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林 燕維
摘要:家庭是一個課堂資源的重要來源,家庭理科小實驗作為課堂實驗的延伸和補充,有助于課堂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聯系起來,擴充學校教學資源,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勇于創新的能力。本文就從開展理科家庭小實驗的意義及怎么去組織實施家庭小實驗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理科;家庭小實驗;意義;組織與實施
實驗是理科教學的主線,在理科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作為一名生物學教師,應切實開展好實驗教學活動,讓學生成為實驗教學的受益者。而筆者身處一所農村薄弱學校,部分實驗的開展受條件、器材等制約,實施存在一定的困難。農村初中雖然實驗設施設備落后于城市,卻有城區無法比擬的接近自然、某些資源豐富的優勢。筆者認為利用好資源,因地制宜,開展好家庭小實驗也就必要而重要了。下面就從幾個方面對初中理科家庭小實驗研究作初步探討。
一、開展家庭小實驗的意義
(一)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學習的過程與科學家探索的過程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傳統教學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導致學生越來越不愛學習和不會學習;導致學生迷信權威和思維定勢,抑制了創造力的發揮;導致學生變得內向、被動、缺少自信和人際關系冷漠。開展家庭小實驗,可以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向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學習轉變。
(二)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評價體系中,存在的評價內容過多側重學科知識、評價方式以紙筆考試為主、評價標準強調共性、評價重心過于關注結果等問題,忽略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發展的價值,從而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下降,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喪失。新課程的內容標準有較大的靈活性,以適應不同學校和不同學生的需要,促進學生有個性地發展。開展家庭小實驗,可以促使學生關注理科與日常生活、環境保護、經濟發展等方面的聯系,有助于學生了解相關的職業和學習方向,為他們進一步學習和步入社會做好準備,將興趣愛好升華為理想和志向。
(三)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與興趣的培養。讓學生單獨或與家長、他人等合作在家里利用合適的材料用具動手完成實驗,有利于學生探究能力、實踐能力、創造能力等的提高。在家里完成實驗還有利于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同時還能增進家庭各成員之間的感情。家庭小實驗能夠為學生們提供親自動手實驗、自覺進行探究、發展創新的機會,能較大程度地滿足學生在科學方面的需求,引發他們的探究和創造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家庭小實驗的組織與實施
(一)家庭小實驗課題選擇。
不是每一個實驗都適宜在家庭中完成。教師應精心選擇,充分發揮其教育教學功用,使學生在“玩”中獲得知識,體驗過程。家庭小實驗的選擇應遵循和教材教學內容同步進行,可以是教材上的內容,也可以是延伸到學生身邊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要讓學生能夠自主、快樂的完成所有能夠做到的實驗,使學生真正體味到實驗的樂趣和實踐意義,以增強理科學習的自信心和對理科學習的成功渴求。
選題注意:①所選的課題不能太大或太深,要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充分挖掘知識潛能;②所選的課題是對學校實驗的補充或延伸,有明確的教學目的;③所選課題還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或啟迪性,能解決一些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比如,筆者的學生都生活在農村,對種子的萌發,作物的生長等都有一些感性認識,知道植物的生長需要光,那么可能也就有部分學生認為種子的萌發也需要光。而教材上講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是水分、空氣、適宜的溫度,這時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完成家庭小實驗——種子的萌發是否需要光,幫助學生獲取正確的認識。
再如,每到各種水果成熟的季節,學生都會帶些自家的水果到學校吃,而他們之間的水果品種、味道又會有不同,有學生就會想到能不能把我家的水果進行改良呢?對于八年級的學生教師就可以指導設計家庭小實驗——嫁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動手能力(但要在家長指導下進行,注意安全)。
(二)家庭小實驗材料用具及準備。
家庭小實驗所用材料用具都可以讓學生利用家里的用具或自行設計或改造,教師鼓勵學生使用家中簡易材料,如:飲料瓶、塑料袋、杯子、碗、吸管、蔬菜、種子、植物等,有特殊實驗器材和試劑的,教師可以利用實驗室的條件集中分發給學生,如:碘酒、高錳酸鉀溶液等。
實驗的前期準備除了材料用具外還有知識的準備:教師要結合學生所學,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設計實驗方案,排除實驗過程中的困難,不能打消積極性,更不能把家庭小實驗變成學生的課業負擔。
(三)家庭小實驗的實施。
實驗的實施是家庭小實驗的核心部分,是提高學生能力,培養興趣的關鍵步驟,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按照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在實施過程中有安全隱患的一定要強調注意事項,注意安全。根據實驗的不同特點與難度,可以將家庭小實驗進行分類:
獨立自主型小實驗:這類家庭小實驗一般操作比較簡單,實驗過程也較安全,現象明顯,這類實驗就可以要求學生按照方案單獨操作完成實驗。例如,觀察螞蟻的運動器官與觀察螞蟻的覓食行為等實驗就可以要求學生自己在家觀察并做好記錄。再如,在生活中學生都可能遇到過吃魚時被魚翅卡住了,這時可能大人們馬上會要你喝醋,認為醋能軟化魚翅。那么,這種方法可行嗎?這也可以建議學生利用家里的碗、醋、魚翅等獨自完成實驗,通過親自動手操作獲取正確的認識。
家長協助型小實驗:這類家庭小實驗一般操作麻煩,材料用具等需要家人幫忙準備,或是實驗過程存在安全隱患,這就需要發動家長幫助共同完成實驗了。比如嫁接、釀制酒釀等實驗,最好是在家長的指導幫助下完成。
同學合作型小實驗:這類家庭小實驗具有一定的難度,又具有探究性,需要一定的科學知識,因為我們農村學生的家長可能科學素質不是很高,所以這類實驗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分組合作完成。比如探究模擬酸雨影響植物種子的萌發等。
(四)家庭小實驗的總結與評價。
待學生完成家庭小實驗后,教師要關注實驗的成果與結論,及時進行評價。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交流和展示活動,要把學生們的實驗成果進行展示和推廣。
完成評價,教師要知道學生開展多元化評價,可以是先學生自評,再家人評,同學互評,最后教師評價,評價要重視實驗過程。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建立好自己的家庭小實驗檔案。
總之,開展家庭小實驗具有切實可行的意義和價值,符合新課程理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家庭小實驗的地位將日趨上升,將與課堂實驗一起書寫素質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