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人類生存的必要物質,“水”形態在中國畫中是最為常見的元素之一,本文把它作為研究對象,探究了在中國畫中,水在畫面內容上的不同表現方式。本文從水的不同形態入手,分析了水在動態和靜態兩種形態下,表現手法的不同:水在動態時主要研究了泉瀑和水澗的表現方式,靜態時從借物現水和水禽浮水兩方面來研究,之后進一步分析了這些表現方式對當代繪畫的影響。
關鍵詞:水形態;中國畫;畫面內容;表現方式
0 引言
在中國文化中,水有著獨特的內涵,“智者樂水”中水被看作德的象征,“上善若水”中水成為道的隱喻,水一直是一種意象的存在。中國畫的三大畫科中,水是山水畫的主角之一;花鳥畫中,水是存在感很強的元素之一;而人物畫中,畫面背景往往都有水的存在。因此,在中國畫中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本文主要研究了在中國畫中,水的不同形態在畫面內容上的表現方式,為當代畫家在描繪“水”時提供借鑒與參考。
1 “水”形態的動態在中國畫畫面內容上的表現方式
1.1 泉水和瀑布
動態的水在中國畫的山水畫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動起來之后水才會有不同的獨特形狀。描繪泉水和瀑布的山水畫通常使用烘托渲染和勾勒的手法,它通過勾勒山石的外形表現水的流勢,通過墨色來反襯白泉。查看以往的畫卷,不難發現僅有幾幅畫是僅僅利用線條來表現泉瀑的,例如鄭燮所作的《甘泉菊谷圖》整個畫面只有四條直線,構圖奇駿,新意獨特。《山水松石格》中存在于山中的飛泉,流動的潺潺水聲,若隱若現的流水都展現出存在于山水間的泉瀑的魅力。李成的《晴巒蕭寺圖》中通過遞進的方式表現水流,由少變多的過程可以使欣賞者體味到水的流動。
1.2 溪流和水澗
泉瀑給人以視覺沖擊,但溪流水澗在表現山林生機勃勃的方面更加有力。宋代的《虎溪三笑圖》中,溪流經“Z”字路線從畫面后方流向前方,沖出幾個小流澗,通過勾勒和烘托的表現手法來表現細節,和畫中的賢者交談融為一體,更具畫面感,從而具有了畫面之外的意境美。《萬壑松風圖》中流澗比泉瀑更加吸引人的目光,它給整幅畫添加了生機,使得畫風在硬氣中帶有了一絲婉約。《幽澗寒松圖》不同以往的開闊遼遠的畫法,它把畫面壓縮到平行的視角,流澗用階梯的形狀表現,用空白表現下方水潭,以靜襯動,流動的流澗更加展現出水潭的靜使畫更具悠遠靜寂之意。
2 “水”形態的靜態在中國畫畫面內容上的表現方式
2.1 借物現水
研究早期的畫,我們會發現魚紋比水紋更早出現,這說明借助外物來表現水的這一手法早已存在了。唐代的花鳥畫更加精細的描繪“水”形態。《紅蓼水禽圖》描繪了鳥在紅蓼樹枝上休息,枝頭落入水中的情形。通過白描的手法來描繪枝干和葉片是否是在水中,特別是同時在水上水下的一片樹葉的描繪,通過不同的手法使觀看者一眼就能理解。整幅畫雖然沒有水的描寫,但卻可以讓人一眼看出水的分界線。明代《蘆雁圖》中,林良用了一種新方式來描寫水,畫中的背景是寧靜的水面,蘆雁飛過水面時帶起一陣漣漪,水草的隨風搖擺表現出水上水下的兩個世界。
2.2 水禽浮水
花鳥畫中通過水禽游于水面來表現水域的情形如同山水畫中漂浮在水面上的小舟,是最常見的表現方式。《太液荷風圖》中掩藏于荷花蓮葉中的野鴨,看不見腳掌、腹部,不同于在清澈見底的水中用借物現水的表現方式,這種是通過遮掩式的方法表現水的不透明和波動。《雙鴛鴦圖》通過鴛鴦在游動時帶起的幾道波紋傳達出整個畫面是一池湖水的想法,而鴛鴦似乎是在朝著水岸的方向游動,給人很大的想象空間。《溪鳧圖》體現了花鳥畫從艷麗精細向水墨表現手法為主的轉變。[1]
3 “水”形態表現方式對當代繪畫的影響
中國畫是我國文化的獨特的寶庫,不管世界繪畫文化的如何交匯,中國畫在歸屬感上都是我國寶庫中的一個閃光點。雖然對“水”形態在畫面內容的表現方式上做了歸納,但這只是便于更加理解“水”形態的深層含義。雖然當代中國畫在畫面意境、表現形式上與以往有很大不同,但“水”仍然是很重要的元素。無論如何創新,我們都能從現代創作的畫作中找到與歷史畫作相匹配的元素。畫家齊白石在花鳥畫中,同樣通過留白的畫法來表現“水”這一元素。在《蛙聲十里出山泉》這一幅畫中,畫面兩邊的墨色以及中間的空白描繪出飛瀑式的流水,這與清代的《九龍潭圖》在表現方式上相似,同樣畫作中的水紋及其他作品中都能從古代畫作中找到類似的表現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傳統的畫作對當代畫家起到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國畫中水的表現方式需要我們更加深刻的理解,這樣才能在創作中運用水時更加得心應手,更好地服務于畫面內容。[2]
4 結語
中國畫是我國文化藝術中的重要一部分,它包含了從古至今人們對于自然、社會甚至生命的認識和理解。而“水”是中華文化的核心之一,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和美學內涵。因此“水”形態在畫面內容上占重要地位,探究其表現方式的變遷及其創新能夠使當代畫家更加巧妙的表現“水”,從而使整個畫面的內容更自然、富有意蘊,進而推動中國畫的不斷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 王曉婉.中國畫的水形態表現方式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7.
[2] 付振寶. 20世紀中國山水畫色彩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姜大偉(1978—),男,吉林蛟河人,碩士,北華大學美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