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佳
摘要:布依族舞蹈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豐富的精神文化和民族價值值得我們去傳承和發揚。本文從布依族舞蹈的民族特性出發,分析了布依族舞蹈的原生性,并對其現代化傳承的方式與意義做出了研究。
關鍵詞:布依族舞蹈;原生性;現代化傳承
一、引言
布依族舞蹈既是歷史文化的傳承,也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歷史遺產。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現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布依族舞蹈正面臨著不同文化的沖擊,出現了文化傳承斷層的現象,許多年輕人缺少了對民族舞蹈的認同感,不利于布依族地區民族特色的傳承與發展。原生性的舞蹈是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在現代化發展的同時,布依族地區必須牢記其舞蹈的原生性與精神文化內涵,缺少了民族文化則很難再創民族的繁榮與復興。因此,分析和研究布依族舞蹈的原生性與現代化傳承對民族發展和精神文化來說十分重要。
二、布依族舞蹈的民族特性
由于布依族地區獨特的人文自然環境創造出了與眾不同的民族文化,布依族舞蹈的內容與生活聯系密切,特點獨特,律動多姿,布依族舞蹈主要以生產勞動、民族習俗和宗教祭祀為創作題材,下面就三種舞蹈類型進行簡單介紹。
1.宗教祭祀類舞蹈。布依族宗教祭祀類舞蹈來源于摩教,該教的主旨是崇拜自然。針對祭祀的舞蹈主要有《銅鼓刷把舞》,通過舞蹈的表現形式以展現對亡靈的敬重;《回旋舞》和《打饒鈸》是布依族用舞蹈來祈求神明、祈福消災的重要舞蹈,通過對先祖的美好祝愿體現人與人之間融洽美好的關系,有利于促進民族團結,提升民族凝聚力。
2.生產勞動類舞蹈。生產類舞蹈是傳授生產知識的一種獨特舞蹈,由于自然條件的限制,布依族人民遷徙頻繁,于是就創作了大量的生產勞動類舞蹈,《織布舞》就是其中之一,該舞蹈通過展現織布制衣的勞動過程突出了他們不辭辛苦、辛勤勞作的民族形象;《撒麻舞》通過對織麻生產的改編,描繪了人們辛勤勞作的場景;《矮人舞》則以生活為主題,通過在肚皮上畫上可愛的娃娃臉形象,展示了人們在收獲時的狂歡。這些舞蹈從原始時期就一直流傳至今,代表著布依族鮮明的民族性和歷史特色。
3.民族習俗類舞蹈。布依族民俗類的舞蹈種類較多,布依族人民通常在重大節日中載歌載舞,慶祝節日的到來,除了漢族中的節日以外,布依族還有著“三月三”、“四月八”等民族節日,在“三月三”文化節日中,布依族人民通常跳起《祭祀幵舉》、《獅子舞》等舞蹈,隨著歡快的舞姿與節奏迎接節日的到來;布依族青年通過《獅子舞》來展現男女之間的彼此愛意,是最受青年人喜愛的舞蹈之一,歡快而又輕松的基調為民族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促進了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三、布依族舞蹈的原生性
1.表演風格粗獷、剛柔相濟。布依族人民所處地區位于高原與丘陵交匯之處,地形發雜,氣候濕熱,構成了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因此,布依族人民與外部交流較少,并形成了自己民族特有的方言、宗教、文化、節日、舞蹈等等,加上相對封閉的環境及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共同造成了其表演形式的粗獷、豪放、剛柔并濟,形成了布依族舞蹈特有的表演風格。
2.舞蹈服飾簡約樸素,具有特有的民族風情。布依族的紡織技術流傳久遠且技藝高超,流傳普遍,基本人人都熟練掌握著一定的紡織技術。在新時器時期布依族人民就靠著聰明才智完成了縫制技術,并以此來記錄宗教歷史,根據相應的史料記載,布依族人民的紡織技術高超,這位舞蹈服飾的發展做好了充足的物質保障,也間接促進了布依族舞蹈的多樣化發展。
3.伴舞樂器獨特,歌聲淳樸。布依族人民使用的樂器很多,包括管樂、弦樂和打擊樂三種,其他獨特的樂器有勒浪、牛皮鼓、月琴琴等,種類多種多樣。其中噴吶是主要的一種樂器,在娶親嫁女、紅白喜事、歡慶節日等場景都需要用到;除此之外,勒浪、勒尤、銅鼓也都是常用的獨特伴奏樂器,這些樂器通過節奏的強弱輕重來展現舞蹈動作及情感傳達,加上淳樸的歌聲更形成了一種獨有的民族歌舞氛圍。
四、布依族舞蹈的現代化傳承633
1.布依舞蹈的現代化發展。布依族舞蹈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原生性發展到多元化,新中國成立后,通過政府的改編和創作,既保留了其原生性,又帶動了它的多樣化發展與創新;第二階段為從停滯到復興,由于“文革”的特殊歷史時期導致了布依族舞蹈發展停滯,“文革”結束后布依族舞蹈出現了現代化發展;第三階段為全面發現到喪失傳統,由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得西方思想融入了布依族舞蹈,為布依族創新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同時也導致了其漢化嚴重,缺失了其本質的精神傳承;第四階段為民族原生性的覺醒,國外精神文化的沖擊讓人們產生了緊迫感,舞蹈的原生性被重新重視和挖掘,回顧布依族的傳統舞蹈,內容中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代表著本民族的發展特色,這也是民族舞蹈未來應該繼續堅持和發展的方向。
2.布依族舞蹈的現代化傳承方式與意義。要促進布依族舞蹈的傳承與發展首先要促進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從學校教育抓起是弘揚和培育民族舞蹈發展的重要途徑,針對現階段出現的舞蹈傳承斷層,與教育的培養缺失有很大關系,許多布依族年輕人對民族舞蹈沒有系統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對布依族舞蹈興趣不大,對民族文化的傳承責任感不強等等都是教育和引導缺失的表現。新時期應以努力培養和學習傳統民族文化為首要發展任務,通過學校的宣傳和教育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增強認識,提高責任感;其次,要培養藝術審美和追求,在加強舞蹈原生性的基礎上促進布依族舞蹈與現代文化的融合與發展,大膽創新,以重新激活布依族舞蹈的活力,滿足人們的審美和文化需求,實現文化傳承,促進布依族舞蹈的科學長久發展。
五、結語
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對提高文化軟實力,實現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保障好布依族舞蹈的原生性需要加強學校的培養和教育,提高人們的審美意識和追求,在保證原生性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加大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的融合與交流,最終促進布依族舞蹈的多元化、科學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延浩.布依族舞蹈掠影[J].都市家教月刊,2010(7):202-202。
[2]羅成芳.黔中布依族舞蹈肢體語言的文化闡釋[J].藝術百家,2013(s1):263-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