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看麥娘》中通過對四類女性形象的刻畫,展示了女性意識的演進過程;體現了池莉對女性地位與命運的思考,對兩性和諧相處之道的探索。
關鍵詞:《看麥娘》;女性形象
池莉說:“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是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才漸漸萌發的,我的小說想提示的就是當下女性意識的自我覺醒和自我探索。”[1]《看麥娘》這部小說刻畫了四類女性形象,很好地體現了池莉對女性地位和命運的思考和探索。
1 “房間里的天使”
伍爾夫將那些完全把男性標準內化為自身要求的婦女稱為“房間里的天使”。在《看麥娘》這篇小說中,上官瑞芳的母親就是這種“天使”。她嚴守著傳統的父權制文化,比如在對待性別上,同是自己的孩子,對女兒上官瑞芳是十分忽視的,而對于兒子,“把所剩無幾的精力,全部用在了她弟弟身上。……上官瑞芳的母親只要看一眼兒子,心都醉了”。[2]
“這些天使由于經濟上的對男性的依賴造成了實際生活中和精神上對男性的諂媚”,[3]她的一生都是以其丈夫為中心,任何不利于其丈夫的事情都會被她拒之門外。上官瑞芳瘋了,未滿周歲的容容沒人照顧,當易明莉把容容送到她家時,她嚴詞拒絕了易明莉的請求,沒有絲毫的親情。更過分的是,當易明莉想拿個雞蛋給餓得吃手指的容容吃時,上官瑞芳的母親又一次拒絕,因為這個雞蛋“是給你上官伯伯吃的,是我自己養的母雞下的蛋”。面對一個嗷嗷待哺的小孩,她毫不動容,而“諂媚”地把雞蛋留給自己養尊處優的丈夫,“輕輕地取走”雞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父權制文化的奴隸,自覺地趨附于男性的“天使”。
2 “閣樓上的瘋女人”
上官瑞芳具有美好的女性氣質,溫柔,可愛。但是上官瑞芳瘋了。上官瑞芳是在追求愛情的道路上瘋掉的。先是與校醫鄭建勛糊里糊涂地結了婚,可這場婚姻以肉欲為目的,因此注定是一個悲劇。鄭建勛視女性如玩物,根本就沒有把瑞芳當作一個平等的“人”,這是對女性的蔑視,是典型的父權制文化思想。渴望愛的瑞芳與16歲的學生金農發生了“有違校規、道德和法律的師生戀”,以為找到真正愛情的瑞芳再一次陷入被拋棄的境地,她沖不破父權制文化的包圍圈,在父權制文化的重圍中想反抗卻找不到正確的道路,最后唯有瘋掉,這是柔弱的瑞芳所能作出的最大的反抗,她用瘋掉來反抗這個不合理的父權制文化,來控訴這種文化對女性的摧殘。
3 “妖婦與惡魔”
女性主義者對于那些把男性標準內化為自身要求的婦女稱為“房間里的天使”,而把那些不向父權制文化妥協并奮起反抗的婦女稱為“妖女”或“惡魔”。容容就是這種“妖婦”。“喬萬紅搬起指頭歷數容容的事跡:策劃崔健在工人體育館的搖滾音樂會;北京萬人出動,去大西北綠化荒山;請馬拉多納到中國踢球;鼓搗歌星李娜出家當尼姑;籌劃千集跟蹤電視劇《一個北漂少女的三年》;……坐著飛機滿天飛,這里的款子拉到那里,那里的款子拉到這里,忙得像總理,能耐大著呢。”父權制文化中那些對女性的道德、價值標準在她身上完全不適用,獨立、自主,不依附男人,不崇拜男人,從前只有男人才能做的事情她做得熱火朝天,在她身上看不到“柔弱”兩個字。
喬萬紅也是這種“妖婦”,她們打破了父權制文化中對女性的定位——順從、柔弱、依附等,取得了與男人一樣的成就,證明了父權制文化的荒謬性。但同時她們也失去了女性的感覺,忽略了女性的自然屬性,實際上更徹底地喪失了女性意識。容容在狂奔和呼救,“追捕著容容的是濃煙,是那種鋪天蓋地的濃煙……簡直就像一只旺盛裂變的多頭動物”。父權制文化就如濃煙一樣,鋪天蓋地,逼迫反抗它的女性,喪失自然本性,成為另一種意義上的“男人”。
4 “雙性同體”
易明莉是小說中貫穿始終的人物,也是作者理想中的人物。她既不同于自己的上一輩——自己的母親與上官瑞芳的母親,也不同于自己的同時代人——上官瑞芳,更不同于新生代——容容與喬萬紅。易明莉在自己的工作上是成功的,她是單位的業務標兵。不以丈夫于世杰為中心,她有強烈的自主意識。在尋找容容這件事情上,易明莉抵抗住了男權的侵蝕,她遵從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愿望。因此,易明莉尋找容容這個事件就具有了象征和隱喻意義,她是在思索、找尋一條兩性和諧的相處之路。“我不能夠只是埋頭于我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我怎么也脫離不了這個現世。”現世就是男女兩性的相處,矛盾是無法避免的,男性和女性本身的特性決定了男女是不能絕對的平等,那種只埋頭于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把男女性對立起來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5 結語
池莉在《看麥娘》這部小說中塑造了不同時期的女性形象,讓我們見識到了其女性意識的不斷發展。“這是一部送給自己的小說。是一個固執的很難懂的女人,對于領悟過程的認識、評價、品位和懷念。一個女人是自己,還一個女人也是自己,再一個女人還是自己。一個人的多重奏鳴,一唱三嘆,細膩入微。”上官瑞芳是池莉,容容是池莉,易明莉還是池莉,池莉把自己的女性意識投射到這3個女性形象上,從瘋女人到妖魔再到雙性同體,我們看到了池莉的女性意識的一步步成熟。這是池莉送給自己的小說,自己對女性的領悟、認識和品味,是對自己過去的生命的懷念,也是對自己的女性觀發展過程的總結。
參考文獻:
[1] 康正果.女權主義與文學[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2] 張巖冰.女權主義文論[M].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
[3] 李銀河.婦女:最漫長的革命[M].中國婦女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尹莉(1981—),研究生,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