在對其理念、主題進行實現和創新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學習探究出的方法,力求在布偶設計中全面表達出千陽布藝帶給筆者的感受和思考。因此,本文通過以下幾個工藝制作流程來完成千陽布藝主題布偶設計的制作實踐。
第一,樣板制作。設計師要有好的設計理念及前期的反復推敲實驗,才可以成就好的作品。在研究千陽布藝主題布偶的立體裁片時,在收集大量千陽布藝中布老虎及市面上其他立體布偶的立體裁剪資料的基礎上,經過反復手工實驗,制作出較為完整的樣板。樣板制作是前期工藝制作中比較關鍵的一個步驟,任何一個誤差都會直接影響最后的成型。在前期選擇樣板時,用白皮布縫合完成成品的造型,用最直接的比較分析方法,選擇和修改樣板規格,也為后期制作完整的成品積累一定的經驗。
第二,配料、輔料。在樣板制作完成的基礎上,千陽布藝主題布偶選用了符合當地風土人情的“棉麻布”,借此突出古樸的民風。在線的選擇上,將選用色澤鮮艷的彩色繡花冰絲線(滌綸線),與傳統杭繡用的蠶絲線不同,這種繡線不易斷,經得起時間的磨煉。
第三,裁剪、縫合。將前期準備好的樣板放置在選擇好的面料上進行裁剪,在裁剪時要留好縫邊,方便后期縫合,同時,在需要的部位把布料折疊成雙層或三層同時裁剪,因為布偶的某一部位是需要由兩片或三片完全相同的布片縫合的。
第四,拼布。在布偶眼睛的選擇上,選用了千陽布藝中最具代表性的拼布,需要將不同大小的布片堆疊縫制。在制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線頭走向,不能破壞整體的形象。在線的選擇上,要用之前選用的繡花冰絲線,以保證布偶的質量,避免在運輸中出現斷線的情況。
第五,縫合。完成前面的制作后,就需要進行布偶的整體縫合。在縫合布偶身體各部分時,一定要選用與布偶面料顏色一致的線進行縫合,用平針的方法將眼睛縫制于布偶面部,藏起線頭。在縫合的過程中,切記留下填充填充物的口子。
第六,填充和出型。在民間,鋸末、米糠和蕎麥皮等材料都被當作傳統布偶的填充物,但這些物品在潮濕的環境中會出現發霉且散發異味的情況。針對這個問題,可選用新型BB棉(蓬松棉)作為千陽布藝主題布偶的填充物,這種填充物較干鋸末等千陽當地的填充物更輕便,是布偶常用的填充物。
BB棉的品種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比較硬的片式,另一類是柔軟的絲狀。片式的BB棉有利于填充一些硬的部位如腿部,在填充時,要像擰毛巾一樣邊擰邊塞。絲狀的BB棉可以用來填充臉部及身體等蓬松的地方,在填充時,特別是手指和犄角的地方,為了使制作出的造型更加飽滿,一定要填實。在填充時,可借助一根纖細的柱形工具,邊壓邊填,這樣會填充得更加充實,這也是筆者多次實踐總結出來的經驗。在填充結束之后,把填充口以平繡的方式進行縫合,注意隱藏線頭。
第七,調整整體。在出型的基礎上,對千陽布藝主題布偶進行最后的調整。主要看有沒有露出的線頭和填充物,確保其最后整體姿態的完美。
3 千陽布藝應用布偶造型設計的價值及意義
千陽布藝主題布偶設計實踐是對千陽布藝如何應用于布偶造型設計中的一次探索。從布偶的造型、色彩、材質等方面展開設計實踐,盡量達到既能蘊含千陽傳統布藝文化,又能體現新時代的設計理念,做到傳統與創新并存,創作出具有新時代審美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布偶設計作品。
3.1 對民間傳統文化的傳承作用
千陽布藝作為民間工藝美術的一種,有其自身存在的價值,但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這種傳統工藝美術漸漸在人們的視野中淡化。將千陽布藝應用于布偶造型設計中,創作出符合新時代審美標準的布偶,對于千陽布藝文化來說,將會是一種新形式的延續。這種新形式的延續是對這一傳統文化的宣傳和推廣,可以使千陽布藝傳統文化不再停留在過去式,也可以賦予其現代感和時尚性,讓更多人對千陽布藝產生興趣并逐漸加深對其的了解。
3.2 對現代布偶造型設計的發展作用
研究布偶造型設計的目的是提高布偶的審美及文化價值,使其更加具備鮮明的個性。在結合傳統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基礎上進行布偶設計,將會制作出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布偶產品。根據此思想設計出的“千陽布藝主題布偶”,希望能給布偶造型設計市場帶來新氣息,激發設計師們“師承傳統,勇于創新”的設計理念,從而引起更多設計師對開發傳統文化的重視。千陽布藝主題布偶的制作將會為布偶設計開辟一條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道路,為布偶設計注入新鮮血液。
作者簡介:張海霞(1983—),女,陜西華陰人,碩士研究生,寶雞文理學院美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
楊騰(1996—),男,山西運城人,畢業于寶雞文理學院2014級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