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晶 張志軍 王曉麗
摘 要: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和科學信息技術的進步,學者們越來越重視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研究和文獻資源的建設。地方特色的文獻資源數據庫已經成為衡量當地圖書館文獻資源水平的一大標志。筆者在研究陰山文化的過程中整合了陰山地區的歷史文獻資源,建設了相應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獻資源庫,這對陰山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以及對當地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陰山文化;文獻資源;研究意義;研究思路;建設
陰山是我國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諸多文學、紀傳體等史籍中均有記載。據史料記載,陰山文化最早出現在早期的石器時代。近幾十年來,陰山文化受到諸多學者的關注,相繼有許多的研究著述問世,如《內蒙古通史綱要》《內蒙古大事記》《草原文化概論》《陰山集》等。本文將主要從陰山文化研究與文獻資源建設的意義,陰山文化研究與文獻資源建設的先決條件與建設思路,以及陰山文化研究與文獻資源建設的保障與科學技術支撐這三方面進行詳細的闡述。
1 陰山文化的研究與文獻資源建設的潛在意義
陰山文化的研究是從教育、歷史、經濟、政治、傳統習俗等多個方面進行的,對陰山地區最具有影響力的事件以及人物展開研究。筆者的研究志在整理陰山地區的歷史文化發展歷程,深入地研究文化因素在整個地區發展過程中的影響與實際作用,進而總結出陰山文化的內涵與基本特征。在陰山區域文化研究的過程中,需要逐步地整合陰山地區的歷史文獻資源,將陰山文化的研究與文獻資源的建設科學地結合起來,形成具有陰山區域特色的地方文獻資源庫,這對陰山地區的文化傳承、經濟發展等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1.1 通過陰山文化研究與文獻資源建設開創陰山文化發展與建設的新時代
歷史上陰山的地區范圍從烏蘭察布市到巴彥淖爾市,沿陰山山脈南北麓,包括包頭市、呼和浩特市和鄂爾多斯市,以西的烏海市和阿拉善盟東部地區,以及錫林郭勒盟西部部分地區。陰山的地域文化包含了教育、歷史、民族風俗、經濟、宗教等多方面。與山陰的地域和環境有關,造就了草原性、遠古性、區域文化的開放性、融合性等特點。陰山文化作為一個地域性的區域文化,是與陰山人民的生活方式、地理位置、民間習俗、歷史文化綜合影響的結果。在研究陰山文化的過程中構建陰山文獻資源庫,這是對陰山文化的一種保護、傳承,對陰山文化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1.2 在陰山文化的研究和文獻資源建設的過程中不斷完善陰山文獻資源庫
陰山地域十分廣闊,有著悠久的人文歷史。據史料記載,陰山在遠古時期就有著人類的生存。呼和浩特市的大窯文化遺址是石器時代的遺址,距今已有大約五六十萬年的歷史,與北京周口店的時代相差不大。進入21世紀以來,對于陰山的文化研究更是不計其數,相關陰山文化的著作也相繼出世。2007年國家社科基金成立了“陰山文化研究”的項目,《陰山文化史》的出版以及其他相關的研究成果的發表開啟了陰山文化研究的新的歷史階段。陰山文獻資源的建設也相繼起步,隨著網絡、信息技術、數字化的快速發展,陰山的文獻資源的建設已經迫在眉睫。
1.3 通過陰山文化的研究和文獻資源建設為社會的快速發展提供歷史依據和參考
陰山山脈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的中西部,是內蒙古大草原與荒原之間的分界線,是古時農耕區域與牧民區域自然形成的分界線。古代的陰山區域是少數民族契丹、突厥、女真、柔然、鮮卑等牧民的活動場所,也是古代牧民與漢族之間互相交流的重要區域。無論是從文化的傳承還是地域的范圍,其與草原文化的發展緊密相關。近年來,對于陰山文化的研究一直持續不斷,與其發展相關的西口文化的交叉部分研究得比較清楚,陰山文化與西口文化相比更豐富多彩、內容廣泛。陰山區域的民族多樣性造就了其文化豐富多彩,文化底蘊深厚,集聚了大量的文獻資源的精髓,實現了陰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突出了陰山文化的學術價值與文化魅力,為合理、科學地開發草原資源與人文資源,建設特色的、繁榮發展的陰山民族文化區域,促進經濟與人文發展的交融,促進各民族之間共同進步、共同發展提供了歷史依據與實用性的參考。
1.4 在陰山文化研究和文獻資源建設的過程中打造特色陰山獨創的文化品牌,使其成為內蒙古的地域性標志
毋庸置疑,任何時代的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都與當時的文化背景息息相關,社會的發展需要文化的支撐。在陰山地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必須具有與之相對應的文化底蘊,要依賴當時的文化學術的支持。因此,在陰山文化研究與文獻資源建設的過程中務必利用一切資源,進行深入的挖掘與整理,提煉其文化精髓,使陰山文化成為內蒙古的典型的文化代表,進而促進內蒙古的文化事業的建設與其他行業的迅速發展。
2 陰山文化研究與文獻資源建設的潛在條件與建設思路
2.1 陰山文化資源整合的必要性與前景預估
在陰山文化研究與文獻資源建設的過程中,把分散在陰山地域各地的涉及陰山文化的文獻資源全部聚集在一起,作為區域特色進行重點建設,逐步形成在國內外頗具影響力的區域特色文獻資源庫,這成為圖書館的一項重大研究項目,這是其不斷創新的服務模式,是創新型服務體系的有利嘗試。
打造陰山區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是建設陰山文獻資源庫服務體系的一項重要的工作。將陰山文化文獻資源的建設歸入圖書館特色收藏的整體建設軌道,使陰山文化品牌成為一個具有知識服務的重要平臺,這將對圖書館的知識服務體系的完善和能力有著極大的提高,使圖書館真正成為教學與科研的重要平臺。
2.2 陰山文化文獻資源建設的具體思路及相應措施
筆者對陰山文化文獻資源做了一項基礎性的調查,從圖書館收藏的文獻資源著手,查出了收藏相關陰山文化的文獻數量、分布、類型等。通過詳細的調查分析,根據陰山文化文獻的規模進行針對性的、計劃性的、深層次的研究。
(1)調查分析。著重分析陰山文化文獻資源的現狀,確定收藏的范圍。文獻收藏的范圍大致涉及了從古至今各個時間段的政治、文化、經濟發展、民俗、宗教信仰等相關的文獻著述,具體的收藏形式包括文字記載圖片、影像資料、巖畫、文物等,不僅收集陰山地區的相關資源,而且將與陰山文化相關的史料都收錄進來。
(2)文獻資料收集并建庫。建庫的過程需要遵守全面收集,并且確保文獻的完整度原則。通過對文獻資料的鑒別篩選、編排目錄、分類、檢驗等流程,逐步做好收集建庫這一步。對于一些年限久遠、保存量較少、收集難度大的文獻,我們可以采取復制、等價交換等方式進行收集。
(3)陰山文獻資源的建設。文獻資源的建設需要長期積累和逐步完善,深入挖掘陰山文化的資料和高度的提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包頭師范學院的圖書館不斷投入資金,使其文化資源的收藏更加豐富和系統化。當前,陰山文化文獻資源庫的建設仍然處于初級階段,這項工程任重而道遠,需要持續不斷地補充與完善,它的發展需要各個方面的鼎力支持與配合。
3 陰山文化研究與文獻資源建設的重要保障
3.1 充分發揮學科優勢,構建文獻資源保障體系
陰山文化文獻資源的建設主要以其特色的文獻資源的收集和整理為主要內容,以陰山文化文獻資源庫的建設為重中之重,在建設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科優勢,逐步構建和完善與陰山文化研究相對應的學科保障體制與服務系統。
3.2 充分發揮研究的益處,促進陰山文化資源建設的利用
近幾年,包頭師范學院開展了大量的與陰山文化研究相關的基礎性研究工作。發表了大量的陰山文化研究的學術論文,從不同的角度敘述了陰山文化研究與文獻建設的思路以及具體實施的情況,擴大了陰山文化研究與文獻資源庫建設的范圍。
3.3 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提高服務質量
一定要致力于將陰山文化的研究與文獻資源的建設打造成具有區域特色的、文獻資料豐富的、種類齊全的知識服務體制,為內蒙古自治區的文獻資源提供有利的、高效的服務。包頭師范學院的圖書館要向著成為陰山文化文獻資源聚集地的目標靠攏,成為專家們進行陰山文化研究的交流中心與基地。
4 結語
通過陰山文化研究與文獻資源庫的建設,創立完善的陰山文化文獻資源庫的保障體制與服務體制,在內蒙古自治區進一步形成一支學術底蘊深厚的陰山文化學術研究團隊,同時有著厚實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且具有獨特的、前景廣闊的、具有陰山特色的文獻資源庫的數字化建設,建設專題數據庫,改變陰山文獻分散、不系統、查閱不便的現狀,填補陰山文獻專題數據庫的空白,實現為諸多研究學者提供方便快捷服務的愿望,更好地服務于陰山文化的研究,服務陰山區域的經濟建設,服務國內外從事陰山文化的研究學者。
參考文獻:
[1] 紀小麗.淺析陰山文化研究與文獻資源建設[J].陰山學刊,2014,27(4):29-32.
[2] 房華.淺析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對校園文化的影響[J].科教導刊(上),2012(10):176-177.
[3] 王緒琴.淺析地方文化背景下的兵團文獻資源建設[J].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2016(3):104-106.
[4] 王煒民.淺談研究陰山文化史的意義[J].陰山學刊,2011,24(04):32-35.
[5] 陳之亮.淺析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中的文獻資源建設研究[J].中文信息,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