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要:個性也稱人格,是一個人總的穩定的心理特征和行為模式。學校體育在發展學生個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體育活動中,學生的思維活動與機體活動緊密結合,他們的個性在活動中能得到充分顯示, 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發展;學生可以從體育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其自信與自尊;能使學生的性格、意志、情感等心理特征和現實判斷、思維等智力都起到促進作用。因此,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上好小學體育課是一個體育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關鍵詞:小學體育;學生;個性發展
隨著體育的發展和人們對體育認識的提高快樂體育和終生體育成為現代人追求的目標。小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學習與成長的階段,其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都尚未確立與成熟,個性的培養與發展有著極大的可塑性,是對其進行個性培養的最佳時期。特別是隨著課改的深入進行,注重學生的情感、認知和行為的有機結合,注重體育對學生個性的培養,注重培養和諧發展的人已被人們廣為重視,已成為體育教學追求的重要目標與課程理念之一。因此,探討與研究小學體育課教學中學生個性的發展,上好體育課,是一個體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
一、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
首先,要根據學生的愛好進行分組。把全班分成若干個興趣小組進行不同項目的練習。按興趣上課使學生的特長從小就有所發展,體育教師針對個人的特長集中、系統、全面的訓練培養體育骨干。低年學生的可塑很強,只有合理訓練,才能使其內在的潛能得到發展,技水平不斷提高。其次,按性別分組。針對性別的差異選擇不同的授課內容。女生主要以有氧運動為主,選擇跳繩、健美操、羽毛球等授課內容;男生則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結合全面發展,選擇籃球、足球、武術等授課內容。再次,要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練習的項目,并鼓勵他們鍥而不舍地堅持鍛煉,樹立“終身體育”的信念。最后,一定要對班級中有病變的學生了如指掌,根他們的病情幫助其制定科學合理運動處方。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鍛煉,防止盲目的鍛煉或不去鍛煉而使病情加重。力爭不讓一名學生掉隊。
二、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全面提高學生能力
自我意識是意識的核心內容, 標志著個性的形成與發展的水平程度。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支配學生身體運動的自我意識滲透著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道德和民族精神等因素的影響。體育教師要善于在培養學生自我意識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個性,或者說,教師應有目的的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用高尚的社會影響因素作為支配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內驅力,為小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一個理想的環境,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角色扮演能力、創新能力、應用能力等各種能力。
三、快樂體育,陶冶情操
在教學大綱要求的范圍內,體育教師自由地、隨機地選擇適合低年級學生學習的授課內容,用簡單,富有樂趣的內容吸引學生。注重簡單的技巧練習,培養學生的協調性,靈活性。其次,教師要用和風細雨般、耐心地說教、優美及悅耳動聽的音樂,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全面的了解體育鍛煉的普遍性和 “快樂體育”的內涵。例如:在做準備活動時讓學生和教師一起做一些簡單地韻律操。在歡快地旋律中翩翩起舞,這樣既起到熱身的目的又不使學生感到厭倦。另外,打破原有體育課的常規,沒有必要強調隊伍如何整齊,只要能夠聽到教師的講話,在教師的視野之內即可,把教師和學生融為一體,成為學生體育鍛煉的伙伴,平等、和諧地一起參加鍛煉。再者,體育教師還要像導演一樣富有創造力將那些枯燥無味的授課內容,設計成趣味無窮情景游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體現體育活動的靈活性,多樣性。
四、發揮學生的直觀模仿能力,適應體育活動開始
小學生想象思維較弱,直觀模仿較強。因此,在小學特別是一年級學生能夠體育課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直觀模仿能力,教師通過各種直觀的教具、摸板或示范中進行直觀化教學。如體育教材中的跳躍內容,通過游戲化處理,施教于課堂,收效也很好。 利用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節,編成模仿游戲小蝌蚪找××,組織學生能夠輪流擔任故事中的小蝌蚪、鯉魚媽媽、小壁虎、老牛伯伯等角色。重點指導學生模仿小蝌蚪、小青蛙的動作。模仿小蝌蚪游戲動作時,是教學生區別腳掌和腳跟的部位,讓學生通過模仿來學會腳掌用力找感覺,體會腳掌、腳跟分工合作的過程。隨著小青蛙的成長,在模仿初長后腿的小青蛙時,要求學生背著雙手蹲下,雙腳同時輕輕向上跳起,學生體會到了把腳跟提起才能跳起的感覺。當小青蛙漸長成大青蛙時,提高學生把雙手參加進去,擺動起來,幫助學生再次調整動作,進行模仿,比比誰跳在前面第一個找到媽媽,把游戲推向高潮,使跳躍動作也漸進完成階段。通過不斷的親身體驗,學生們在渾然不覺中學會了雙腳向前跳起和輕巧落地的跳躍動作。學生的體育課是學校體育教育的基礎和入門階段,在整個學校體育教育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材內容用游戲活動來消化,可以給學生較多的參與機會,有利于幫助學生培養手、腦并用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給學生在大集體中的小自由,提供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和互相學習、增進友誼的場所。游戲活動還具有一定的競爭性,能促使學生刻苦鍛煉,增進身體健康和培養積極進取的精神,同時還達到了開發智力的目的。教材溶進游戲活動中,能幫助學生在充滿樂趣的課堂活動中,逐漸從適應體育活動開始,到學會體育活動、體育鍛煉,從而鍛煉他們的身心,培養學生德、智、體、美等各方面平衡發展的興趣,并為中高年級體育教學乃至終身體育打好基礎。
個性是在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的。先天的遺傳因素是個性發展的自然前提,而后天因素有社會環境因素和教育因素等,其中,教育因素在人的個性發展中起主導作用。要形成一種健康的個性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必須經過從小培養、教育、引導才能發展起來。在“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二十一世紀,為了祖國的未來,請每位從事體育教育的同仁重視每一堂體育課。
參考文獻:
[1]張艷娜.淺議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英語教學現狀[J].東西南北 教育觀察,2011(15).
[2]高明軍.如何上出理想的體育課[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1(02).
[3]安爽.如何指導小學中年級的課外閱讀[J].教育與管理,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