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
摘 要:近幾年在中國興起的藝術介入鄉村建設,把公共藝術在鄉村空間上的拓展和鄉村可持續發展結合在一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一方面加快了生產力的發展,滿足人們物質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則從鄉村文明方面,滿足了人們精神方面的需求。公共藝術介入鄉村不僅加強了農村文化的建設,更有助于鄉村公共空間的建設。
關鍵詞:公共藝術;鄉村公共空間;介入
公共藝術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就隨著西方藝術一同被引進并且不斷被模仿,但是公共藝術的實踐大都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雖然偏遠的地區隨處可見公共藝術的作品,但是公共藝術在鄉村還沒有被廣泛地推廣和嘗試。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鄉村占比還是比較大的,因此在鄉村拓展公共藝術更有助于體現公共藝術的價值,公共藝術也有助于鄉村空間的建設。
1 鄉村發展建設的反思
鄉村公共空間是鄉村居民生活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鄉村居民的生活和生產,也是鄉村信息傳播和傳遞的載體。在建設鄉村時,應重點考慮公共空間對鄉村社會發展的重要影響,從我國鄉村建設的實際情況出發,把公共環境建設作為重點。將公共藝術引入鄉村建設,能提升公共環境人文品質,為鄉村的空間發展奠定基礎。利用藝術改造鄉村的空間環境,藝術展覽和藝術節慶不僅使公共環境得到了裝飾、美化,而且豐富了鄉村的公共生活。將公共藝術引入鄉村的同時,現代化的思想和氣息也將影響中國農民。
公共行為藝術區別于傳統的藝術形式,它具有較強的傳播性,在鄉村建設的過程中引進公共藝術有利于鄉村與外界環境的交流。近十年來,藝術作為一種較新的鄉村建設手段,以其在造物設計、力量整合和文化保護傳播等方面的特點在當代鄉建中別具一格。藝術介入鄉村公共空間建設在各地興起,通過藝術的介入,傳統的生活方式煥發了新的魅力,不僅保留了優秀的傳統文化,也促使村民的文化觀念與時俱進。
2 藝術介入鄉村公共空間建設的意義
有利于加強信息交流,促進可持續發展。公共藝術介入農村不僅保留了鄉村文化的特殊價值,在另一層面上也有利于鄉村的信息交流,使鄉村更加開放。藝術的傳播速度是非常快的,藝術介入鄉村也使鄉村擴大了影響力,從而引起外界的關注,使得彼此之間的信息交流加強,促進了鄉村的可持續發展。
改善鄉村現有的發展狀態。目前村莊的發展呈現均衡、均質的狀態,這種現狀的主要影響因素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制約和傳統文化的缺失。公共建設的發展過程中,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和地方特點,建設具有當地特色的公共空間,打破這種均衡的狀態,使鄉村保持動態的可持續發展。
調動村民參與鄉村公共建設的積極性。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的鄉土意識越來越淡薄,傳統意識的逐步消失不利于鄉村的自組自建。公共藝術的介入改善了人們的公共環境,使社區得到認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識,讓村民能夠積極地參與鄉村的公共空間建設。
3 結合地方特點,闡述建設鄉村公共空間的發展策略
3.1 結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
每個地方都有區別于其他地方的生活方式,生活的技藝和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是地方特有的文化價值和精神理念。在鄉村公共空間建設的過程中,充分結合當地的鄉村文化及傳統工藝,利用當地的鄉村資源,帶動鄉村進入現代化信息共享空間。在藝術介入農村,推動公共建設的發展過程中,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和地方的特點。
3.2 堅持創新思維,促進可持續發展
在鄉村建設的過程中,要堅持創新思維,使民間藝術和手工藝品得以傳承和發揚。2015年,米蘭世博會中中國國家閉幕壓軸的展覽是什么呢?在這樣一個世界級的展覽中,展出的是中國一個深藏在山中的小鄉鎮,位于浙江的筏頭鄉。筏頭鄉將中國鄉村的發展和新鄉村的地方精神展示在世界舞臺上,筏頭村依靠當地傳統的竹編手工藝,將時尚審美融入竹制品中,使當地竹制品成為人們愿意消費的時尚品。通過藝術的介入,傳統的生活方式煥發了新的魅力。借助創新思維,創造公共藝術作品,增添鄉村的活力,促進鄉村的可持續發展。
3.3 加強村莊開放,帶動鄉村經濟發展
在藝術介入鄉村的過程當中,借助公共藝術的傳播性帶動鄉村與外界的信息交流,增強村莊的開放。通過與外界的信息交流的加強,使鄉村擴大影響力,從而得到關注。通過公共藝術的介入,鄉村在傳統手工藝的基礎上創新發展,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帶動了鄉村經濟的發展。
3.4 堅持以村民為主體,增強村民的主人翁意識
在公共藝術介入鄉村的建設中,通過公共空間建設增強村民的主體意識,調動村民的積極性,激發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筏頭村利用當地村民傳統的竹編手工藝品展現當地的特色,同時也寄托了他們的鄉土情懷,調動了他們在鄉村建設中的積極性,增強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識。
3.5 重視“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建設
在公共藝術介入鄉村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加強“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建設:一是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公共設施,保護現有的鄉土資源,通過公共藝術的介入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二是注重文化建設,發揮公共藝術在文化方面的作用,使村民的精神文化層次得以提升。
總之,公共藝術對鄉村公共空間建設起著積極的影響作用。在鄉村公共建設過程中,要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地方的特色,促進鄉村經濟發展;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在充分利用原有資源的基礎上,發揮藝術的創造性。只有物質建設和精神建設雙管齊下,才能使鄉村公共空間建設發揮最大的效能,實現鄉村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燦,金巖.當代公共藝術在鄉村公共空間景觀中的設計表達[J].設計,2017(21):62-63.
[2] 盧健松,劉雅平,魏春雨.當代公共藝術與鄉村人居環境的自組織發展[J].中外建筑,2012(10):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