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華陽
摘要: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體裁多種多樣,有寓言,有童話故事,有說明文;文中也包含了許多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美好的風景……要想讓學生學得開心,學得輕松,學得主動,學得高效,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教學智慧,使學生在教師“教”與“導”的帶領下將情感激發起來,喚起學生對“美”的向往;需要教師積極的去開發、利用并進行各種創造資源,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只有這樣,語文課堂才能充滿活力,讓每個生命都得到發展,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也才能稱得上是高效的課堂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新課改倡導“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立足于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傾向的課堂教學觀和課程內容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課堂教學規范的轉型,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促進學生的學習、成長與生活。因此,本文從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種種弊端的角度提出了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教學的有效性問題。
一、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我國目前的小學語文課堂多數仍以“知識”為本位,強調教學目標的一元化,強調教學過程的線性分布,強調教學評價的單一,強調教師的權威,而放棄了對生命的關懷、對處于發展中的人的未完成意義的探尋,放棄了對教師的教學智慧在課堂中彰顯的相關問題的探討。仍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已習慣了傳統的依據教學大綱和教材傳遞知識的慣性教學思維,對新課改所提供的廣闊的空間一時間難以把握新課標中的不確定性因素,致使教學仍然固守于傳統的“授受”模式,課堂教學面貌難以改變。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不僅要對教學做全面、合理的預設,而且還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分析力,能夠把握課堂上預料之外的教育信息,生成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并服務于課堂,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1.教師要具備教學的智慧。
日本學者佐藤學曾指出:“學習不是授受知識技能的個人活動,而是個體參與知識技能所聯結的共同體的實踐,是文化共同體的開成與個體成長相輔相成的過程。”課堂教學中的師生應相互啟發、相互合作,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所以要在呵護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前提下,有機地把語文學習的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起來,更好地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地有意義地學習,使得課堂教學目標順利完成。教師要具備解決課堂教學中突發事件的能力,能夠及時轉化出現在課堂教學中的矛盾和沖突,及時判斷、重組課堂教學,機智靈活地引導學生從作者的寫作意圖、親身經歷或其它角度去思考問題,促進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積極發展。這樣,教師就能很好的掌控課堂的秩序,活躍課堂的氛圍,高效率的完成和實現教學目標。
2.創設快樂教學,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快樂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就是讓學生在充滿趣味的課堂中開展快樂學習,在趣味學習氛圍中收獲知識。因此,教師必須要從這一點出發創設充滿趣味的課堂教學模式。生活是一切只是的來源,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對教材內容進行趣味化處理。例如在學習《哪屋房子最漂亮》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搜集本地區典型的房屋建筑以及學生熟悉的童話故事里的城堡,以及平時最常見的樓房房屋等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接觸到的房屋圖片,然后讓小學生進行評價,并簡單地讓其描述自己喜歡的原因,并且將課文中的“青青的瓦,白白的墻”以及“房前果樹,屋后林木”的描寫場景融入到展示的圖片中,這樣學生就覺得特別有趣、感興趣。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實現快樂教學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問題導學,互幫互議。
課前,教師按課時教學內容布置“預習筆記”,或上課伊始教師提出開放性的預習問題,引領學生進行前置性學習,預習問題盡可能全面針對本篇課文所有的教學目標。然后,讓學生展示預習的成果,并將在預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記錄下來;學生將自己實際預習的情況分表做好標記,以促使學生反思自學的過程,增強學習的責任感。而后,根據“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上課伊始,各小組成員以“預習筆記”為載體,分享學習的收獲,交流自己的困惑,并與小組成員合作嘗試解決疑惑,組內不能解決的有待全班交流。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交流的時間,并在課堂巡視中給予學生適當點撥。
4.開展自我評價,促進自主發展。
自我評價是個人能力結構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一個人如果能正確如實的認識、評價自己,那么他就能正確的對待個人與社會、集體及他人的關系,有利于客服自身的缺點,發揚自身的優點,積極地生活和學習。現在的小學生每個人在家都是小皇帝,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比較嚴重,自以為是,很少從別人的角度出發去考慮和處理問題。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非常必要。例如,當學生讀完《鳥的天堂》中“起初周圍是寂靜的……”這個片段后,老師引導學生自我評價:“你自己覺得讀的怎么樣?”一位學生靦腆地笑了一下說:“感覺讀的比之前流利一些,只是感情色彩上還沒到位。”“那你可不可以再讀一次?肯定比這次要好!”我鼓勵他,于是他又讀了一次,讀的聲情并茂,抑揚頓挫。“這次感覺如何?”我問。他輕松地笑了笑說:“這次我感覺不但讀的流暢,而且表達出了鳥的天堂里熱鬧、歡樂的情景。謝謝老師!”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讓學生學會自評有利于學生對自己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這也是最難以培養的一種能力,因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表現做出判斷,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監控能力。
結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的教學智慧是其長期以來教學理論修養與教學實際經驗的有機結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也是一個師生共同參與、相互配合的一個雙邊的勞動過程,彼此的互動性能提高教學效率,獲取最佳教學效益。
參考文獻:
[1]崔小艷.智慧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論壇(教研版),2011(03).
[2]張夔香.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學智慧的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