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靚
摘 要:跨學科指的是超越單一學科的邊界而進行的涉及兩個及以上學科的知識創造與傳播活動,通過整合兩個及以上學科或專業知識體系的信息、數據、技術、根據、視角、概念及理論,促進基礎理解,解決單一學科或領域難以解決的問題??梢?,跨學科的本質是打破學科界線,它既包括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各學科領域內的交叉,也包括三類學科之間的交叉。學科間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這就需要有特色及教學目標明確的學科課程設置。
關鍵詞:跨學科;學科融合;學科課程設置
跨學科研究是近來關于科學方法的討論熱點之一??鐚W科的目的主要在于通過不同于以往分門別類的研究方式,實現對問題的整合性研究,目前國際上比較有前景的新興學科大多具有跨學科性質。近年來一大批使用跨學科方法或從事跨學科研究與合作的科學家陸續獲得諾貝爾獎,再次證明了這一點。就其深刻性而言,跨學科研究本身也體現了當代科學探索的一種新形式。
跨學科概念主要包括以下核心要素:
第一,跨學科要以現實問題的研究和解決方法為依托;
第二,跨學科要以本身學科為基礎,但要超出學科研究的視野,重視特定和復雜問題的全面認識,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三,跨學科要有整合性,要有詳細的研究方法與新型的思維模式,從根本上運用新的方式去學習知識;
第四,跨學科要在知識和產品上創新,不斷地嘗試新的方式和方法,達到不同的效果。
由于與傳統研究所面臨的問題在類型、規模和難度上都有很大的不同,當前的跨學科研究呈現出一些新的形態和特點:其一,學科跨度加大,數目增加、非學科類內容日益增多,方式日趨復雜,界限越來越不明晰;其二,科學研究中組織化程度提高了,不同學科和領域的人自覺地走到一起開展合作性的科學研究,學科封閉越來越沒有市場和發展空間;其三,人文與社會科學成為跨學科研究的活躍領域,甚至大規模地向自然科學和技術進行反向滲透;其四,社會開始不斷接納跨學科研究的價值觀。學校中各級各類的通識教育,尤其是人文素養和社會技能教育,都在試圖克服由于分科知識的單一化教育所帶來的多種弊端;社會在人才選擇上也強調專業基礎知識、業務技能、人文素養與社會經驗相結合的重要性,把基礎厚、親和度高、拓展能力強等作為一種人才標準;各種大的科學和技術研究與開發項目都組織多學科背景的人員參加,并廣泛征求各方面乃至公眾的意見等等。這些都展現了跨學科研究與發展的興旺勢頭和社會影響。
然而,跨學科研究目的是加強學科之間的融合,但學科之間有著很強的專業性,如何把它們融合在一起,形成學科之間的互補性,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學科融合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科融合有著知識全面性,深入性的研究能打開學生學習的思路,轉變思考模式。多學科交融有利于創新事物的發展;
第二,學科融合更有利于情商的開發與探究,多方面研究數據表明,藝術作為提高情商的最佳方式,是因其本身就具備創新性包容性特點,能在學科與學科之間起到很好的協調作用,使學科之間互為補充。
下面,筆者就美國初中一項跨學科教學實例作出說明,選取跨學科的設計與教學分析《拾麥穗》。
這是美國初一的視覺語文課,學生要學會分析讓·弗朗索瓦·米勒的名畫《拾麥穗》。
學習畫家怎樣用線條與空間強調主題;
針對怎樣理解油畫、如何使用視覺透視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等問題展開討論;
對畫中三個人物進行情感揣測,并寫一首小詩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為辛苦工作的家庭成員作畫,證明自己已經理解如何使用線條及空間強調主題。
從這份教學目標中,我們可以看到歷史、美術知識與創作、討論、詩歌寫作、德育等要素。
不難看出,在國外的教學中,學生學習藝術史方面的內容時,不但要學會從作品中分析當時的社會背景、宗教、物質、事件等,多維度、多角度地對名作進行深度剖析,還要了解藝術家的生平與作品特點,需要做大量的文獻收集工作,同時還要摘抄筆記。
學生提升審美,練習美術基本功,通過觀察畫家對于空間線條的把握來學習怎樣用線條與空間強調主題:猜測畫中人物的內心與情感,同時這種猜測要建立在豐富的細節的基礎上,包括成畫的年代、畫作的主題、畫作中的矛盾與沖突、畫作中的遠近虛實對比等,用細節作為論據來證明自己對于畫中人物的情感揣測,并與他人分享、討論乃至辯論。分析與評價綜合,培養了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在充分了解延伸知識的基礎上,學生要寫一首小詩來描寫對人物情感的共鳴。
最后,通過要求學生為家庭成員辛苦工作的場景作畫,模擬還原名作,又巧妙地將藝術創作與德育融合在一起。
以上實例說明,跨學科課程的明顯優勢是從根本上引導學生從多個方面思考問題,不是僅從知識點出發,而是在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多思考、多理解,從而得出自己的內容,并通過自己所擅長的表現形式將其表現出來。
跨學科課程設置并不是一件簡易的事情,需要不同學科的教師進行多種形式和不同程度的交流、合作,促進不同學科的整合,從而實現學生跨學科整合學習的目標。所以,高校要培養一批具備跨學科視野和素養的教師,通過多種方式,提高教師跨學科的能力和素養。
跨學科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批判性的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收集閱讀信息的能力、創造性思維及藝術表現能力。通過跨學科課程的學習,學生學會比較不同學科的理論知識觀點,學會使用對比方法闡明一個或一系列問題,促進了學生的綜合化學習,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成為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形成整體知識觀和世界觀,以全面的觀點認識世界、解決問題。堅持多元文化和歷史的結合,通過研究多種文化的相互影響,培養學生以不同的觀點分析多種文化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通過探討自然與社會科學概念和知識的發展、藝術與文學方法及風格的變化、技術的演化,學會將學科與論述置于歷史背景中。
中國高校提出建設雙一流大學的目標,需要在發展自身優秀專業的同時,結合自己的特點加強跨學科教育的建設與發展,這是一條漫長而又艱辛的學科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