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舞蹈治療的現狀和效用,指出舞蹈治療在當下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能夠指引人們在心理和生理層面調解情緒,走出心理障礙,治愈心理疾患,擁有健康心理。
關鍵詞:舞蹈治療;現狀;效用
約5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馬家窯文化中出土了我國最早的舞蹈紋彩陶盆。舞者手拉手,頭面向右前方,右腿左前方跨出成后交叉狀,步調一致,踩著整齊的節拍翩翩起舞,舞姿輕松自然,場面熱烈歡快,反映了原始先民有趣的生活場景。《詩·大序》亦言:“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從先民遺物和文化載記中可以看出舞蹈既是先民傳達思想、情感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也是強身健體、調節情緒、增進聯系、消除疾患的良方。當下,舞蹈更是扮演了醫療的角色,在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指引人們調解情緒,走出心理障礙,治愈心理疾患,擁有健康心理。
1 舞蹈治療的現狀
舞蹈治療(Dance Theyapy)又稱舞動治療(Dance Movement Thera,即DMT)。美國舞蹈治療協會[ADTA]認為:“舞蹈治療是以動作的過程作為媒介的心理治療,目的在于增進個人情緒、認知、身體以及人際等層面的整合。”
舞蹈心理治療的理論和方法最早是在1994年由高級舞蹈治療師伏羲玉蘭(Yulan Fucius)經上海戲劇學院、北京舞蹈學院、北京師范大學和東方人體文化研究中心介紹到中國的。[1]雖然引入國內的時間已有多年,但舞蹈治療在國內的發展和影響仍然滯后。放眼全球,美國、英國、日本、德國等都已經成立了舞蹈治療專業機構,且運轉多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中國大陸的舞蹈治療還沒有自己獨立的機構。尤其是美國在舞蹈治療方面走在世界前端,也成為全世界的標桿,目前美國有7所大學開設舞蹈治療的碩士和博士專業。中國的舞蹈治療仍舊是臨時、應景的從屬機構,不是一種常規的專業、職業。舞蹈治療目前在國內的發展還面臨著許多挑戰,較其他實用性的治療科目來說,舞蹈治療大眾認可度低,接受意愿弱,在很大一部分高校學院中舞蹈治療專業是一片空白,更談不上普及,一些院校里有舞蹈治療專業,但地位不顯,屬于從屬地位。
進入21世紀,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社會節奏越來越緊張,人們的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誘發負面情緒的因素也越來越多,許多人的精神、心理、身體負擔越來越重,長期超負荷運轉得不到緩解,身心俱疲引發一系列連鎖問題。傳統的心理健康指導已經無法治愈人們身心的頑疾,好在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不同渠道認識到舞蹈還可以作為一種治療心理問題,且能夠彌補傳統心理治療法的缺陷。國內的一些高校也開始漸漸普及舞蹈治療,一些舞蹈治療的公開課、講座、示范課程等都越來越多地出現。除此之外,科研成果,社會應用方面都有不少建樹。[2]
2 舞蹈治療的效用
舞蹈治療要求多學科交叉配合以達到最佳的效用,人體表情藝術、心理治療學、動作分析學等和舞蹈相結合,針對不同的疾患,都有不同的效用。因此,對舞蹈治療的效用不能一概而論,不同的舞蹈都有不同的效用,同一種舞蹈結合不同的學科又有不同的效用。筆者根據伏羲玉蘭在《舞蹈心理治療的新進展》一文的相關觀點編制創作了如下表格,以便于我們分析。[1]
表1中羅列了調和動作法、交流動作法、動作質量的訓練等六大類方法,每一種方法都具有適合的人群和能達到的效用,且六大類的劃分法面較廣、領域較泛,能囊括不同癥候的群體,具有更強的普適性。從另一方面來看,這六大類方法及其效用也成為我們檢驗和評估舞蹈治療相對科學的標準,能在實際操作層面給予科學的指導。
總體來看,舞蹈治療在心理和生理方面的作用既可以通過語言或非語言模式創造性地表達情感,又可以“動質動形”地使人的心理和生理趨于完整;既可以用韻律動作體驗使人的肌肉得到放松,又可以通過群組動力體驗解除障礙,放空自身。
參考文獻:
[1] 伏羲玉蘭(加).舞蹈心理治療的新進展[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2(3).
[2] 丁晨奕.對舞蹈治療的認識與思考[J].藝術時尚,2014(7).
作者簡介:張偉(1995—),男,山西晉城人,山東大學威海分校舞蹈編導專業本科(大四)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