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昕東 石鵬翔
摘 要:傳統的凸版畫教學經過多年的探索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還遠不能適應當代版畫的發展,在現代藝術觀念的影響下,在堅守傳統版畫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凸版畫實踐教學中應當注重材料技法的實驗創新以及應用領域方面的拓展。
關鍵詞:凸版畫教學;技法材料;創新拓展
版畫藝術是視覺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凸、凹、平、孔是傳統版畫教學中四種重要的門類,在目前國內的美術院校都開設相關的課程。作為中國傳統印刷術衍生而來的凸版畫在與其他外來版種相比之下,它的歷史傳承的重要性顯而易見,這一點對于我們當代的版畫教學工作者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在魯迅先生倡導新興版畫運動之后,中國傳統版畫開始進入與世界接軌的現代創作版畫階段。在凸版畫教學中,如何在傳統版畫的基礎上創新教學模式顯然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1 凸版畫教學模式現狀分析
自從魯迅先生大力倡導新興木刻運動以來,中國版畫完成了由傳統復制向現代創作的過渡。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各個美術院校開設的凸版畫相關課程以及教學模式一直沿用至今,大體有基礎課、專業技法課、實踐創作課三個階段。版畫基礎課目的在于按照版畫獨特的藝術形式有針對性地培養訓練學生的造型能力。技法課的目的在于基于之前的造型能力訓練提高學生凸版畫的語言轉換能力。實踐創作課目的在于學生通過藝術實踐提升創作能力。
近年來,一些美術院校相繼設置凸版工作室,在各個方面都在積極探索,在藝術風格以及材料技法實驗性方面有所創新,彌補了原有教學模式單一的不足,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作為凸版畫教學內容脫離版畫本位的現象也比較嚴重,同時對傳統版畫的傳承也不夠重視,這些表現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約了傳統版畫在當代藝術觀念下的發展。本文基于凸版畫教學目前的情況,在教學模式創新方面提出以下幾方面的思考。
2 凸版畫專業教學模式的創新
版畫的間接性是區別于其他視覺藝術形式的重要特征,無論哪種形式只要被定義為版畫,都無外乎畫稿、制版、印刷三個階段。版畫的歷史悠久,這三個階段的創新在版畫發展的不同階段都有所突破,在現今的凸版畫教學中,順應當代藝術發展潮流,凸版畫專業教學模式的創新顯得尤為重要。
2.1 傳統技法的再認識
印刷術起源于中國,早期強大的復制功能使得凸版畫在制作工藝方面是十分重視的,各地的民間版畫都有其獨特的創新之處,在不同時期都留下了一些經典印刷品,而今傳統技法在凸版畫教學中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高校版畫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專業人才的培養,更重要的是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在凸版畫教學中增加傳統技法課程的內容,如陽刻線造型技法,在提升學生造型能力的同時有助于學生對中國傳統繪畫中線的理解,并能夠結合現代版畫觀念在自己的藝術創作中探索新的模式。
2.2 新材料的運用
凸版畫一直以來以木板作版,大家習慣稱之為木版畫。木板在刻制過程中所留下的痕跡自然順暢,一些刀痕留下偶發的效果也會為畫面增加獨特的韻味。隨著材料的不斷更新,有更多的材料適合凸版創作。例如,膠板、樹脂板、亞克力板等,不同材料制版會激發材料的獨特屬性,印制出來的作品自然會在具備凸版特征的同時把材料的豐富屬性也極為鮮明地呈現出來。在凸版畫教學中設置相關的材料試驗內容是非常具有實踐意義的。
2.3 多版種的綜合
在傳統凸版畫創作中,印刷環節是以凸印完成的。進入20世紀初,法國人海特在凹版印刷中嘗試了凸印的技法,打破了各版種自有的印刷方式,極大地豐富了版畫藝術表現語言。在凸版畫教學中,進行凹凸印技法的訓練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不同版種技法的理解,為學生豐富畫面效果提供了更大的思考空間。
3 凸版畫教學模式的拓展
版畫成為繪畫重要表現形式的開始,就和實用性密不可分,從中國傳統的雕版印刷到后現代絲網版畫的波普藝術,版畫發展到今天,我們凸版畫在教學中不僅僅要重視專業技術的培養,還應該重視凸版畫實踐和應用的拓展教學,讓學生在以后的發展中有更廣闊的適應空間。
3.1 凸版畫與其他繪畫形式結合
早期的傳統版畫以復制功能為主,不同時期藝術家的手稿及作品通過印刷得以存留下來。就中國傳統繪畫而言,線造型體現出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傳統木刻中的陽線在體現雕刻者精湛技藝的同時也把東方藝術的底蘊體現得淋漓盡致,而套色的技法使作品中版畫獨特的視覺表現特征更能充分地體現出來。筆者在前期的實踐教學中嘗試用套色木刻的形式復刻永樂宮壁畫,這是凸版畫與壁畫結合的一種有益的拓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當然,我們只要立足于版畫藝術的本位,和其他繪畫形式結合也可以進行探索。在現代藝術觀念下,一定會使版畫這門古老的藝術形式煥發新的活力。
3.2 凸版畫與設計應用領域結合
藝術與生活結合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傳統版畫的復制特征很早就在不同時期和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了。版畫讓更多人接受,不僅僅體現在作為藝術品存在,更應該滲透到生活中去,這樣才能體現出版畫藝術的價值。把具有設計元素的創意制成母版,再印制在不同材料上,如特種紙、絲織物等,讓版畫元素和人們的生活充分結合,體現了后現代主義以來的藝術回歸。
3.3 凸版畫與新媒介結合
現代版畫已經不再滿足于單一的表現形式,促進了版畫的發展,單一媒介使畫面語言顯得索然無味,探索實驗不同的媒介組合,使整個畫面更豐富有趣。經過安排和構成的設計,組合各種媒介和肌理,使得整幅作品更有效地表現出一種獨特的美感。
版畫的表現不僅僅在于平面、靜態的,而是可以立體和轉向動態,可以使版畫更加多元化、多功能。打破傳統版畫的二維形式,嘗試三維空間形式呈現。調整不同的角度,調整視點,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作品,可以有效地運用各種光影、色彩、空間實現更好的意境表達,充分展現了版畫的語言和魅力,豐富了版畫作品的內涵。
新時代給中國傳統版畫賦予了新的使命,只有在當代版畫教學中不斷開拓創新,立足版畫藝術本位語言,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充分發揮中國傳統版畫的創造性,才能使之在世界藝術之林永葆活力。
參考文獻:
[1] 賈昕東,石鵬翔.凸版畫教學實踐的拓展性初探[J].明日風尚,2018(07).
[2] 郭慶文.美院版畫工作室對創作課教學的支撐[J].藝術教育,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