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婷
摘 要:本文對當前藝術院校本科畢業設計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思考如何提高本科畢業設計課程的教學質量,探索產學研結合的畢業設計課程模塊式教學,通過搭建產學研平臺,建立適應市場需求、滿足人才培養目標的創新教學模式。
關鍵詞:產學研;資源整合;課程整合
藝術院校中設計類專業非常強調四年級的畢業設計課程,它是本科教學中重要的教學環節,通過選擇課題、設計實踐、成果展覽,最后達到教學目標,不僅鍛煉學生的綜合技能,也培養學生適應社會、適應市場行業的能力。而目前很多藝術院校的畢業設計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在畢業設計教學中忽略實踐練習,側重理論和概念。忽略在教學過程中新知識和新方法的傳授,僅僅是對已學知識的運用,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選題與人才培養目標偏離,與教學內容的聯系并不緊密,未能反映該專業的最新進展。有的學生選題太大,完全超出個人的知識面和能力,無法深入;有的學生選題太小,設計工作量遠遠不夠,呈現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針對目前畢業設計教學現狀,我們提出了有機整合——以產學研模式為主導的畢業階段課程“模塊式教學”。包括兩個方面的整合:
第一,資源整合——以產學研模式為主導,進行資源整合。首先,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畢業設計需以產學研模式為主導,學校和企業、地方政府合作,引入社會熱點,時事課題。通過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在畢業階段前期課程引入專業實習課程,后期將畢業設計課程帶入實踐基地,設計的題目來源于校企的合作項目、企業的設計項目、學校的科研課題等。指導教師團隊由學校教師和企業設計師組成,共同指導學生,定期檢查和討論。學生的畢業設計在學校教師和企業設計師的帶領下,將實踐訓練與專業理論相結合,形成產學研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提升畢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樣的畢業設計課程不僅加強了校企合作,通過產學研的緊密結合,還能有效地實現成果的轉化。
第二,課程整合——把畢業階段相關課程重組、整合,形成“模塊式教學”。所謂的“模塊式教學”,是指在整個四年級的教學階段,對把畢業設計、畢業實習、專業考察這幾個課程進行有機整合、打包,以產學研結合為核心,通過四個遞進的教學課程設置,最后形成一個有先后邏輯關系和時間空間關系的教學軌跡——“畢業實習→畢業設計開題→專業考察→畢業設計及論文”。
與畢業階段相關的所有小課程被重組為一個整體、一個模塊。通過重組課程順序,建立新的課程組合關系及先后關系,打破教學壁壘,通過產學研的合作, 形成創新的教學新模式。我們分為四個部分來完成:
第一,充實畢業實習課程。畢業實習課程是四年級的實踐教學課程,是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重要教學環節,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以往的畢業實習是獨立的,學生進入實習單位,通過學習,提升實踐技能,與后期的畢業設計并無直接聯系。如今將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都放在實踐教學基地,讓畢業實習成為畢業設計的基礎準備,畢業實習效果和實習質量直接作用于畢業設計,從教學過程和內容上充實了畢業設計課程。
一是延長實習時間。以往的畢業實習安排在大學四年級上半學期,時間不超過四周。時間短,四周的時間學生只能淺顯地接觸社會、行業,因此我們把畢業實習安排在三年級下期的暑假到四年級開學后的四周,將其作為實習課程,這樣學生就會有接近3個月的實習時間,就能更充分和深入地了解和學習,提高實踐能力,為后期的畢業設計課程做好準備。
二是選擇與教學方向相匹配的實訓基地。根據專業特征,確立發展方向,建立與學科發展目標相匹配的校外實訓基地。例如“工業遺址研究與保護”“傳統文化街區的更新與發展”“社區空間活力再現”等是川美公共藝術學院城市空間專業方向提出的城市發展課題研究與實踐。校外實訓單位的選擇以此為指導,選擇與之相匹配的企業,有利于企業與教學的結合,提高企業的教學參與度。學生在畢業實習中,可在實習單位中導師組的指導下,圍繞相關的教學方向和課題進行具體的實踐活動,并對專題開展有計劃、有目的的思考和研究,并在實訓單位中深入接觸、學習該課題,進行實質性的鍛煉。
三是統一安排實習實訓單位。統一安排與分配學生,有利于加強校企合作,改變零散、個體的實習方式,可以加強畢業實習課程的管理工作。以校企合作為基礎,選擇有實力和社會影響力的實習單位,在實習單位掛牌,共建校外實踐基地,派駐專業師資參與實習單位的教學工作中。與實習單位簽訂長期、穩定和具體的產學研合作協議,保證實訓基地長期接收學生實習,為教學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第二,畢業設計開題課程先行。四年級上期原有的設計課與畢業設計并沒有直接聯系,而畢業設計開題課程是對原有的四年級上期課程進行整合,直接為畢業設計服務。在該課程中完成畢業設計選題,銜接了前續的畢業實習課程,學生通過較長時間的畢業實習,已經對行業有了初步了解,實踐能力也有一定提升,這個時候介入畢業設計選題,會對畢業設計選題有全新的認識。
第三,利用專業考察課程進行銜接。專業考察課程屬于實踐類課程,大多數院校的教學安排在三年級下期,學時為三周。通過走出校園考察行業,要求學生了解行業發展、社會需求,完善知識結構,為提升本專業設計能力作一定的積累。而目前的專業考察課程,學生大多是走馬觀花。因此,我們把專業考察課程安排在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開題之后,畢業設計課程之前,讓學生帶著畢業設計的主題去進行有針對性的考察,明確主題的引入,較好地實現教學目的,帶著問題去考察,有助于增強其思考力,解決了目前考察課程教學內容單調的問題。
第四,豐富畢業設計課程的內涵。畢業設計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理論研究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重要專業課程。做好畢業設計工作對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在開題階段,組織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和實踐經驗的設計師對選題進行審定,通過題目審定明確畢業設計的方向,保證教學大綱的貫徹,提高畢業設計準備工作的質量。結合市場需求,拓展設計內容,強調設計內容的革新。
綜上所述,以產學研模式為主導進行資源整合、課程整合,形成以產學研模式為主導的畢業階段課程“模塊式教學”,對于當前的設計專業有著積極的作用。
第一,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產學研合作為基礎,串聯幾個板塊的教學環節,拓展教學空間和場地,以問題導入教學,學生由課堂接受知識變為獲取實際經驗的現場教學。學生通過參與實習和實踐活動,了解行業、接觸社會,加強了理論與實際的聯系,拓展了知識結構,提高了自身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第二,提高教學質量。打破單一的教學模式,建立與實踐基地相結合的產學研教學平臺,使畢業設計真正服務于地方經濟,服務于社會,具有明顯的社會經濟或現實意義,實現了畢業設計的教學目的,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精神,畢業設計課程質量得到有效保證。
第三,推動服務社會的步伐。通過產學研合作,川美與地方政府聯合開展了戰略發展計劃,擬開展“九龍坡區文創文化基地建設研究”“九龍坡區工業遺址研究”“南岸區城市發展策略研究”等一系列項目,實現了校地合作、服務社會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胡翔,徐華春.環境藝術專業外出考察課程中引入主題設計的教學研究——以《專業考察》課程為例[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
[2] 胡愛江.本科畢業設計與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
[3] 沈群.與企業生產相結合的畢業設計模式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