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許多高校都開設了服裝專業,但由于教學模式較落后、專業設置基礎薄弱以及相關專業學科支撐不夠等原因,高校的服裝專業創新發展平臺的構建依然存在許多問題。本文在分析當前服裝行業發展背景的基礎上,對高校服裝專業創新發展平臺的構建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有效措施。
關鍵詞:服裝專業;創新發展平臺;構建
近年來,我國服裝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許多服裝企業已經將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應用到生產中,以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與此同時,服裝行業對服裝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尤其是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國家制定的“十三五”規劃中,提出要大力培養復合型人才,提高創新能力,并努力推進教育改革。并且我國的大部分高校都開始從教學、競賽以及實踐等三個方面來促進服裝專業創新發展平臺的構建,努力培養創新能力強、專業素質高,具有國際化視野以及能夠立足于服裝行業需求的專業人才。這不僅有利于高校服裝專業的持續發展,還能促進所生產產品自身價值的提高。此外,也有利于價值鏈服務提升和地方產業的轉型升級。
1 對服裝專業教學進行改革
1.1 服裝專業教學要順應互聯網時代發展潮流
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時代,我國的服裝行業也開始轉變設計、生產、銷售等方式,以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因此,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讓學生能更加適應目前服裝行業的市場需求。例如,教師可以創新教學形式,運用在線課堂等互聯網的形式進行教學,充分發揮網絡的互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地營造課堂氛圍。此外,這種方式也能拓寬學生獲取最新知識的渠道。在運用在線課堂這種教學形式的時候,也可以邀請一些服裝專業的專家進行專業的在線指導,為學生解答疑難。學生也可以從與專家互動中學習到一些專業知識,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在進行了線上線下的學習后,教師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成果、學習進步情況以及學習習慣等進行一個綜合評價。同時,也可以結合學生互評的方式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并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1.2 促進教學內容的改革和創新
目前,雖然高校服裝專業的教材在不斷更新,但是教材中占主要部分的仍然是理論知識,關于實踐方面的知識非常少。針對這一情況而言,應該促進教學內容的改革和創新,將一些落后的知識進行刪除或者重新編排,及時更新教材中的教學知識,并適當地增添一些創新的知識點,如環保材料在服裝中的應用、服裝面料的再造設計等。同時,還要根據實際的實踐經驗來將一些關于實踐方面的指導理論編入教材中或者是直接編寫一本單獨的實用性實踐指導教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指導知識。這樣不僅能夠及時更新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而且能促進學生實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綜合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服裝行業輸入更多的專業性人才。
1.3 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是一個服裝設計師的核心競爭力,也是一個設計作品的靈魂,如果沒有創新力,那么這個設計作品也就沒有任何的生命力。因此,在服裝行業,設計師必須具備超前意識和創新能力。在高校服裝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就要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式,促進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頭腦風暴法”就是一種很典型的培養創新思維的方法。這種方式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表達自己、暢所欲言的交流平臺,教師不會干擾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也不會對這些想法進行評價。這不僅能夠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也可以通過同學之間的相互啟發,進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甚至讓同學將一些不可思議的想法自然地表達出來,給學生創造了更大和更自由的思維空間。
2 利用服裝專業競賽來營造一個更好的專業成長環境
不管在任何行業或者專業,競賽都是一種能夠快速有效鍛煉提升專業能力和競爭力的方式。目前,在高校服裝專業中,舉辦專業競賽的積極性并不高,學生對一些行業知名賽事的參賽意識也不強。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市場意識和對市場的適應能力,學校應該多鼓勵和組織學生去參加一些服裝行業的知名賽事,并在賽前做好宣傳工作,創造一個更加良好的參賽氛圍,增強學生的參賽意識。參加行業比賽不僅有利于學生提早接觸服裝行業市場,提高自身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同時,這也是一個檢驗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重要方式。對于參加過比賽的學生來說,參加行業競賽的經歷也對他們日后工作就業有著重要意義。
3 實踐方式應該多元化趨市場化
大部分高校的服裝專業實踐課程一般是在課堂和實驗室完成的,而沒有注重社會實踐,這樣就很容易導致學生在生產流程、生產工藝、材料構成、市場銷售以及售后服務方面知識的欠缺,以致不能更好地適應服裝市場發展的需求。因此,服裝專業的實踐方式應該多元化趨市場化,不僅要有課堂實踐,也要結合社會實踐,加入服裝市場進行調研等實踐活動。同時,也可以在學校內開設服裝工作室,與市場接軌,為學生打造一個更好的成長平臺,促進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提高。
4 結語
隨著服裝行業的不斷發展,對服裝專業學生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須注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促進服裝專業創新發展平臺的構建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建剛,甘應進,陳東生.服裝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紡織教育,2009(3):18-21.
[2] 呂學海.服裝教育與產業背景下的人才培養:由日本東京文化服裝學院教學模式引發的思考[J].設計藝術,2005(1):14-15.
[3] 孫恩東,陳汗青.論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產學研合作教育是培養高素質服裝設計與工程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J].服裝設計師,2002(3):36-39.
作者簡介:陳寒佳(1980—),女,江蘇無錫人,研究生,畢業于江南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無錫太湖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服裝設計,服飾色彩,面料再造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