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杏
摘 要:陶瓷藝術作品是陶瓷藝術家情感和思想在瓷胚上的果實,無一例外,陶瓷藝術家把自身的人文情懷和情感因素注入了作品,作品具有非凡的啟示性和寓意性。雖然中國畫藝術有著與陶瓷繪畫藝術截然不同的表現載體和藝術發展軌跡,但兩者有異也有同,不但互相傳承、互相借鑒,同時也相融相通。藝術家們在長期的實踐中,充分了解、深刻理解了時代精神風貌、藝術傳統、人類文明史,最終將最佳的形式融入陶瓷藝術作品之中。
關鍵詞:陶瓷繪畫藝術;中國畫特質;共同性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而璀璨,其中,中國陶瓷和中國畫毫無疑問是最明亮、最光彩的兩顆明珠。中國畫藝術和中國陶瓷藝術的創作都不簡單,是極其寶貴的藝術形式,都承載著一代代藝術家的辛勤探索、創新與承襲歷史,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和東方文化特色,使得中國畫藝術和陶瓷藝術在世界大放光彩。在發展的過程中,其始終具有獨特的中華民族文化韻味,中國畫藝術和陶瓷繪畫藝術在形式上的關系極為密切,相互結合、相互借鑒、相輔而成。陶瓷繪畫從畫面風格上來看,不僅具有中國畫點、線、面的運用特點,還有中國畫技法講究氣韻、筆法,追求酣暢淋漓、筆勢飛動、線條流暢的特點。
1 意境追求的共同性
藝術來源于生活,中國畫藝術和陶瓷繪畫藝術也來源于生活。我們最古老的繪畫藝術作品在新石器時期的彩釉中已經存在,這也是繪畫藝術與陶瓷藝術最早的契合,二者在生活中不斷發展,相互融合,相互促進,遵循同樣的美學思想。王國維曾經說“文學之事,其內足以憾己,外足以感人者,意與靜二者而已”,這里的意境就是意與景相互統一,境界是藝術美的本源,“言氣質,言神韻,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氣質神韻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隨之矣”,意思就是說,如果藝術境界達到了情景交融,那么神韻就會自然而然地出現,氣質也就有了。意境不僅可以體現藝術的美,還可以作為藝術創作鑒賞中衡量美的一種標準,是畫家的生活、思想感情與景致對象的結晶。
中國畫與陶瓷繪畫對意境的追求相似點非常多,都是心與景結合的產物。繪畫藝術作品《鄉情》,畫面上的山泉、輕舟、遠山、茅舍炊煙全都展示出一種寧靜祥和的氤氳之美,留給人無盡的遐想。《鄉情》就是陶瓷山水藝術家馮曉矛先生借用自然景觀體現寧靜韻律感的作品,完美詮釋了中國畫的意境美,通過陶瓷藝術作品展現了畫家對自然和生活的醇厚情意。
2 氣韻表現的同屬性
南朝謝赫著名的“六法論”中的第一個方法就是“氣韻生動”,也就是“氣盛則縱橫揮灑,機無滯礙,其間韻自生動矣”。在氣與韻之間,氣顯得特別重要,“氣”在中國畫里有著特殊的作用,在“以氣為主”“凡物無氣不生”等中皆有突出體現。在中國畫的藝術結構中,“氣”蘊含著“筆氣、色氣、默氣”的技法含義,以及“氣度、氣勢”的精神含義。藝術品的氣勢在漢唐至北宋時期尤為突出,在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和荊浩的《雪溪圖》中都有體現,不論是動感的線面韻律還是生動的形象,都是當時人們對氣勢的推崇。南宋以后,文人畫的主流變為以靜氣、逸氣來表現幽雅寧靜的韻律。“韻”,指的是精神之韻,也是超越藝術標點符號的潛在之韻。荊潔作為五代畫家之一,曾在《筆記法》中說道:“氣者,心隨筆運,取象不惑。韻者,隱亦立形,備遺不俗。”意思就是說,把握好對象的精神實質,抽取對象的內在神韻,熔鑄自己的精神于對象之中,這樣作品才能突出內在氣質以獲得神韻。所以,深邃廣袤的中國傳統藝術審美精神的關鍵就是達到氣與韻的聯動,各種形式的藝術觀念中均有這種審美精神結構的映射。
陶瓷繪畫是借助繪畫工具在陶瓷平面或者立面上作畫的表現形式,在本質基礎上具有自己的特點,和中國畫單純的工藝及表現形式有很大的差異,其首先是陶瓷技術,然后才是藝術。民俗美術是陶瓷藝術作品的根,這種民俗性是作品世俗性的決定因素,但是陶瓷表現的氣韻生動并不受民俗思維因素及世俗性的影響。在宮廷控制瓷器生產以后,宮廷繪畫藝術、宮廷審美意識和文人意識的融合,漸漸地改變了陶瓷藝人的審美觀念,民間美術作為營養成分被陶瓷繪畫吸收,這將院體畫、文人畫的特點深深地融入了民間藝術之中,讓民間藝術更加接近國畫藝術,具有氣韻,不同于一般的民俗美術。清代寂園叟在《陶雅》中說:有些彩瓷“精仿宋元絹畫人物故實,幾乎筆筆有來力歷”。許之衡在《飲流離說瓷·說花繪第五》曾經說:“明瓷之畫也,用筆粗疏而古氣橫溢,且有奇趣。”這里面所說的“古氣”“奇趣”就是氣韻的表現,這樣看來,此種陶瓷繪畫很接近文化階層,大大提高了傳統陶瓷飾品的文化品位。
3 在筆墨意趣上的相似性
中國畫借助筆墨語言等寫景狀物來表達自然神韻,也是個人學識、人品修養與審美精神追求在筆尖的流露,中國畫最本質的特征就是以外畫傳達精神。中國傳統哲學觀念講究“實源于虛、有源與無”,中國畫受此影響較大,中國畫筆墨講究古雅消散、清淡空靈以及自然天成的趣味。筆墨情趣應該是對自然萬物的一種藝術升華行為,是主觀精神,對筆墨進行促進、發散,在韻律和行筆中激蕩出一種精神的生機,能夠傳達生命的張力。
4 結語
中國畫藝術與陶瓷藝術都是中國國粹,他們是中國千年的文化精神,是中國人精神生活的象征和驕傲,具有民族特色和個性,不管他們的技法如何,表現形式如何,他們所表現的神韻都是中國神韻。隨著時代的進步,陶瓷繪畫在題材、技藝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昌盛。陶瓷繪畫要朝著多個方向發展,要更加自由化、個性化、多元化,必須充分融入自己的感情,只有具有更扎實的繪畫功底和更深厚的文化底蘊,才能創作出意境深遠、情景交融的陶瓷藝術作品。
參考文獻:
[1] 龍德明,鄒樂.陶瓷繪畫藝術與中國畫特質的共同性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7,4(47):319-320.
[2] 陳凌.水墨語境下的現代陶瓷繪畫創作[J].藝術科技,2017,30(0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