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一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智能化技術逐漸應用于各項領域,為信息化與自動化社會的建設創造了條件。智能化技術不但能夠提升電氣工程的整體質量,還大大的提高了電氣工程的運作效率。本文將探析智能化技術在電氣工程自動化控制中的應用,以期促進我國電力事業的蓬勃發展。
關鍵詞:智能化技術 電氣工程 自動化控制
中圖分類號:TM92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8)01(c)-0162-02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劇,電氣工程在城市化建設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自動化控制作為電氣工程中的重要環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智能化技術是對傳統自動化控制的完善,是電氣工程新一次的技術革新,目前,我國智能化技術在自動化控制中的應用仍處于起步階段,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1 智能化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理論基礎
1.1 概念
智能化是一項應用極為廣泛的技術,它的性能主要體現在計算機技術、精密傳感技術、GPS定位技術上。現代社會強調人的作用,而智能化技術能夠協助人類操作,將人與機械設備有效的結合到一起,極大的改善了操作者的作業環境,減輕了工作強度,并保障了工作質量。許多危險性作業因智能化的出現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它還提高了機器的自動化水平,優化作業流程,并衍生出設備操作智能化、故障診斷智能化等多項功能。
智能化已被廣泛的應用于人們的生活中,諸如發動機自動控制、故障診斷、行走控制系統等等,它為人類創造出節能環保,更加舒適的辦公與生活環境。
1.2 理論基礎
智能化技術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技術,它涵蓋了語言學、信息學、控制學、生物學等多種學科的理論依據,使機械設備能夠具備人體的感知性能,并能夠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完成大量的高危險、高難度工作。常見的智能化技術是將計算機與機械設備相連接,由計算機來控制機械運作的過程,并將信息反饋給用戶,通過計算機的可操作性來提升機器的有效性與可控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智能化技術已實現在電氣工程中的初步應用,例如對信息的收集與處理、電子電氣技術等。智能化技術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它適用于多種多樣的機器,并能夠保障機器的安全,提高其自動化控制水平,智能化技術在電氣工程中的應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程投入成本,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壓力,也滿足了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
1.3 智能化技術在電氣工程運用過程中的優勢
1.3.1 無需控制模型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氣化機器的內部結構越來越復雜,自動化技術需要控制的對象擁有復雜的動態方程,因此無法對其運作進行準確的測算,技術一旦與機器不匹配,將導致機器在實際的操作的過程中缺乏效率,其自動化程度也會降低。智能化技術直接省略掉了模型設計這一環節,使受控對象能夠與智能化技術有效的結合在一起,擺脫了傳統控制技術中無法評估與預測的弊端。
1.3.2 無人化超控
傳統的控制器實際上是由人來實現操作的,人們需要時刻掌握機器的運行情況,利用其他設備對機器進行監控等。控制器時常處于半自動化的工作狀態。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人們通過計算機終端來控制機器,最初是利用計算機的顯示功能對機器進行規范與指導,而后將數據指令輸入到計算機中由機器來執行等。計算機雖然擁有測算與儲備的功能,但卻無法感應到機器的危險,因此電氣工程仍處于半自動化的控制中。
智能化技術的出現,使得控制器在任意情況下的工作都能夠得到認可,它能對電氣工程自動化控制當中的魯棒性變化、下降時間以及相應時間等重要因素進行精確的控制。從而保證電氣自動化控制的順利進行,確保電氣工程的穩定性。
1.3.3 較高的準確性
傳統的電氣工程中,控制機器往往具有較高的變更性,這就為自動化控制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難度,智能化控制技術可以有效的改善這一問題,它能實現更加科學化與準確化的評估,即便是面對不常處理與使用的數據,也能確保評估工作的高效性。但由于電氣設備的控制對象面向全面化發展,其復雜性與多樣性特點也越來越顯著,智能化技術想要實現更好的發展,就要在現代的基礎上進行充分的研究,了解智能化控制器存在的不足,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研究方案,從而真正的實現突破創新。
2 智能化技術在電氣工程自動化控制中的應用現狀
2.1 電氣產品設計
傳統的電氣產品設計采用手工設計的方式,設計人員需要詳細的了解電氣化設備專業知識,這種手工設計的方法很難避免主觀想法的介入,致使產品的設計缺乏科學性與客觀性。設計方案需要在紙張上完成,存儲與傳遞都很麻煩,影響到電氣產品的研發與制作。計算機技術的加入很大程度上簡化了產品設計工作,相關人員可以利用計算機軟件進行設計,信息的傳遞也在網絡上進行,縮短了設計時間,減少了成本。智能化技術可以自行建立起設計模塊,通過對比傳統的設計方案,找出其中存在的漏洞,并結合科學數據對方案加以改進,使電氣產品的設計更加的合理化、科學化。
2.2 智能化控制
它主要應用于電氣工程自動化控制中,實現了對數據收集、運行監控、在線分析。參數設定與修改等多項內容的控制,使得電氣工程的自動化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滿足了現代社會對于電力企業的技術要求。
3 智能化技術在電氣工程自動化控制中的實際應用
3.1 實現對電氣工程的自動化控制
電氣工程自動化控制的運行過程包含著大量的關鍵性控制程序與系統環節,依靠傳統的控制技術無法實現對整個電氣工程的控制。傳統的控制技術往往無法實現對應用設備的全面控制與調節,因此才會產生半自動化控制,人們仍然無法真正的實現無人化操作,機械設備的運作情況也需要全天候的檢測。智能化技術借助模糊控制、專家系統控制以及神經網絡控制方法,實現了電氣控制從半自動化向智能化的轉化,極大的提升了電氣工程的運行質量。
神經網絡控制是一種建立在人體神經網絡系統基礎上的研究,它通過模仿人類的感知與記憶功能等,使機械設備能夠具備人的優勢,并將這些優勢發揮到實際操作過程中,它具有多層次結構,能反復的記憶與學習機器運行過程中的指令,從而找出規律,再此基礎上對機器加以控制,保證其運行的準確無誤。此外,神經系統對于危險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它能通過計算來感知機器的狀態,及時對系統參數進行調節與修正,防止危險的發生。
3.2 加強對電氣工程自動化控制的病因診斷
傳統的電氣設備需要依靠技術人員來進行診斷,由于機器都是密封狀態,維修人員無法了解內部零件的情況,日常的維修養護也都是草草了事,無法真正的保障機器的安全,且人眼無法快速的辨別機器的故障源頭,即便設備存在安全隱患也不能輕易的被人發覺,致使電氣工程時常出現設備損壞與故障,擾亂了正常運作。智能化技術不僅能實時監控機械設備的運作情況,還能細致的找出故障根源,與人工維修相比,智能化技術手段更能勝任高危性、難操作的診斷工作,有效的杜絕安全隱患的發生,保證電氣工程自動化的正常運作。
3.3 優化電氣工程自動化設計
電氣工程的設計極為復雜,其中包含著磁力、電氣、電路等多項學科知識,沒有一定工作經驗的人很難勝任,智能化技術利用CAD技術加計算機輔助軟件,就可實現對電氣工程自動化的設計,縮短了中間學習與收獲經驗的步驟,設計出的方案也更加的合理,其中遺傳算法就是智能化技術優化設計的具體方式之一,具有極強的實用性。
4 結語
綜上所述,智能化技術在電氣工程自動化控制中的應用仍處于起步階段,但筆者相信,該技術定會被廣泛的應用于電氣工程領域,促進我國電氣工程自動化控制的全面發展,保證我國電力事業的安全運行。
參考文獻
[1] 尉博旭,丁楊.關于電氣工程自動化控制中智能化的應用淺談[J].科學技術創新,2017(31):47-48.
[2] 鄒恒.智能化技術在電氣工程自動化控制中的具體應用探析[J].科技風,2017(1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