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貴
摘要:人們通常還是將劇作家看作獨立的藝術家。和小說家、詩人一樣,劇作家即使不完全是,也主要是獨立完成自己的工作。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有的劇作家從演員的即興表演中獲得靈感,還有一些劇作家從頭到尾參與作品的排練,有的甚至還成為自己作品首演的導演,有些劇作家甚者還有親自參與自己作品的表演的。
關鍵詞:劇作家;戲劇;本能
中圖分類號:I2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4-0159-01
一、前言
編劇是一門獨立的藝術。自從浪漫主義時代以來,劇作家的形象已經越來越從戲劇的合作者和教導者轉變為獨立的觀察者和社會批評家。
從長遠看,這種變化不應該讓任何人傷心。雖然上演戲劇作品時需要協作和妥協,但是如果作品要挑戰藝術家和觀眾,戲劇藝術仍然需要獨特的個性、清晰的視野、犀利的觀點、獨一無二的敏感性以及對個人信仰的執著追求。惟其如此,劇作家才會創作出更偉大的作品。
二、戲劇創作來源于生活
人們常說,莎士比亞和莫里哀這樣的劇作家之所以能夠創作出偉大的作品,主要是因為他們對演員了如指掌,寫作中可以適應演員的需要。但是對演員的熟悉并不是他們成功的原因,僅僅是熟悉演員的二流劇作家只會寫出既讓演員的局限一覽無余,又將自己的缺點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的蹩腳作品。不管在劇團內,還是在劇團外,劇作家都會想方設法創作出無論是寫作方面還是在表演方面都超越前人的劇作。
因此,劇作家的獨立性或許是他們最重要的特征。首先劇作家必須從現實生活和自身的生活中,而不是從現存的戲劇創作規則里挖掘創作的素材,然后再將這些素材轉變成令人鼓舞的、意義深遠的劇作。如果要讓觀點聽起來真實可信,它們必須極具個人風格,而且深深扎根于劇作家對生活的感悟和自己的人生哲學之中。
就戲劇藝術而言,我們從中尋求的是領導潮流的標準、源于他人經歷的啟迪、耳目一新的視覺以及別開生面的景象。換句話說,僅掌握了傳統的創作技巧并不足以使劇作家豐富我們的生活。
三、戲劇創作的背景掌握
戲劇創作并不只是一種我們要去學的本領,而是我們已經做過的事。所有的人,無論在白天還是在黑夜,都在進行創作。
每個夜晚,夢都會進入我們的睡眠。它們好像是不請自來,但事實是我們創造了它們。在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某個地方都有一個常駐的劇作家。每當夜晚來臨,他都會創作出栩栩如生、生動可信的夢幻,有時還十分可怕——有半真半假、半實半虛的人物,有理想化的場景和奇異復雜的情節結構,甚至還有懷舊的畫面、荒誕離奇的高潮和突轉。夢中的緊張場面和人物就是我們的創作。它們來源于我們對生活的明察秋毫,被我們潛意識中的恐懼和幻想大肆渲染,然后再配以風格化的對話、場景和舞臺演出。一出與我們內心最深處的計劃、恐懼和秘密產生深深共鳴的戲劇就這樣誕生了。
我們都知道,通過我們的想像力創作一個戲劇作品是怎么一回事:因為我們每個晚上都在從事這種活動。
因此,劇作家彼此之間很少存在一致性也就不足為怪,把一些相關作家劃分到某個流派并非易事,把任何巨大的成功歸結為某些戲劇創作的“規則”也同樣困難。劇作家來自各種各樣的背景。
四、如何將戲劇搬上舞臺
作為一名劇作家,自然寫劇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但是把自己創作的作品搬上舞臺和寫作幾乎具有同樣的挑戰性。對劇作家來說,他有許許多多“闖進去”的機會。公開排練、工作坊實驗演出、舞臺讀本演出等都是劇作家進一步提高自己作品的好機會。當然,劇作家偶爾也能夠自己制作一部完整的舞臺作品。許多大學或學院都提供讓劇作家進一步完善自己作品的機會。
黃哲倫的作品《剛下船的人》最先就是在他斯坦福大學的寢室里上演的。而溫蒂·華瑟斯廷的《不尋常的女人及其他》首先是在耶魯大學戲劇學院被搬上舞臺的。
事實上所有地區性的專業劇院都時不時地上演新作品。盡管不是絕大多數劇院,還是有許多劇院都積極征集新作品。
新作通常一開始只有簡易的演出,演員表演時手里還拿著劇本;或者先在工作坊進行實驗演出,當場讓其他劇作家和劇團的藝術家發表評論。
戲劇是一種舞臺表演藝術。沒有舞臺,沒有演員,便沒有戲劇。一出戲的演出,首先要有劇本作為舞臺演出的基礎;還要有布景、道具、化妝、燈光、服裝和效果;有的要音樂伴奏;演員的形體動作要有舞蹈因素,等等。
也就是說,戲劇是文學、美術、音樂和舞蹈等多種藝術的綜合體。綜合性,是戲劇的顯著特征。
五、結語
總之,戲劇是一種綜合藝術,這種綜合性既來自一部戲劇作品的問世要有編劇、導演、演員、舞美、燈光、音響,以及服裝、化妝、道具等等不同部門的努力,更深入地講又在于戲劇藝術形式本身具有空間綜合,視聽綜合及現場交流的特性,這種特性是戲劇藝術的精髓,也是戲劇藝術本質的生命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