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菲
摘 要:近年來,中國的“小鮮肉”明星文化盛行,有泛濫之勢。然而,許多頗有曝光量的“小鮮肉”明星被媒體報道涉及多項不道德甚至違法違紀事件,引發了公眾的廣泛關注。本文將關注“小鮮肉”明星的藝人公德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
關鍵詞:“小鮮肉”;藝人公德;明星
近年來,“小鮮肉”明星文化在娛樂圈逐漸發展。然而,被捧得火熱的“小鮮肉”明星卻頻頻被曝光涉及一些不光彩的事件,令大眾對他們的品德提出疑問。
首先需要明確“小鮮肉”明星的含義。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講師黃靜在《東南傳播》對“小鮮肉”做了一個較好的詮釋:“小鮮肉”有著精致的外表,陽光性格,溫暖笑容,時尚裝扮。他們中大多數出鏡時會化妝,采用耳釘、項鏈等配飾,具有多少程度的“娘”氣。[1]那么何謂明星?《電影藝術詞典》對明星的定義為“因在銀幕或熒屏上成功扮演角色,充分展示獨特魅力而受到觀眾喜愛甚至崇拜的男女演員”。明星可以吸引觀眾,獲得票房并賺取利潤。明星后來又逐漸擴展到其他商業領域,獲取經濟收益。當今娛樂圈男色當道,不同的“鮮肉”明星展現著不同的特質,受到女性粉絲的喜歡。
其次也需明確何謂公德。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尤西林提到,公德不僅涉及倫理觀念,而且會影響到公民的輿論,以及公私范圍內的相應制度。[2]像“小鮮肉”明星這樣知名的公眾人物,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備受關注的。
近年來,不少“小鮮肉”明星都涉及一些行為不端的事件。我們將列舉吳亦凡、李易峰的例子。
吳亦凡,演員、歌手。2016年6月,吳亦凡“約炮門”爆出。6月14日,吳亦凡工作室發表聲明表示網傳“女友”之事屬虛構,該行為嚴重侵害吳亦凡的名譽權等合法權益,將依據相關法律規定追究責任。
李易峰,男演員、歌手。2016年5月27日凌晨,李易峰在朝陽區大郊亭橋北駕駛豪車與橋墩相撞。事故發生后李易峰未報警步行離開現場,逃避責任。之后,其經紀人主動到公安機關說明情況,幫其解決。經交通管理部門依法進行調查后,對其發生交通事故后逃逸、駕駛未懸掛號牌的機動車上道路行駛兩項違法行為處以罰款、罰分。
“小鮮肉”明星的公德心缺失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從主觀層面來講,目前諸多年輕人都有明星夢,也有一部分家長綁架孩子的青春,希望他們做明星。明星既是個職業也是商品,可以獲得名利。因此,一些年輕人前赴后繼執著地往演藝道路上走。《長沙晚報》的一篇文章指出,一些家長想做星爸、星媽,于是從小就砸錢讓孩子去學藝,有機會拍影視作品就讓孩子參與。[3]
從客觀層面上講,諸多的藝人經紀公司也致力于培養“小鮮肉”明星。筆者通過與華誼兄弟時代文化經紀公司的員工、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高鵬的面對面交流,對經紀公司所簽約、培養的藝人條件進行了了解。
華誼兄弟時代文化經紀有限公司員工談道:“我們經紀部門除了成名藝人外,大多和大概十七八歲的男生、女生簽約。在電影學院、戲劇學院這樣的地方,我們也會去尋找這樣符合條件的苗子。公司愿意把培養的時間給一些年齡更小且有潛力的藝人。”可以得知,以華誼兄弟時代文化經紀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經紀公司更愿意簽約、經紀“小鮮肉”們。
接著,筆者和北京電影學院16級表演系研究生高鵬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高鵬目前在開辦演員培訓機構。他談到,他辦的培訓機構也主要是面對中學生的,這些中學生很多有進入娛樂圈的夢想。他也會向經紀公司推薦一些顏值、才藝突出的學生,讓他們早點成為公司的藝人。與高鵬的交流使筆者了解到,目前培訓機構也在推介“小鮮肉”們。在娛樂圈,年輕或許代表著一種生命力。
針對“小鮮肉”明星公德缺失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加以改進。
首先,相關文化管理部門應該出臺藝人公德條例。截至目前,關于藝人的行為品德規范還未出臺。針對“小鮮肉”明星的一些不良行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中宣部應該出臺相關的行為規范,對于藝人的公德起到訓導和指示作用。
其次,行業協會也應該加強對演員行為規范的引導。行業協會由行業內德高望重的專業人員領導,同行業人員一起維護。所以,行業協會也應該發揮自己的作用。
再次,媒體也應該通過傳播手段正確引導民眾。在對這些“小鮮肉”明星不良行為進行報道的同時可以進行客觀分析,并提出一些針對不良行為的建議和民眾的正確對待的態度。
最后,觀眾也應該提升對信息的判斷力和對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山東師范大學電影學碩士張田在《當代影視明星的商業效應》一文中指出,觀眾會對明星生寄予自己的欲望、夢想和道德標準,而一些特別狂熱的粉絲對于自己喜歡的明星有更大的包容度。[4]所以,從民眾的角度來說,應形成自己的認識,喜歡有內涵、有修養的明星。
參考文獻:
[1] 黃靜.“男色”消費與“小鮮肉”審美——近年銀幕男性審美趨勢探因[J].東南傳播,2015(04):55-57.
[2] 尤西林.中國人的公德與私德[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06):3-8.
[3] 張萌.明星夢綁架孩子童年,你怎么看?[N].長沙晚報,2011-07-27(A07).
[4] 張田.當代影視明星的商業效應[D].山東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