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巖



摘 要:高職教育注重技能的培養,隨著國家提升制造業發展的步伐加快,對產品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有了一定的提升,從過去注重技術能力,轉變為現階段的技術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齊頭并進。為了適應新的人才需求,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這樣的發展步伐,本文簡要闡述高職產品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希望通過改革培養出適應市場需求的有技術有創新有發展的人才。
關鍵詞:高職產品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
高職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發展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類型,高職教育培養的技能人才肩負著經濟社會建設的使命。目前高職產品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較為注重的是綜合技術能力的培養,隨著國家經濟和社會條件的不斷發展,這樣的培養出現了局限性,校園實踐與社會實操不能有效對接,學生的創新性不強,如何通過對產品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提升學生實操能力與創新性有以下的幾點思考。
1 知識積累的必要性
知識是人在實踐中認識客觀世界的成果,在教育實踐中獲得的技能,知識的積累對于學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高職產品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知識不僅包括設計理論方面的,更重要的是來源于生活實踐中的積累。這種實踐知識的積累是提升設計能力,提升創造力的基礎。設計理論與實踐知識的合理運用是產品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提升專業技術能力的第一步。
1.1 設計理論知識的積累
高職類院校對設計理論教學模式與本科類設計理論教育模式有著共同點,但是也同時存在差異性,高職類院校更注重如何將設計理論知識與技能的銜接,從而突出技術能力。對于高職類院校來說學源結構多元化,學生文化課基礎弱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會導致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不均衡,從而對學習失去動力。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教學模式,將校內教師講授與企業設計師的案例結合的方法,提升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興趣。產品藝術設計專業招收美術類的學生,多數學生有著較強的繪畫功底,但如何從美術生向設計師轉變,是高職類教學方式改革的另一個痛點。教學過程中最關鍵的是思維方式的轉變,通過對設計理論知識的講解提升學生對設計思維的認識,從而進行實踐知識的掌握。
1.2 實踐知識的積累
作為產品設計師,實踐知識的積累是提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基礎,以消費者為基礎,以需求為本設計產品才是當今設計師設計的出發點,這些都需要靠提升實踐知識來積累。產品使用的問題,產品使用中的不足,產品設計的加法、減法,都是建立在實踐知識的積累上。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對學生的正確引導來提升此項知識。
觀察生活、多出去走走看看,提升自己的眼界;多交流,產品藝術設計不是一個悶頭苦干的專業,需要與外界多交流,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發散性思維能力。這些都是通過知識的積累提升的。產品藝術設計專業的知識不只是單一的本專業知識,而是交叉的學科知識,作為一個產品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注重產品的實用性、功能性、審美性,而這三種特性,包含了很多的知識,需要設計師通過學習、了解、體驗才能更好地體會。
2 能力提升的必然性
能力是個人發展的前提條件,是創新的基礎,如何通過教學改革進行高職產品藝術專業學生能力的提升呢?
2.1 從對學生的了解開始
教師通過接觸學生、溝通了解、能力測試等直接的交流、間接的觀察明確學生的專長以及該學生的就業發展方向,從而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以我校產品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為例,在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總會有學生說老師我覺得我不太適合學設計? 為什么?回答是,我的方案總是被老師否,設計產品的時候總感覺找不到方向,所以不適合?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學生層面,一是對設計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掌握不到位,不能通過學習將碎片知識系統化,為自己的設計所用;二是當學生受到挫折后,喪失了信心,受到外界環境影響,中途放棄探究。基于以上兩點學生對設計失去了興趣。教師層面,老師在否定學生方案的過程中,不能系統的講解學生的問題所在,不能引導學生思考,統一對待每位學生,這樣會造成基礎好悟性高的學生可以理解并加以解決,相反就會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
2.2 因人施教,以生為本
對學生情況了解后需要調整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特長制定教學方法、合理的教學計劃、靈活的考核方式,選擇不同側重點對學生進行培養、引導。通過建立教師工作室對學生進行專項訓練,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設立學生專業協會則是通過傳幫帶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生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
學生有了動力、有了目標、找到了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技能,增強信心做到學以致用。
3 個人發展與創新能力提升的決定性
個人的發展,創新能力的提升,建立在一個良好的發展平臺之上,專業協會正是這樣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學生通過協會開展各類的交流、學習活動,以學校為中心,走出去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專業。產品藝術設計專業有著自己獨特性,它設計的是大家都在使用的東西,需要通過拓展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眼界來提升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做“井底之蛙”,了解市場,了解消費者才能設計出消費者滿意的產品。所以在協會的建設中鼓勵學生多出去走走,多出去看看,了解世界的同時,可以讓大家了解你。
教師通過教學改革借助多方力量為學生搭建平臺,通過以賽促學、項目驅動、專業分層教學模式為主,教師工作室、學生專業協會為輔,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創新能力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知識、能力、發展和創新,存在著相輔相成的關系,高職產品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也是需要圍繞著這四個關鍵詞進行的,知識是能力的基礎,能力是發展和創新的條件,有了發展空間才能更好地創新。
參考文獻:
[1] 呂景云,朱豐順.藝術心理學新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9:413.
[2] 李彬彬.設計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39.
[3] 唐納德·A .諾曼(美).設計心理學[M].中信出版社,2015.
[4] 王春模,周榮虎,張林龍.高職院校實施分類培養分層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