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淇萌
摘 要: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將我國建設成為高等教育強國已成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務。遼寧省高校的“雙一流”建設能夠順應國家戰略需求,推進遼寧新一輪振興。在“雙一流”建設中,國際化發展成為各高校實現世界一流的有效途徑。本文基于此背景下,探究遼寧省高校如何通過國際化發展來助推“雙一流”建設,實現遼寧新一輪振興,從而助力國家早日實現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目標。
關鍵詞:“雙一流”建設;國際化發展;遼寧振興
1 遼寧省高校“雙一流”建設的現狀
國務院公布的首批“雙一流”建設名單中,遼寧省僅有兩所大學被列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行列和兩所大學的重點學科被列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行列。遼寧省擁有大批優質高等教育學府,但在國內乃至世界的競爭力卻明顯不足。此次公布的名單更意味著,我省要大力推進具有國際水平的高等教育建設,注重學科內涵建設,培養創新拔尖人才,提升師資教學科研水平,以世界一流為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在未來的“雙一流”建設中博得一席之地。為實現遼寧新一輪振興,我省高校必須在“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規劃教育對外開放與布局,完善和推進高等教育高度國際化,進而增強我省高校的國內和國際競爭力,爭創“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為我國早日成為高等教育強國貢獻一分力量。
2 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內涵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帶動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作為國家文化傳播戰略,能夠將中國傳統文化傳遞給世界,同時也能夠吸納國際優秀的文化來到中國。因此,高等教育國際化能夠從教育的角度促進國家間交流,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主要是培養教師和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國際化意識以及創建學校的國際化氛圍。目前國際上主要的高校排名體系都是以國際化發展作為主要的測評指標。因此,國際化發展自然成了高校“雙一流”建設的重要路徑。
目前,在國內一些綜合實力較強的高校中,國際化發展主要從教育理念、師資、教育資源以及學科專業四個方面進行國際化發展。遼寧省高校必須深化高等教育改革,開拓教育對外開放新道路,推進國際化在省內各高校的發展,以早日躋身“雙一流”行列。
3 國際化助推“雙一流”建設的具體路徑
3.1 加強與國際一流大學和學術機構的實質性合作
“雙一流”建設的任務之一即加強與國際一流大學和學術機構的實質性合作。通過與國際一流大學的交流與合作,我省高校能夠有效地引進國外高質量的教育資源,能夠深度學習國際一流學術機構的科研方法,進而能夠將國外優質的教學科研系統地融入本土教育中,結合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實情,實現“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目前,省內多所高校都與國際上各類學府保持一定程度的合作關系,但合作的國際高校是否為世界一流大學,合作的項目是否為實質性的學術科研項目,合作的深度是否能夠達到有效融合,這些方面都有待改革。省內高校只有與國際一流大學和學術機構開展合作,才能有效地推動國際化發展,才能真正地進行“雙一流”建設。因此,省內各高校應當為國際化合作制定“世界一流”的合作標準,杜絕魚龍混雜的國際合作交流項目。國際化的教學建設項目,國際化的科研合作項目,以及國際化的合作伙伴項目等都可以助推高校的國際化發展,以推進“雙一流”建設。
3.2 加強國際化師資隊伍建設
在“雙一流”建設過程中,吸引海外優質師資也是重點工作之一。優質的國際化師資意味著高校教學與科研隊伍擁有具備國際學術前沿水平的一流專家和學者,能夠領軍學科、專業和課程的國際化建設,從而推進“雙一流”建設。以香港城市大學為例,自1980年建校以來,短短不到四十年的時間就能給躋身QS世界大學排名第49位。研究該所大學的發展戰略,引進國際化的學科帶頭人和專業科研團隊是其發展戰略中最重要的部分。香港城市大學多個院系的主任都曾是世界著名學者或者是國際上某一學科領域的帶頭人。這些優質的國際化師資對大學的學術和科研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引進國際化師資建設還能夠幫助各高校了解國際評價標準,參與國際教學評估和認證,能夠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標準制定。
除引進海外優質師資以外,將本土教師送到國際一流學府進修也是高校將強國際化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途徑。將本校優秀的教師送到世界一流大學學習,可以加強國際學術交流,學習國外先進的科研方法和優化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而助推“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建設。
3.3 培養國際化拔尖人才,加強學生國際交流
“雙一流”建設的另一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拔尖創新人才。因此,加強學生之間的國際交流,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國際意識,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即成為高校推進國際化進程的重點。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創新創業人才才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高校通過各類合作交流項目將本校的學生送到國際一流大學進行短期和長期的交流學習,不僅能夠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還能夠在培養學生的國際素養和國際意識,日后以創新的意識服務于社會,實現高等教育服務社會的功能。同時,各高校還應該吸引海外優秀學生來到遼寧各高校進行學習交流,通過交流,促進中外學生的良性交流,為本土學生拓寬視野,激勵學生學習與成長。
4 結語
“雙一流”建設已經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方向,順應國家戰略需求,推進高校國際化發展已經成為全國各高等學府工作的重心。遼寧沿海經濟帶作為東北經濟的重要部分,應當在高等教育領域內博得一席重要的地位,為國家建設高等教育強國乃至世界強國做出貢獻。加強實質性國際交流,建設優質的國際化師資隊伍,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拔尖人才,是提高我省高校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路徑,也是推動我省高校進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根本。以開放的姿態,開展對外教育,以平和的心態,推進國際化發展,以堅定的步伐,進行“雙一流”建設。
參考文獻:
[1] 張亞萍.加強高校教師國際化交流,推動“雙一流”建設[J].科技中國,2017(07):45-48.
[2] 李曉述.中國高校國際化發展與“雙一流”建設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7,4(41):359-360.
[3] 水玲玲,周姍,李文輝,周國富,聶瑞華.“雙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院國際化發展路徑[J].中國高校科技,2017(S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