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鵬川
摘 要:劍川木雕是我國云南大理地區著名的傳統民族工藝,但和很多傳統工藝一樣,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革,處于接軌現代市場的轉型困境。如何讓傳統民族工藝品傳承下去,并重煥生機?如何在保留傳統工藝優點的同時,又充分和時代接軌?根據國內外的發展經驗和趨勢,跨界融合文化創意設計,提煉文化精華,把劍川木雕工藝品和現代設計理念、生產技術相結合,在保留一定的優良技藝、工藝元素的基礎上,進行生產模式的現代化和表現語言的現代性轉型,創作包裝符合現代審美要求的新型文化創意工藝產品,不失為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關鍵詞:劍川木雕;創新設計
1 劍川木雕工藝品簡介
劍川木雕是中國八大木雕流派之一,歷史源遠流長,聞名中外。在楊景淞、楊兆麟所著的《木雕卷-云南特色文化產業叢書》一書中提到,在距今3000多年的劍川海門口新石器時代遺址的考古報告中,發現超過2000根加工過的木樁柱以及大量的木制農具,由此可見云南木雕工藝歷史綿長。在其后的南詔、大理國時期,木雕藝術都有著輝煌的歷史,一直延續到近代,一代代劍川木雕藝人哼著《出門調》離開故土,前往臨近的貴州、四川、西藏、廣西等地,甚至去往更遠的南洋各國謀生計,用自己靈巧的雙手在中國西南各地乃至異域都留下了諸多精美絕倫的建筑。1996年,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木雕藝術之鄉”,2011年,劍川木雕被國務院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劍川木雕以精湛的雕工聞名,雕刻手法有常見的平雕、線雕、浮雕、圓雕,以及難度較大的鏤空雕、玲瓏雕、透漏雕等,成品造型精美,層次分明,材料往往選用優質的云木、榧木、楸木、椴木、西南樺、烏木、紫檀、緬甸紅木等,以傳統建筑和工藝品為主。應用領域有傳統建筑及裝飾、古典家具、家居用品、旅游工藝品、宗教工藝品等,典型代表是云木雕花鑲嵌大理石家具和雕花格子門。
2 劍川木雕工藝品面臨的變革挑戰
隨著時代變遷和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劍川木雕面臨著一系列市場變革。
首先是技術的進步帶來的挑戰。這個挑戰是兩方面的,一方面是來自市場的挑戰。劍川木雕工藝品的傳統市場是古建筑以及民居的修建及裝飾,隨著建筑技術的進步,連一向古樸的寺廟建筑也開始使用水泥等現代材料做仿木結構,純粹使用木結構的建筑越來越少,這就導致木雕工藝品的市場大量萎縮。另一方面是對加工方式的挑戰。由于電動雕刻機、吊機、激光雕刻機、CNC計算機控制機床等機器操作方便快捷、生產迅速,目前稍微上規模的木雕企業都大量使用此類工具和雕刻機進行木雕加工,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這給傳統手工木雕產業帶來很大的沖擊,使得從事手工雕刻的木雕藝人越來越少。機器加工的木雕工藝品俗稱“機雕”,由于過于規整甚至呆板,缺乏靈性和藝術性,因此不受市場歡迎,只能以低價生存,大大影響了木雕市場的價值定位。
其次,生活方式的轉變促使消費市場變革。現代人生活的方式和過去大相徑庭,尤其是居住環境發生了巨大改變,這直接影響到了木雕工藝品的消費市場。筆者數次到劍川以及云南各地木雕市場考察,很多古色古香、精美絕倫的木雕工藝品、傳統古典家具等堆放在商店里,并不缺乏人欣賞、詢價,但由于價格昂貴兼不便運輸,真正購買的人往往很少,處于一種叫好不賣座的尷尬境地。
再次是發展道路的迷惑。筆者根據市場調查,了解到目前大部分劍川木雕工藝品還是遵循傳統的題材和表現方式,缺乏創新設計思維和市場導向,導致同質化現象嚴重,缺乏活力。面對這種情況,不少木雕藝人試圖結合現代生產技術和流行文化進行創新,但傳統手工工藝的理念、制作手法、材料加工、審美要求、文化內涵等方面和現代工業產品都有明顯的區別。另外,還缺乏設計思考的能力和有效的包裝、市場營銷手段,因此目前這類木雕創新產品還不成熟,需要探索一條傳統木雕工藝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的道路。這也是本文重點思考的方向。
3 關于劍川木雕工藝品創新設計的一些思考
毋庸置疑,劍川木雕工藝品蘊含了精湛的技藝和厚重的文化內涵,是我國西南地區非常優秀的民族工藝。但如同上文所述,它確實面臨著時代變化所帶來的沖擊和挑戰,也確實存在學習木雕技藝的年輕人以及購買木雕工藝品的人越來越少的問題。如何讓傳統民族工藝品傳承下去,并重煥生機?在當下的市場導向下,從文化層面著手,開展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開發是新熱點。把劍川木雕工藝品和現代設計理念和生產技術相結合,在保留傳統手工藝精湛技藝的同時,將設計理念、題材、功能、審美等方面和時代接軌,實現傳統民族工藝的現代性轉型。筆者對劍川木雕工藝品的創新設計的可能性路徑提出了一些思考。
第一,對傳統的劍川木雕工藝品開展表現語言整理研究和現代性轉型嘗試。首先對劍川木雕的主要傳統圖案、紋樣等資源進行收集和取樣,借助當代的計算機技術對劍川木雕的傳統圖案、紋樣開展系統的梳理、歸納工作,建立劍川木雕傳統圖案紋樣素材庫。其次,將表現素材提煉和簡化,進行再創作,讓它更符合現代人的生活和審美。除此之外,還要把當代的流行文化、流行圖案等元素有選擇地改良和優化,并應用于木雕圖案、紋樣中,以滿足年輕消費者的審美需求。以上的表現語言整理研究和拓展創新的建議是為劍川木雕工藝品的現代性轉型準備元素素材。
第二,從木雕工藝品的題材入手。劍川木雕的題材主要有植物花卉、珍禽異獸、山水人物、歷史典故等幾個方面,這樣的題材過于傳統和普遍,因此可以考慮引入當下的流行文化和地方特色。例如,可以結合云南豐富的特色文化、民族資源進行木雕工藝品的創意設計開發,對古滇文化系列、云南少數民族故事和傳說、白族本主等素材進行構思和創意,挖掘深厚歷史文化積淀,賦予產品云南特色文化底蘊和獨特文化吸引力。賦予產品文化屬性最成功的例子就是故宮博物院,近年來故宮博物院逐年加大博物館文化產品的研發力度,深度挖掘豐富的明清皇家文化元素,在文化創意產品的趣味性方面做了很多嘗試,故宮博物院開始轉變思路,從“故宮商店”到“故宮文化創意館”,不僅是名稱的改變,更是故宮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和營銷思路的轉變。經過長達7年的院藏文物清理,故宮把所藏的25大類180余萬件文物呈現出來,成為文化創意研發最寶貴的文化資源,截至2018年,故宮博物院已研發了9170種文創產品,每年的銷售額超過10億元。
第三,進行木雕工藝品的品牌建設和包裝營銷。學習國內外優秀的設計品牌和文創產品,分析民族元素的市場定位,優化劍川木雕工藝品品牌和包裝,改變傳統工藝品的老舊形象,打造“潮牌”,提升品牌溢價。例如當下比較火熱的老國貨品牌回力,在耐克、阿迪達斯、安踏、李寧等中外品牌的沖擊下,本已是舉步維艱,市場占有率急劇萎縮,但近年來回力轉變設計、經營理念,提出“煥回青春 致力經典”口號,大走復古風,大打懷舊牌,通過廣告宣傳、網絡營銷等手段,成功營造了自己的“潮牌”形象,成為很多文青的心頭好,這個有著83年歷史的老品牌成功地打了一個翻身仗。
4 結語
云南作為國內民族文化多樣、旅游資源豐富的旅游大省,本應該大力生產旅游文化產品,但由于地處邊疆,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目前旅游產品市場存在產品老舊、銷量不高、附加值低等問題。從國內外旅游產品市場的發展趨勢來看,文創設計顯然是未來旅游產品市場以及設計領域的新增長點。本文所思考的正是如何把云南本土的優秀傳統工藝放在現代化的語境下,通過新設計思路和優良工藝的結合,促使傳統民族工藝品轉變升級,以符合現代市場和年輕一代消費者的需求。另外,通過生產模式的現代化和表現語言的現代性轉型,緊密結合云南自身的地域風景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包裝既符合現代審美要求,又帶有地域民族特色的新型文化創意工藝產品,以優良產品促進云南旅游產品市場的良性發展。此外,以云南民族工藝品的升級轉型壯大云南民族工藝企業,建立云南本土民族工藝品牌,建立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和經營理念,進一步整合云南地區現代文創產業和文化、旅游產業的跨界融合發展,大大提升云南旅游品牌的附加值。做好這一切對于增加民族自信、振興邊遠民族地區產業發展、提高民族地區經濟水平來說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昆生.云南藝術史[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
[2] 施惟達,段炳昌.云南民族文化概說[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4.
[3] 陳勁松,張勇,彭瑤.云南特色民間工藝[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14.
[4] 李炎.再顯與重構:傳統民族民間工藝的當下性[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11.
[5] 陳均,段四興.云南大理劍川·段國梁木雕藝術[M].昆明:云南美術出版社,2016.
[6] 楊景淞,楊兆麟.云南特色文化產業叢書(木雕卷)[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
[7] 馮梅.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問題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8] 肖豐,陳曉娟,李會.民間美術與文化創意產業[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