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奧斯卡·彼得森是爵士鋼琴史上的領袖人物,是少有的將完整的音樂創作以樂譜形式記錄下來的爵士音樂家,這對我們在爵士鋼琴研究領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本文通過對奧斯卡·彼得森所著的《爵士鋼琴訓練,小步舞曲,練習曲及樂曲》進行創作分析,多方位概述了奧斯卡·彼得森的爵士鋼琴練習套曲的創作。
關鍵詞:奧斯卡·彼得森;爵士鋼琴;練習套曲
1 奧斯卡·彼得森的生平簡介
奧斯卡·彼得森(Oscar Peterson,1925年8月15日至2007年12月23日),是一位加拿大爵士鋼琴家、作曲家。彼得森來自西印度群島,在魁北克蒙特利爾的小勃艮第地區長大。20世紀早期爵士樂在小勃艮第地區蓬勃發展,彼得森從小深受該地區爵士樂文化的影響。彼得森自5歲習琴,以古典鋼琴訓練作為基礎,同時學習爵士鋼琴。14歲時彼得森加入樂隊演出,走上了職業鋼琴家的道路,1949年在美國卡內基音樂廳初次登場并廣受好評,此后開始了大量的音樂創作。
2 奧斯卡·彼得森鋼琴練習套曲的整體構成
《Jazz exercises, minuets, etudes & pieces for piano》(《爵士鋼琴訓練,小步舞曲,練習曲及樂曲》)由不同類型的樂曲及配套的鋼琴訓練組成,其中有小步舞曲14首;樂曲及其練習曲10首;獨立的練習曲13首。奧斯卡·彼得森本人認為,當一個無論是否有古典音樂經驗的人開始嘗試演奏爵士音樂時,都會發現自己被許多不同的即興演奏技巧上的缺陷所束縛,是因為沒有感悟到爵士樂演奏相之于古典樂演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全新的形式。正是基于此因,奧斯卡·彼得森構思了這套初學者練習曲,以期訓練至更深層次的爵士演奏水平。
3 奧斯卡·彼得森鋼琴練習套曲的基本語匯
3.1 音階結構
第一,調式音階的使用。調式音階是中世紀時期的教會音階。在爵士音樂的即興演奏中,會遵循“和弦音階匹配”原則,即在橫向的旋律中使用大量不同形態的調式音階,如練習曲第八首的第二小節的第二拍出現了bⅢ△7 和弦,與之相配的特有音階是多利亞調式音階或艾奧利亞調式音階。
第二,布魯斯音階的使用。布魯斯,又稱藍調音樂,源自非裔美國人對生活的感觸與呼喚。藍調音樂和爵士音樂自形成以來就一直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藍調音階是以藍調音符為主的五聲音階或六聲音階。以C調六聲布魯斯音階為例,C大調是CDbEEGAC,C小調是CbEF?FGbBC。布魯斯大小音階的使用與樂曲是大調還是小調并無直接關系,彼得森的練習曲第二首中就用到了如此的設計,在G大調的樂曲中使用了小調布魯斯音階。
3.2 和聲框架
在奧斯卡·彼得森的練習曲和聲設計中,多延用爵士樂中傳統的Ⅱ-Ⅴ-Ⅰ和聲進行,兩個由屬走向主地進行使得和弦連接十分自然。和聲的增添和修改在爵士樂即興演奏中是必不可少的,穩固并熟練Ⅱ-Ⅴ-Ⅰ連接的基礎架構至關重要。
3.3 13首練習曲的調性設計
在這套練習套曲中,練習曲調性的設計多為3個調號內的調式,降號調居多,這是由于爵士樂中常用樂器的音樂會音高的緣故,如中音薩克斯的首調是bE調;次中音、高音薩克斯的首調是bB調;標準單簧管為bB調;小號為bB調;長號為bB調等。這種調式設計便于布魯斯音階的演奏,讓彈奏者明了作曲家的樂思與樂句的設計處理。
參考文獻:
[1] Oscar Peterson,Jazz exercises,minuets,etudes&pieces for piano[M]. Tomi Music Company,Mississauga,Ontario,Canada,1994.
[2] 坦納,梅吉爾,杰羅(美).爵士樂[M].任達敏,梁方敏,譯.人民音樂出版社,2010.
[3] 陶辛.爵士鋼琴藝術(五)[J].鋼琴藝術,2003(07).
[4] 辛迪.爵士鋼琴教程[M].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2.
[5] 郭昕.爵士和聲理論研究——以三套教程為例[D].上海音樂學院,2015.
作者簡介:高晨歌(1995—),女,山東濟南人,碩士,研究方向:音樂與舞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