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影《風月俏佳人》(Pretty Woman)中男女主人公因身份地位的差距,從相遇、相知到相愛,內心互相影響、碰撞和掙扎。電影用人物外形符號和人物行為符號將這些內容展現在大屏幕上。這些符號參與影片敘事,推動故事發展,讓觀眾在不經意間感受電影中人物的內心動態。
關鍵詞:內心變化;外形;行為;符號
電影《風月俏佳人》(Pretty Woman)是1990年3月23日在美國上映的由滾石公司出品的愛情喜劇。影片改編自同名小說,講述的是妓女薇薇安與超級富豪愛德華·路易斯之間的愛情故事。這是一個現代版灰姑娘的故事,它的生動、有趣創造了全球4.6億美元票房的佳績。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有懸殊的身份地位和互補的性格,兩人的內心在相遇、相知、相愛的過程中互相影響、碰撞和掙扎,而電影用一個個可見的符號將這些內容展現在觀眾的眼前,觸動觀眾的視聽神經。
1 人物外形符號傳達的內心信息
1.1 薇薇安——從濃艷性感到樸素從容
薇薇安作為一個妓女,她出場時的造型是濃妝艷抹的,一張臉配以金色的妹妹頭假發,性感裸露的服裝,一雙用黑筆涂漆且別著別針的長靴將她糟糕的現狀表露得淋漓盡致。她不賣毒品,不找拉皮條的,她在街上招攬生意,她是一個妓女,一個窮困潦倒的妓女,一個有底線的妓女,一個介意別人眼光的妓女,一個想得到尊嚴的妓女。
被愛德華“聘用”后,薇薇安打扮得像個上流社會的貴婦,妝容精致,服飾高雅。這段時間她是超級富豪的女伴,是一個依附于人的被包養的美麗女人,她的裝扮都是為了與愛徳華般配,可是她自己知道這一切都是暫時的,都是表面的,自己依然不被尊重。這時的薇薇安小心翼翼,她害怕被人認出自己是一個妓女,怕當眾出丑;當她不知不覺地愛上愛德華后,她更加不愿意接受的是愛德華對她的看輕。
于是薇薇安選擇離開愛德華,下定決心靠自己的努力重新步入人生的正軌,回到學校,完成學業,成為一個靠自己的能力在社會上立足的人。因為她知道,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她所渴望的尊嚴,也只有這樣她才能得到平等、真誠的愛情。此時,我們看到了一個樸素純凈的薇薇安,一個淡定從容的薇薇安。
1.2 愛德華的領帶——快樂從此開始
愛德華是一個智慧、理性但冷酷的超級富豪。因為他和母親曾被父親背叛并拋棄以致母親郁郁而終,他的內心有創傷,他甚至因此去看心理醫生。他有與人交往的心理障礙,他不愿對人敞開心扉,卻渴望得到別人的真誠相待。愛德華一心只有工作,生活嚴謹枯燥。他的所有裝扮都為了工作——符合他的身份。他的人生是沒有色彩的,就像他的領帶,不管怎么換都是黑色的調子。而薇薇安的出現給他帶來了人生的快樂,他發現對手的可愛,反思自己的工作,為薇薇安受到服裝店店員的看輕而生氣,并親自帶著薇薇安去購物。作為回報,薇薇安為愛德華買了一條很是花哨的領帶,愛德華也樂得戴著它去公眾場合參加馬球活動,并快樂地抱著美人大笑,讓人一眼便看出與以往的不同。這條領帶是一個信號,是愛德華走出心理障礙的開始,是愛德華發生轉變,得到快樂的標志。
電影用化妝和服裝造型作為符號來表現人物身份和心理的變化,讓觀眾看到人物的成長,感受到人物的心理動態。
1.3 赤裸以對——坦誠相待
影片中出現過三次兩人赤裸以對的場面,第一次是愛德華聽說服裝店的店員對薇薇安不好,親自帶她去購物。愛德華從服裝店離開后,薇薇安給愛德華買了一條領帶,當愛德華回到酒店時,他看到了正在向他展示領帶的薇薇安。當天兩人共同沐浴,在浴缸里,愛德華向薇薇安訴說了他的身世。第二次是在馬球活動上,愛德華看到薇薇安與摩西的孫子交談甚歡而吃醋,又逢律師懷疑薇薇安是商業間諜,愛德華告訴了律師,薇薇安是個妓女,無恥的律師侮辱了薇薇安,讓她非常生氣,于是回到酒店兩人大吵了起來,薇薇安沒有拿愛德華的錢就要走掉,愛德華意識到自己的過錯,主動向薇薇安道歉,將薇薇安追回。
赤裸以對是一種符號,它代表主人公卸下一切面具與包袱,向對方展露真實的自我,每一次的坦誠相待都是兩人感情再次增進的表現。
2 人物行為符號所表現的內心變化
2.1 薇薇安的吻與愛
薇薇安在第一次與愛德華有身體接觸時就明確表示,她不與他接吻,這是她心里的底線。從這時起,薇薇安的吻就成了一個表現內心的行為符號。她對待客人是沒有感情的,她的吻是愛的象征,或者用麥茨的符號學的理論來解釋,薇薇安的吻是她的愛的換喻,我們看到了她的吻便能夠很自然地聯想到她的愛。她不與愛德華接吻是把他當成客人,當她的心底愛上了這個男人,她便會去親吻他。我們在電影中看到兩人相處的過程,在愛德華帶著美麗無比的薇薇安去看歌劇回來后,薇薇安為了與愛德華在一起共同度過僅剩的時光,連睡覺都舍不得,并勸愛德華休一天假,而愛德華也同樣為了與薇薇安一起而破天荒地給自己放了一天的假。在兩人的一天休假之后,薇薇安看清了自己的心意,主動地與愛德華接吻,到這里,觀眾通過“吻”這個行為符號明確地看到了女主人公的心意。
2.2 愛德華的恐高癥與心理障礙
電影《風月俏佳人》的人物設定是多維的,“維”就是矛盾,[1]人物內心的矛盾使得人物生動并合理。愛德華有恐高癥,但是他要住在頂樓,他不會站在頂樓的陽臺看外面的風景,只因為那是最好的房間,所以要入住。這同樣在電影符號學里面是一種換喻。影片的開頭是一場商業聚會,愛德華是這場聚會的主人,但他在中途走掉了。他在馬球活動現場展現了與人交往的嫻熟,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他所交往的人群的虛偽和勢力。愛德華與這樣的一群人打交道只因為他們是上流社會的人,是對他的商業行為有助益的人,就像是他住的頂樓,是最好的,但并不是他喜歡的。他住頂樓和與這群人打交道都是理性驅使的,即應該這樣做。事實上,在這群人中即使有與他合作了多年的看似關系密切的伙伴,但都不是能夠傾心吐膽的朋友。愛德華和母親曾經被父親拋棄,這使他產生了心理障礙,一種害怕坦露真誠,害怕被背叛的心理障礙,表現在外部行為上就是他的恐高癥。
愛德華剛把薇薇安帶到房間時,就告訴了薇薇安(和觀眾)他有恐高癥,從來不去陽臺。然后當他與造船大亨摩西共進晚餐后回到房間,他坐在了陽臺與房間的交界處,薇薇安問他不是從來不到陽臺去嗎?他說只出去了一半。而這一半正好表現出內心的矛盾。薇薇安看出他喜歡摩西老頭。摩西是一個像父親一樣慈祥的老頭,他矛盾于不希望看到摩西像父親一樣郁郁而終。當愛德華與薇薇安相處了五天并度過了一個輕松愉快的假日后,他的心扉逐漸敞開,他們相愛了。在與薇薇安討論她的未來安排時,愛德華站到了陽臺上,隨后他決定幫助摩西渡過難關。他作出了讓自己內心愉快的決定,他克服了心理障礙。但到這里還沒有終結,薇薇安走了,愛德華的內心在掙扎,他渴望為愛而努力,他站在陽臺上向下看去——危險、害怕卻美麗、誘惑。
3 圓滿結局的標志
影片的結尾最終停留在薇薇安與愛德華在戶外樓梯上的擁吻,這是一個所有的觀眾都盼望的結局,用以展現這一結局的畫面剛好是兩個主人公的特殊符號組合。
在影片的最后,薇薇安告別了愛德華回到與同伴合租的小屋,薇薇安與好朋友告別。薇薇安決定回到校園完成自己的學業,并通過自己的努力贏得尊重,同時也為了能夠獲得平等、真誠的愛情與幸福。
愛德華在離開酒店之前走到了陽臺上,并向下看這表面上看是他的恐高癥痊愈了,事實上是他與人交往的心理障礙消失了。當他走到大堂要還回為薇薇安租來的項鏈和耳環時,大堂經理暗示他:放棄這么美的東西一定很困難。這是一套在當時價值25萬美元的首飾,愛德華帶著薇薇安去看歌劇《茶花女》那天薇薇安穿了一件大紅的禮服,她甚至認為沒有什么是配得上這件禮服的,但是愛德華拿出了這套首飾,并告訴薇薇安,這是租來的,它價值25萬美元。禮服也好,首飾也好,都是用來打扮薇薇安的,來襯托她的美麗,表現她的美好,而這套首飾被換喻成薇薇安,因為她們同樣是被租來的無比美麗的物品。此時這套首飾成為一個物件細節,更是成了一個符號。大堂經理那一句“放棄這么美的東西一定很困難”中的那個美的東西,看似指的首飾,實則說的是薇薇安。
最終,愛德華在去往機場的途中作出了選擇,他買了一束玫瑰花來到薇薇安的樓下,當薇薇安背著行囊準備離開時,她聽到了《茶花女》中的歌聲,她打開窗子,看到愛德華舉著一束玫瑰花向她伸出雙手。薇薇安放下窗口的鐵梯子,愛德華爬上梯子與薇薇安熱情擁吻。電影到這里,愛德華克服了恐高癥,薇薇安熱情地親吻愛的人,這才是最圓滿的結局符號,同時它也完成了電影中人物的審美平衡。
電影《風月俏佳人》用一個個美麗的符號,一場醒著的白日夢讓觀眾再次體驗了一場美好的童話,度過了輕松愉快的120分鐘。
參考文獻:
[1] 羅伯特·麥基(美).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則[M].周鐵東,譯.中國電影出版社,2001.
[2] 克里斯蒂安·麥茨(法).想象的能指:精神分析與電影[M].王志敏,譯.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
[3] 許南明.電影藝術詞典[M].中國電影出版社,1986.
[5] 王心語.影視導演基礎(第2版)[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劉仲慧(1981—),女,遼寧遼陽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電影電視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