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樹貴
摘要:舞蹈是一門綜合藝術,是一種以人體動作為“言語”的藝術方式,它有著其他藝術方式所無法替代的社會功用。當人們的情感到達極至,用言語與其它方式都無法縱情宣泄時,舞蹈就是最好的抒情表意之舉了。
關鍵詞:舞蹈創作;靈感技巧;思想感情;時代精神
一、舞蹈創作中要激發靈感理性思考
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舞蹈作品、舞蹈形象的產生都是從生活當中來的。舞蹈創作者只要酷愛生活,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認真細致的觀察生活,逐漸積聚來自生活的大量素材,再對這些素材進行科學的剖析、了解和熟習,從中挑選出典型的、具備意味意義的“資料”,才有可能創作出感動人心的作品。舞蹈創作手法是編導們在進行舞蹈創作時,對各種舞蹈技法進行運用和掌握,從而實現對舞蹈語言的表達和傳遞,讓人們能夠感受到舞蹈蘊含的藝術之美,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舞蹈創作的核心就是主題,通過舞蹈形象,將創作者的思想表達出來。可見,舞蹈作為一種藝術表達形式,并不是舞蹈動作和技巧的簡單堆砌,也不是要將舞蹈的技藝展示在舞臺上,而是要能夠吸引觀眾,與觀眾產生思想上的共鳴,所以,舞蹈創作的靈感必須通過感性的體驗來表達主題,再運用理性的思考把握住舞蹈的靈感所在。一部好的舞蹈作品,不僅需要生活內容,還與創作者的經歷,知識結構以及心理素質存在必然聯系。要將舞蹈的主題準確無誤地表達,還要緊緊地抓住舞蹈創作的靈感,基于此而將充分展示舞蹈主題內容的環境、民情塑造為藝術形象,這就需要舞蹈創作者具有一定的領悟力。對舞蹈創作動機的定位,則對舞蹈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舞蹈以肢體語言為主,舞蹈創作中,可以將舞蹈創作的動機定位于運用肢體語言塑造人物的形象,使得觀眾對舞蹈的欣賞集中于舞蹈動作上。
二、舞蹈創作技巧的重要性、生活性
聞一多先生對“舞蹈是什么”曾作出精辟的論述:“舞是生命情調最直接、最本質、最激烈、最鋒利、最單純而又最充足的表現”。舞蹈不只文娛了大家的文化生活也成為當前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肉體需求,還起著宣傳教育的社會作用。這些年來群眾性的舞蹈創作范疇,涌現出大批能撥動人們心弦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取材普遍,作風多樣,從不同的角度唱人言物,詠志抒情。經過各種表現手腕,深入提醒人的內心世界,發掘世間美妙情感,啟示人生追求真理,收到了很好的社會效果。隨著舞蹈藝術的不斷發展,舞蹈創作手法和技巧也隨之不斷發展,為舞蹈藝術的繁榮和昌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樣,如果沒有熟練、科學的舞蹈創作技巧,那么一個完整、具有藝術美感的舞蹈作品編排是非常困難的。舞蹈并不是簡單的音樂和肢體動作的組合,而是蘊含著深刻的內涵,不僅需要鮮明的肢體動作,還應具備豐富的情感。舞蹈動作中蘊含的精神就是舞蹈的靈魂。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國,歷史文化底蘊十分深厚,中國人民具有非常優秀的品質,如開拓進取、誠實守信、堅強、淡雅及謙遜等等。這些美好品質給舞蹈創作提供了靈感,舞蹈編導應在創作過程中將中華傳統美德融合到舞蹈創作當中,使舞蹈作品更加具有內涵,使人們在觀賞的過程中不僅能夠享受視覺盛宴,還能夠提升人們的精神文化修養。作為舞蹈創作人員,從生活入手,通過對群眾生活中各種形象、情感的感悟,積累出大量的舞蹈創作素材,并對這些素材進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從而提煉出具有象征意義的舞蹈動作和人物形象,將其應用到舞蹈作品當中,使舞蹈內涵更加豐富,使觀賞者得到深深地震撼。因此,在舞蹈創作當中,應注重對這種時代精神的展現,摒棄消極的思想和理念,引發了大家強烈的精神共鳴。
三、舞蹈創作的感悟性和詩情畫意的表現力
優秀的舞蹈作品,總令人耳目一新,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創編者就要擅長把握時期的脈絡,抓住生活中人們習以為常的事物進行挑選,開展其中的閃光點加以提煉升華,于是栩栩如生的形象便脫穎而出。作品的意境不只對主題起到深化作用,而且能調動起觀眾的想象力,使觀者有設身處地之感。舞蹈的發明要到達這種境地,創編者就必需認真察看生活,提高素養。在2007年的春節晚會上有一個舞蹈作品《進城》惹起了大家的關注,它借用理想生活中農民工現象的題材,用舞蹈的方式搬到了舞臺上,把一個生活中主題展示在大家的面前,專業舞蹈演員們用質樸而投入的扮演把打工者的理想生活和情感真實地展示在人們眼前。觀眾們看到的是農民工的艱苦和積極進取悲觀的肉體,同樣也感遭到了農民對生活的向往。經過這樣一個舞蹈,大家重新考慮農民工問題,這個舞蹈就起到了一定的社會作用。一個好的舞蹈作品除了專業的技巧外,重要的就是生活元素的表現,這樣大家都看得懂,才會拍手叫好。刀美蘭教師說過“舞蹈不是體操不能只注重動作的組合和肢體技巧的展示”。舞蹈來自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所以在舞蹈創編中,編導只要熟知生活的細節,在生活中提煉并升華。也只要對動作了然于心,找出它的運動、變化規律,再進一步對這些動作進行變化開展。在舞蹈表演中舞蹈者總是塑造著一個個生動的形象,是表演者發揮的創造力和表現力,感受力來塑造生動的藝術形象,是指舞蹈演員在掌握了一定舞蹈技能的基礎上,通過個人的藝術表演,使觀眾在欣賞栩栩如生的人物中,獲得美的享受,它通過人體富有協調性、韻律感、審美化的動作、姿勢、造型、動作組合和動作過程來表達內心情感,是人類審美意識和情感表達在人體動態形式中的對象化,是舞蹈藝術勞動的具體成果。舞蹈的表現往往并非對實在物的模仿它通常是幻想中的幻象,藝術的美學特質強調傳神,而美學的神就是藝術追求的“意境”,舞蹈所表現的神韻與詩情畫意的境界品格便完全一致。以詩情畫意之意境創造出一個超越凡塵,清新自然的心靈世界以超然物外的獨立而崇高的人格追求詮釋了藝術美的真諦。
隨著對舞蹈創作靈魂的深入理解,各種靈感就會迸發出來,融入到舞蹈創作中,就會形成創新元素而使得舞蹈主題更具有表現性。舞蹈創作的主題則是生活與藝術之間的契合點在創作者的思想中形成意境,而對生活內容從藝術的角度重新塑造,要能夠深深地吸引觀眾,就要在舞蹈創作中抓住舞蹈動機,還要在舞蹈靈感的指導下選擇表達藝術形象的元素,使舞蹈的舞臺表現力更具特色,且能夠發人深思。
參考文獻:
[1]柯玉舟,楊芳。也談舞蹈創作的原理與技巧[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0(2)。
[2]宋林林。無聲之舞--淺議舞蹈中的語言藝術[J].大眾文藝,2014(15)。
[3]奪科。淺談氣息在現代舞中的重要性及運用[J].戲劇之家,201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