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音樂數字化背景下電影音樂創作方法進行深入探究,對其發展現狀和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希望能夠對我國的電影音樂創作發展作出貢獻。
關鍵詞:音樂數字化;電影音樂;創作方法;探究
我國電影音樂創作方法開始從僅依靠音樂家的腦子想、嘴里唱、手上記的方式轉向借助現代數字化技術轉變。本文就此轉變方式進行探討。
1 電影音樂的發展進程和發展現狀
在我國電影的最初發展階段,所有電影的評論好壞都是根據觀眾在電影院的觀看狀態進行判斷。隨著電影藝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對于電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許多電影藝術的創作者也開始對其進行創新性的改變,電影音樂開始發展起來。經過不斷改變和探索,電影音樂已經成為電影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電影音樂的發展進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1 電影與電影音樂在表現形式上相互獨立階段
在我國初期的電影播放過程中,觀眾在觀看電影的時候會產生一些噪音,這時電影院會使用留聲機來播放一些已經準備好的音樂,又或者是在播放電影的過程中請一些音樂家演奏音樂,例如鋼琴曲或小提琴曲等。1895年,電影《列車到達》首次在巴黎電影院上映,這部電影在播放過程中就采取了現場由鋼琴演奏者演奏的方式。這種演奏方式所使用的音樂不是隨機選取的,而是根據電影的劇情創作特殊的音樂。這種電影音樂受到了人們的廣泛好評。這種方式能夠讓人們將視覺感受和聽覺能力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從而感受到電影的深刻內涵。這種感官上的特殊感是傳統的無聲電影中不存在的。
盡管電影在播放過程中是和電影音樂融合在一起的,但是從本質上來說,電影和音樂又是相互獨立的兩個存在。電影在播放過程中,對于電影音樂的節奏選擇和演奏方式的選擇是否恰當都會直接影響到觀眾的觀影感受,一些較大的影視公司大多會邀請演奏家或者是交響樂隊來演奏,這樣往往能夠給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觀影感受。
1.2 電影與電影音樂在呈現方式上的相互融合階段
在電影播放過程中加入恰當的音樂能夠有效地調動觀眾的觀影興趣。隨著電影音樂的不斷發展,一些音樂創作家也開始創作電影音樂。音樂創作家往往會將音樂和電影情節結合在一起,在電影中加入創作者自身的感情,以此為基礎來完成整個電影音樂的創作。但是在真正的電影播放現場,就算是相同的演奏者也會表現出不同的感覺,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受到電影播放現場的時間、環境、心情和地點的影響。在這種電影播放環境下,觀眾在觀影的過程中也能夠感受到演奏者的內心感情,從而影響觀眾自身的心理活動和體會。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人們對電影和音樂進行融合的追求也越來越高,觀眾也越來越渴望能夠將音樂和電影畫面相結合而產生的審美體驗。隨著世界科技的不斷發展和進步,19世紀美國的一名科學家愛迪生發明了錄音裝置,如今這項技術已經發展得較為完善,利用現代的錄音方式能夠將電影和電影音樂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在現代電影中,觀眾能夠看到電影和電影音樂之間進行了深度融合,不僅僅是停留在電影和電影音樂的現場性特點,而是進行更為深層的融合。
2 音樂數字化發展背景下電影音樂的創作方法
在音樂創作之中,電影音樂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數字化的音樂創作方式也逐漸成為一種熱門的音樂創作方法,利用數字化的音樂技術創作音樂能夠大大縮短音樂創作的時間。除此之外,在與音樂創作相關的音樂教育和音樂欣賞等相關的活動之中,也能夠更加便捷和直觀地完成傳統音樂活動中很難完成的部分。傳統的電影音樂創作在我國進行了很長一段時期,同時也為我國的電影音樂創作作出了杰出的貢獻。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傳統的電影音樂創作方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腳步,必須進行創新和改革,于是運用數字化音樂創作的方式開始出現在電影音樂的創作之中,人們開始將數字化技術和傳統的電影音樂創作方式結合在一起。例如,《超凡蜘蛛俠》和《盜夢空間》都是由國際上著名的明星漢斯·季默進行電影音樂配樂。在這兩部電影中,創作者都大量使用了數字化和電子化的手段,然后再和傳統的音樂創作手段結合,從而讓電影音樂具有豐富的感情,創作出獨一無二的電影音樂,同時這也是一種創新型的電影音樂制作方式,是全新的電影音樂創作途徑。
在20世紀40年代,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引發了一場世界范圍內的全新信息技術革命,進入70年代之后,數字技術突飛猛進發展,也讓通信、網絡、廣播電視等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電影首次發生數字化的改變是在1999年,《星球大戰》在美國首次進行數字化的電影放映,這部電影的播放也標志著電影的發展從此邁入數字化時代。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電影音樂的創作方式主要是運用一些數字音樂音頻工作站等數字化平臺,如Logic、Pro tools、Cubase等進行電影音樂的創作、音樂的制作和編輯,最終將電影音樂與電影的畫面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最終的電影作品。傳統的電影音樂在創作中有很多不足之處,如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但是也具有一些優點,只有將現代的數字化電影音樂創作方法和傳統的音樂創作方法恰當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夠將電影音樂完美地呈現出來,利用數字化的音樂創作軟件和硬件制作電影音樂,能夠大大減輕音樂創作者的壓力,還能夠節省創作經費,有效地縮短音樂制作的時間。
3 音樂數字化背景下電影音樂創作的重要意義
我國現階段正處于數字化高速發展的時期,在這種發展背景下,電影音樂藝術的發展也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和全新的機遇。通過應用現代數字化技術,能夠將其更好地融入電影音樂的創作之中,給我國現代的音樂藝術領域和電影音樂的表現方式帶來全新的體驗。其主要意義在于以下幾點:
3.1 讓電影作品更容易呈現在觀眾面前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利用數字化的音樂制作技術能夠將以往僅僅保留在紙張上的樂符輸入計算機系統中,然后對其音樂的節奏和音色等進行調試和改進,進行配樂的樂器都能夠在計算機的系統之中進行制作,同時在電影音樂中還能夠加入一些電子聲音和音效。著名的科幻電影《地心引力》中就是大量應用了數字音頻技術,模仿了太空音效,同時還加入了一些獨特的樂器音色,將這些有效地結合在一起,能夠將電影音樂中的美妙之處有效地表現出來,利用數字化的方式創作出的電影音樂質量是以往傳統的音樂創作方式遠不能及的。在音樂數字化背景之下,利用數字化手段創作和設計電影音樂,能夠在第一時間將音樂創作者心中的靈感和感情表現出來,除此之外還能夠更好地與電影中的情節結合在一起。
3.2 能夠有效地縮短創作音樂的時間
在傳統的電影音樂創作過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傳統的電影音樂創作大致分為7個過程,分別是將電影的畫面交給創作者、對配樂點進行確定、對時間標注進行建立、創作者作曲、配器、抄寫分譜、最后是進行電影音樂的創作和錄制。最終還要將創作完成的電影音樂交給電影導演試聽,如果導演認為配樂不夠恰當,那么音樂創作者就需要重新創作電影音樂,重新開始以上的音樂創作過程,直到導演對電影配樂滿意為止。這種方式對于音樂創作者和演奏人員來說都會面臨巨大的壓力。在現代的數字化音樂創作過程中,作曲家能夠運用計算機技術制作音樂,能夠高效地選取計算機中儲存的各種音色,這就大大節省了選擇樂器的時間,在計算機中錄入樂符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電影音樂的制作、編輯和修改等工作,同時電影音樂創作者還可以實時收聽和修改自己所創作的音樂作品,有效地縮短創作音樂的時間。
總之,隨著音樂數字化技術的不斷進步,在傳統的電影音樂創作中逐漸融入了數字化的創作手段,這兩者之間是缺一不可的,相互輔助共同完成電影音樂的創作,因此必須對音樂數字化背景下的電影音樂創作方法引起重視。電影音樂在整部電影作品之中雖然是以一種附屬品的形式存在,但是在電影音樂中能夠表達電影的主題。電影音樂主要是創作出特定的旋律和節奏來抒發情感,同時還能夠表現出電影作品中一些具有特點的電影情節,充實電影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等。因此,在音樂數字化發展背景下對電影音樂創作方法進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蔣長清.傳統·現代·融合——音樂數字化背景下電影音樂創作路徑研究[J].電影評介,2018(7).
[2] 黨義歌.“以情帶聲,聲情并茂”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重要性[J].戲劇之家,2018(4).
[3] 李思怡.借《編花籃》淺談豫劇旦角唱腔演唱技巧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借鑒與運用[D].天津音樂學院,2017.
作者簡介:王葳(1989—),男,福建福州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鍵盤和聲與即興演奏、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