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志華
摘 要:湘南地區地理位置優越,它位于湖南,江西,廣東,廣西四個省的交界處,在古代的時候該處的古文化建筑便十分具有特色,經過時間的沉淀使得該處的建筑文化深厚有很大的研究價值。而石泉村表示湘南中有代表性的一個村落,該村落中各種民國時期的建筑類型豐富,在該村中可以發現整個湘南建筑文化的發展進程。我們在當地進行了實地考察,運用了多種科學的方法,將每一個時期的每一種建筑類型都進行了精確的記錄并進行了對比,然后根據石泉村的環境因素,從石泉村的自然環境,歷史問題,文化沖突與融合等多個方面去分析,這次實地考察為研究整個相貌文化提供了研究資料。
關鍵詞:建筑特征;石泉村;湘南地區
0 引言
傳統村落代表著我們這一段時期的歷史文化,是我們當時的地域文明的寄托物,我們從中可以發現我們祖輩的歷史文化,和當時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當我們走進傳統部落時,我們會發現在當時科技那么不發達的情況下,能夠建出那么美麗的房子,而且可以在這個地方屹立幾百年不倒,這是多么偉大的歷史工程呀。但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歷史的變遷,大量的傳統村落都在逐漸消失,我們要意識到這些傳統建筑是不能再生的,破壞了它也將消失。隨著時代的腳步不斷加快,保護傳統村落不被破壞的任務也是迫在眉睫,所以本文介紹了石泉村的整個建筑文化,希望能讓更多的人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傳統建筑的研究要求,“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不能“忘本”,應該將老祖宗的東西保護起來。而湘南地區的古建筑是整個中國古建筑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一類,但對其的研究基礎卻相對薄弱,所以希望筆者的這次研究能對湘南地區的古建筑文化起到保護作用。
1 石泉村的地理環境和文化沖突
整個湘南地區處于湖南,江西,廣西,廣東四省交界處,地理位置優越,湘南地區的水來自三個水系分別是,湘江,珠江和贛江,這就是人們所稱的水注三江。而且湘南地區可謂是山峰疊巒,地走龍蛇,它的地形地貌復雜多變,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都有崇山峻嶺,可謂是一片風水寶地。而且湘江地區水系發達,其處于湘江的上游,水流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熱氣候區,四季如春。綜上所述,湘江地區可以用仙境來稱呼了,那么身處湘江地區的石泉古村,自然也受著大自然的恩寵,從而促使了古建筑文化的形成,使古建筑群具有代表性的特色。
它的文化也是由各種文化沖突融合而來,它的文化中包括中原文化,客家文化和西洋文化等多種文化。正是因為各種文化的沖撞,從而形成了湘南地區的獨特的建筑文化氣息。而石泉村則是文化沖撞的直接影響區域,所以在石泉村我們可以發現建筑特征獨特,建筑歷史悠久,建筑排列井然有序,建筑被保存得非常完整。所以我們在石泉村的記錄是十分精確而且具有代表性的,可以以我們的研究結果作為方向,使各種傳統民居都能發揮出應有的價值。
2 石泉村的歷史由來
石泉村之所以叫石泉,是因為在宋朝的時候這個村落是胡氏人的聚集地,而胡氏的先祖號石泉,石泉村就因此而得。石泉村也發生過戰爭,在大革命時期,彭德懷大將軍率部進軍湘南、攻打汝城,征戰汝城集龍、熱水、大坪、縣城、馬橋、濠頭等地,與胡鳳璋部和湘軍激戰20余天,先后殲滅胡部官兵500多人、湘軍數百人,繳槍數百支,取得了轉戰汝城的重大勝利,威震湘粵贛邊區,鞏固了中央革命根據地。所以該地方也是紅色旅游景點。石泉村的歷史文化悠久,它的布局也極其具有特色,石泉村布局形似一頭趴著的老虎,古籍中有記載“其尾從乾方伸至坤方,兩后爪伸至離方,兩前爪伸至巽方,頭臥艮方”。這種特色是代表著當時那個時候的民風民俗的特色,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農耕時代農民對神靈的敬仰,希望神靈保佑來年風調雨順,同時村落面對著水,背靠著山林,只是對風水的研究,說明這是塊風水寶地,可以保佑人們安居樂業,莊稼年年豐收。而且石泉村的建筑保留了一百多座古建筑,其中有多個市級省級文化保護單位。可見石泉村古建筑部落的重要性,而且石泉村中也有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來,比如舞香龍王,中元節,過夏,抗菩薩,灶公牌等傳統習俗。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石泉村人還在過著慢節奏中老一輩人的生活,可以說石泉村真的是一個古色古香的古老村落。
3 石泉村的建筑類型
3.1 胡氏宗祠
宗祠采用三間二進一天井的結構,該宗祠是用磚木材料做成,他分為兩個結構——朝門和宗祠。門梁上各種雕刻,龍飛鳳舞,極其優美,讓人有一種極其震撼的優美,這象征著該主人的顯赫榮耀的地位。而該宗祠是采用天井排屋式,天井排屋式就是先確定一個中心體,然后以中心體為核心,在中心體兩側建造牌屋,而且兩側的屋子都是對稱排列,這體現了我們古代人民追求完美的性格,而且中心體和屋子之間形成了街巷,然后將街巷連接成縱向條狀天井,行為在湘南地區并不多見完全無覆蓋的街巷。而中心體的也被稱為側廳,或者是書廳,花廳,因為這大多是主人看書賞花的地方。這種房子有人稱之為四方印大宅。胡氏宗祠的主人居住于此,可以看出他們的身份,和他們對于生活的熱愛,對于藝術的追求。其朝門前有一副對聯為“左仰豸臺文風丕振聲望族,右瞻虎榜高標性字煥名門”。
3.2 古民居群
因為石泉村歷史悠久,故在其中保留下來的民居也是有多種類型,同時民居類型的時代跨度也比較大,從中不難觀察出古民居的發展歷程。石泉村中的古民居多達130多座,而且古民居都是以胡氏宗祠為中心向四周展開,從這可以看出中國古代人民的長幼有序,尊崇先祖。而且古民居群也是根據胡氏宗祠對稱,均錯有秩。古民居群主要分為單體青瓦建筑和院落式住宅兩種類型,單體青瓦建筑最多有三層,中間以木板隔開,而院落式住宅以中間為堂屋,兩側為臥室,雜房分布。而且古民居的窗欞,房梁上都有龍飛鳳舞的精美雕刻,讓人看起來賞心悅目,再加上青瓦,青磚,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石泉村古建筑。
3.3 洋樓
由于石泉村里面洋樓眾多,而且都具有各種各樣的類型,很難統一的說出所有的特色,所以我們選出了胡鳳璋的洋樓來說明。胡鳳璋曾任蔣介石國民革命軍第一游擊中將司令,汝桂警備團團長,他的一生雖然不如意,也做過大地主,大反派,是當時湘南地區武裝最強的割據勢力,被別人稱為湘南王。但他的洋樓還是具有代表意義的。他的洋樓于1933年建造,是一個面朝北,由磚木結構建成的三層青瓦磚房。洋樓是一個封閉式院落由七棟正房,廚房,柴屋,巷道,空坪組成。由于他是最大的武裝割據勢力,所以他的房子占地面積大,他的房子既具有東方建筑的輝煌大氣,也具有西方建筑的精致優雅,裝飾簡單卻不有失優雅,水磨青磚凈水墻,讓人感覺到歷史的厚重感,而其正門上安有門簪,上面的花紋體現出主人的生活品質,棟與棟之間由走廊相連,每棟建筑物屋角都設有槍眼,這種建筑風格使別人說這是一個碉堡都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