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偉業 上海萬晟建筑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1
進入新世紀以來,旅游業作為綜合性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政治、經濟、社會、民生綜合功能得以充分釋放,旅游業的定位不斷提升。2009年,旅游業被定位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四川省甘孜州地處我國自然風景資源最豐富的川西地區,發展生態旅游具有良好的先天條件。本論文將根據筆者所做過的實際項目,對基于產業策劃與鄉土特色傳承的旅游小鎮設計進行探討。
2015年8月,在鄉城縣中層以上干部大會上,要求深入貫徹省委《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四川的決定》,牢固樹立“創造綠色業態、制造綠色消費、促進綠色發展”理念,加快建設“生態美麗和諧小康”新甘孜。以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并行為理念,遵循甘孜全域旅游發展原則,實現跨越式經濟發展,啟用“飛機+”新型全域旅游模式,在未來5-10年全心助力甘孜州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力爭做到旅游精準扶貧,帶動內外經濟,提升就業。
a.氣候宜人。海拔2500米左右,正常人群均不會有高原反應;氣候溫和,環境優異,非常適宜休閑度假,尤其是夏季避暑度假;
b.交通便利。處于217省道線上,沿217省道向北,距縣城12公里、距離亞丁機場112Km,向南210km通往云南香格里拉,向東約65Km通往稻城亞丁景區。
c.物產豐富。氣候溫和,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是全縣糧食主產區和全縣林果業和蔬菜生產基地,農林業物產十分豐富。
d.最美的藏鄉田園。鄉城民居全為“白藏房”,屬土木結構,墻體是用泥土夯實而成。室內木柱密架,藏房大小以柱頭多少來定。
a.缺乏準確鮮明的旅游形象定位. 鄉城在甘孜州旅游中的角色與定位一直以來相對模糊,這造成大眾游客的穿城而過卻不駐足的嚴重客人流失問題;
b.缺乏體驗性旅游項目。目前來鄉城的游客主要以香巴拉白藏寨觀光、攝影居多,缺乏參與性、體驗性旅游項目;
c.農產品價值過低。雖農特產品豐富、綠色生態、但卻與周邊地區雷同,并且暫無任何產品是甘孜州叫得響的明星產品;
沒有差異化的整體策劃與配套服務讓消費者看到真正的旅行價值,美麗鄉村就僅僅是一層表皮,無法在中國的百萬量級的鄉村中脫穎而出。而一個成功的鄉村度假產品則可能成為整個區域發展的動力。基于此,我們對鄉城的定位做出一下判斷:
a.、形象定位——藏鄉田園迎客廳;
b.、目標定位——線閣里拉環線中質樸的家,綜合型服務驛站;
c.核心產業定位——體驗型文化旅游產業;休閑型高原生態農業;田園式藏鄉文創產業;康養式度假休閑產業。
目前鄉城旅游產業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發展模式。近年來不少游客來到鄉城,卻大多不以鄉城為目的地,只是作為去香格里拉或稻城亞丁的過境地,很難在鄉城停留。旅游資源散落各地,暫還不具備聚合效應,各方面的運營都處于劣勢初級階段。而今天機場集體將利用“迎客廳”在此做一個集中和聚合,使其本身在傳播、運營和培訓方面依靠群體智慧使鄉城旅游產業得到一個大的提升。
a.餐飲娛樂:特色農家餐,從田間到餐桌的采摘大餐,精美藏鄉宴席,田間鍋莊演繹;
b.田園休閑:田園精品民宿,畫鄉速寫基地,田間花海,果園采摘;
c.文化創意:菩提文創空間,非遺文化館,創意手作空間;
d.酒店民宿:翔雲特色酒店,菩提翔云白藏房,藏鄉驛站;
e.溫泉養生:藥療溫泉養生,天浴康養,溫泉spa;
f.主題營地:萬畝果園自駕帳篷營區,房車服務營區,菩提木屋營地。
沒有差異化的整體策劃與配套服務讓消費者看到真正的旅行價值,美麗鄉村就僅僅是一層表皮,無法在中國的百萬量級的鄉村中脫穎而出。
而一個成功的鄉村度假產品則可能成為整個區域發展的動力。
產業實踐是一個依據自身現狀有序開發的過程,應分步開發,有序開發,兼顧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因此制定了以下四點的發展戰略:
打造甘孜鄉村旅游新名片“藏鄉田園”,打造菩提翔雲精品度假酒店品牌;以鄉城的田園旅游資源作為特色、亮點,守護、修復和傳承好鄉城獨特的自然風景和人文風情,努力打響藏鄉田園旅游品牌。
從獨特的民族文化價值觀中提煉出精髓,結合更為廣大的市場需求,引入第三方觀點為藏區文創輸入新的創造力,將多方融合打造出極具地域特色的產品,為鄉城帶來更多的市場機會,令產業良性轉型,為當地提供新形就業機會,從而帶動一方經濟騰飛。
建立完善的合作共享機制,讓政府帶領方向,讓旅游帶動經濟,讓企業領跑各項產業發展。最終讓藏鄉古老的文明在現代旅行方式中產生更大價值,讓鄉村更多人在旅游產業中得到相對平衡的收入。
在青麥鄉巴烏釀酒葡萄種植基地調研時,州長益西達瓦要求不僅要抓釀酒葡萄產業,同時也要抓水果葡萄等優勢水果種植,走釀造、體驗、品嘗、觀光、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綜合開發路子,實現農旅互動。
鄉土特色的傳承,最重要落實的到空間、建筑、構筑物和建筑裝飾上。在這個項目中,我們充分借鑒了鄉城的傳統藏族村落的格局和風貌,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化和創新,既有風貌的傳承,又有創新的點位。
在整體空間的規劃上,我們充分借鑒了鄉城當地幾個傳統村落的空間布局和形制構成,做到與山地和環境有機結合,能充分反應和契合當地的生活生產習慣。當地的錯落多集中于半山腰的平地上,民居建筑多依山就勢,自由散落分布,不太追求具體朝向。街道空間尺度較為宜人。在村莊的地勢較高處或者最大的平坦區域,一般都會設置本村的廟宇、村莊議事會用房以及宗教用房。因此,在規劃中,我們將體量較大的酒店、游客服務中心等建筑置于原來村莊中地勢較高或者較大的平坦地方,將較小體量的民宿,居民住宅以及特色餐飲、手工作坊等放在大體量建筑的周邊,并形成網狀的道路系統。在道路的網狀節點處設置廣場,以供戶外活動所用。
建筑外立面風格以康南傳統寺廟和民居為原型,提煉出當地建筑的標志性建筑元素,結合商業、酒店、民宿各種不同的建筑功能,打造統一而又多元化的建筑群體形象。建筑用色向西藏精神象征——布達拉宮致敬,白色、赭紅、金色相互搭配,游客服務中心更輔以西藏五彩經幡的顏色——藍白紅綠黃,及黑色搭配點綴,以達到豐富的效果。
鄉城迎客廳,不是一個簡單的服務區,他是,一個文化平臺,旅游者的新起點,是鄉城的新地標。他是一組美麗的酒店而是鄉村文化的綜合聚落,他涵蓋了文創商品,鄉村美學,溫泉體驗,菩提文化。他是香格里拉環線上純白的家,是文旅與藏鄉生活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