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圓 朱日程 喻遲心琢 張珂勛 李發元
摘 要:本文針對當前高校高等教育模式,通過辯證分析,探討交叉學科項目在當代大學生中的發展前景。建立健全新型交叉學科體系,爭取讓學生通過多學科多思維方式多樣化發展,并針對此方案的可行性進行討論。
關鍵詞:交叉學科;地方高校;高等教育
0 引言
當今社會,我國已步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經濟發展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2016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強調要壯大創新主體,引領創新發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引導大學加強基礎研究和追求學術卓越,組建跨學科、綜合交叉的科研團隊,創立一批優勢學科集群和高水平科技創新基地,建立創新能力評估基礎上的績效撥款制度,系統提升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技研發三位一體創新水平,推動一批高水平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
1 交叉學科現行狀況分析
1.1 學科背景
交叉學科研究指利用交叉學科的理念和研究規律探索由兩門及以上學科相互結合、相互滲透、相互借鑒而形成的新學科的學術活動,并凝練出研究過程、研究模式、應用方式的普遍規律。近代科學發展特別是科學上的重大發現、國計民生中的重大社會問題的解決等,常常涉及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滲透。例如,以浙江工業大學牽頭的“長三角綠色制藥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內容橫跨藥學、生物化工、環境科學與工程等學科,實現了當地經濟區域的聯動與人才的多元化培養。
近幾年來,學校在對內以及對外上積極開展組建對交叉學科的研究與實踐。目前已成立“NPU-UAB骨代謝聯合實驗室”、西北工業大學飛行器復合材料結構研究所;承辦多項交叉學科論壇會議,如材料科學與考古研究交叉學科論壇、強磁場生命科學與健康醫療交叉學科發展論壇、“運籌與經濟管理”交叉學科論壇等等;在校內、省內舉辦交叉學科研討交流會,如交叉學科數學建模校際省內高校巡回交流會、新興交叉學科建設與青年學科帶頭人成長沙龍等。在學校內部以及校際達成良性溝通與建設,使交叉學科的發展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此外,隨著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關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學校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成功入選雙一流專業。相比其他專業,材料學科近幾年在SCI上所發表的論文也獨占鰲頭。如何結合新型一流專業熱度與西工大傳統航空宇航特色,將成為未來趨勢之一。而交叉學科的逐步發展與推動,無疑會促進學校“雙一流”建設。
1.2 研究意義
目前學校交叉學科建設仍處于逐步建設完善階段,在剛剛結束的黨的十九大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下一步,我們要研究教育領域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現形式,抓主要矛盾,主動回應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新期待,落實好黨的十九大精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p>
(1)明確交叉學科,加快高?!半p一流”建設,建設文化強國?!半p一流”建設的五項建設任務中明確指出,要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堅持立德樹人,突出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著力培養具有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心,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各類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優秀人才。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大力推進個性化培養,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國際視野、科學精神和創業意識、創造能力。在交叉學科建設中,積極探索交叉結合方向,孕育工大精神,將“三實一新”、公誠勇毅傳遞到各個領域,為祖國新時期的新發展貢獻力量
(2)發展交叉學科,培養頂尖綜合人才,樹立優良學風??茖W研究、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是一體的,人才培養必須依靠科學研究或學科建設進行,跨學科、復合型的創新人才必須依賴新興交叉學科或跨學科培養。學校所秉承的優良學風建設也是從人才培養完善開始的。建設交叉學科有助于學生廣泛了解其他專業領域,豐富學生見聞,能培養頂尖綜合人才,為學校構建良好的學風環境。
(3)創新交叉學科,提高學生創新力,促進學科進步。學校有著多年的歷史積淀,并在三航方面始終走在全國前列,多年積累的學術知識、雄厚的師資力量等都對學校“雙一流”建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所以在學生的知識以及科研能力教育方面,學校必然有著豐厚的經驗,在培養社會主義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設者中具有重要作用。創新交叉學科形式可激發學生探索欲望和興趣,使其主動探求未知領域,還可引導教師探求學科發展新路徑,對學生的思維創新、深化改革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2 交叉學科研究總體目標與內容
2.1 研究目標
學校是以發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學科研究為特色的多學科、研究型、開放式全國重點大學,目前,在學?!半p一流”建設的大環境下,發展新興交叉學科遇到了嚴峻的挑戰和前所未有的機遇。如何使“三航”和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取得長足發展,在眾多學科中統籌規劃,整合各學科優秀發展成果,發展新興交叉學科,從而培養出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階段發展需求的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優秀人才,還需要不斷地創新和探索。
此研究旨在通過廣泛調研國內外新興交叉學科發展改革、學科教育的典型案例和先進經驗,深入研究新興交叉學科在學校的發展路徑并形成理論體系,結合學校各學科發展現狀和資源分布特點的具體情況,探索學科設置、教師教學方式、學生管理等方法,制定適合學校具體情況的新興交叉學科發展路徑。
2.2 研究內容
(1)基于神經網絡體制的交叉學科發展模型的建立?;谏窠浘W絡信息傳導反饋機制,建立交叉學科發展信息匯總平臺。目前,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在交叉學科領域的建設較有成效,同時多所高校也在交叉學科領域有初步涉獵。由此引發設想:基于現有發展態勢,建立以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為神經中樞,以雙一流大學為神經元,以互聯網絡為神經纖維的高校交叉學科方向互聯互通的神經網絡體系,實現共享資源集合,將優秀案例快速推廣到其他地區,并因地制宜,做好“走出去,引進來”,積極發揮神經網絡反饋體制溝通便捷、資源互通、發展迅速的特點。
同時結合網絡調查,研究國內外新興交叉學科的設置情況和發展概況,匯總各高校新興交叉學科的發展狀況,總結發展規律,挑選出典型范例,加以具體研究,規劃進一步研究。借此探究,對新型交叉學科模型可行性進行論證。
(2)基于目標規劃方法的交叉學科的適應性探究。影響交叉學科適應性的因素有很多,基于目標規劃方法,對現行交叉學科案例進行統計收集與分析,將不同影響因子歸類整合,確定每個影響因子在群體中的權重。賦予每一影響因子一個權系數,把多影響因素模型轉化成單一影響因素模型,方便對整個交叉學科領域的探究,希望借此目標規劃方法,尋找交叉學科的最優發展路線,同時對學科間的交叉對象分配進行系統科學的分析,為學生提供最有利的學習方向,推動交叉學科的發展與進步。
此外,結合學校具體情況,對專業設置、人員配置、優勢板塊等影響因素進行權重分析,探索學校新興交叉學科的發展路徑,建立目標函數,尋找適合學校交叉學科發展的最優解。借此研究新興交叉學科與學校現有學科專業的具體差異和共性,有助于更好地發展和優化學?,F有學科,使之與新興交叉學科優勢互補,共同發展進步。
不僅如此,還可通過對相關院校的具體實地調研,借鑒其他院校對于新興交叉學科發展戰略、具體措施、布局情況、理論成果,以及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法,總結吸取先進經驗,把握具體發展方向,形成對學校發展新興交叉學科途徑的初步理論綜述。
3 結語
交叉學科的研究與發展有助于高校雙一流學科建設,為高校學生提供了多維發展平臺。同時還可借此項目的研究與探討,深入挖掘高校交叉學科發展潛力,研發開拓出一種適合高校情況的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 游士兵,惠源,崔婭雯.高校協同創新中交叉學科發展路徑探索[J].教育研究,2014(4):6.
[2] 張赫晨,項忠霞,楊君宇.基于多學科交叉的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設計,201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