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歡歡
摘要:好的電視節目需要高超的電視后期技術條件和技術能力去把關,但是好的電視技術也需要好的藝術素質去規劃策劃,只有技術和藝術相結合才能做出好的電視節目,而要做到好的技術與藝術的相互結合轉化,就必須處理好對于題材的發現和節目策劃和主要凸顯的節目內容與輔助素材的視頻后期處理,還有節目語言類與畫面類的處理等方面。只有處理好這些方面才能做好一個電視節目,提高一個電視人的專業素養。
關鍵詞:電視節目;制作;技術把握;藝術把握
雖然電視節目種類多樣,但是其制作質量卻參差不齊,不同質量的電視節目在其播出后人們的口碑也各不盡相同。下文主要對我國現代電視節目制作中存在的一些技巧進行闡述,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技術把握與藝術把握的具體關系
好的電視節目不但生動有趣,還能夠給人以精神的啟迪,靈魂的共鳴,教育人們正確的價值觀,給觀眾傳遞正確的信息,但是那些不好的粗制濫造的低俗的電視節目非但不能夠引人入勝,還會給人以不正確的價值觀,給觀眾乃至社會帶來消極的影響,視頻素材的剪輯毫無主線可言,立意不明確,觀眾甚至看完后都不能準確的知道這個電視節目具體想要傳達什么,絲毫不具有觀賞性。這些不受觀眾喜歡的電視節目之所以不受觀眾喜歡,它們的原因各種各樣,但是歸根結底還是電視節目制作的技術把握與藝術把握的處理不合格。
電視是一種隨著21世紀的各種技術的蓬勃發展而成為主流的一種傳播媒體,這種傳播媒體的制作離不開大量的高新技術。這是電視類傳播媒體具有的一種特質,因為這種特質,所以電視節目的制作極其依靠高超的技術能力,也離不開藝術素質的把握,如果電視制作工作人員對攝像,攝影,合成原理等的知識不能夠熟練地掌握,就不能產生良好的電視節目,而要做好這些不光需要對攝像等技術熟練應用,還需要對鏡頭角度和剪輯內容等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而這就需要處理好技術把握與藝術把握,因為電視節目不是簡單地錄像的放映,電視節目是具有內在價值的畫面集合。而對于我們一直在說的藝術把握是指使用熟悉的技術手段直接的表達出去自己的思維內容,能夠使電視畫面直接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恰到好處的把生活場景加入到畫面中去,用畫面誘導觀眾去深思,與觀眾發生共鳴,用畫面表達自己的情感。這說明藝術把握離不開藝術涵養和藝術能力。藝術涵養和藝術能力可以使電視制作工作人員把電視節目中視頻剪輯的痕跡消除,淡化了工作人員的在畫面中的自我意識,更易引起觀眾的共鳴。換而言之,技術手段只能保障畫面的質量但不能夠保障畫面的價值,只有技術和藝術的相互結合才能做出有價值有內涵的具有引導作用的電視節目。當然部分人認為只有電視劇等藝術表達力可以夸張表現的地方才需要技術把握與藝術把握的轉化和結合,其實不然,在紀錄片,電視訪談類節目中技術把握與藝術把握的轉化與結合。因為在電視節目的制作中,鏡頭角度、景別安排、畫面組接、光色搭配、聲畫關系等等的運用與處理,都無一例外是主體對客體對象的帶個性色彩的選擇、提煉、加工和構成。這樣一種創造性工作,自然而然地便帶著藝術把握的性質。如果沒有這樣的把握,盡管仍然有畫面及其運動,但是,卻沒有應有的創意、生機和靈氣,只能叫做電視攝像的播出而談不上稱為電視節目。可以認為,技術把握是藝術把握的前提和基礎,藝術把握是技術把握的升華和靈魂。
在電視節目的制作中,藝術把握是體而技術把握是用。凡是優秀的電視節目,都在這體用關系上有著精心的巧妙的處理。能否出精品,處理好體用關系,是其中的關鍵之一。中央電視臺1998年關于抗洪斗爭的新聞節目和專題報道,生動真實,感人至深,可以說是活生生的完全生活化的藝術圖景。應該感謝深入抗洪搶險第一線的記者們,他們借助鏡頭不僅捕捉了那些難能可貴的真實生活場面,而且表現了自然真切的情感貫注:洪水無情黨有情,洪水無情人有情。這些節目,是生活,也是藝術,相當成功地實現了技術把握向藝術把握的轉化,巧妙地處理了體與用的主從協調關系。
二、電視節目制作中的技術把握和藝術把握
從敏感地發現題材現象,到收集盡可能豐富的素材,再到剪輯合成,技術與藝術始終是扭結在一起的;而扭結的過程,又必須是技術向藝術轉化的過程,即實際上的藝術把握過程。而藝術把握,節目的攝制者就得有相當的文化和藝術修養,就不僅應該熟悉電視本身,而且要了解和懂得寬泛的社會文化知識和相關門類的藝術知識,并在實踐中反復應用,總結經驗,變成自己的心得體會,形成自己的自覺意識,甚至能導向下意識。這樣,就會在日積月累中獲得一種特殊的電視敏感,獲得一種運用自如、得心應手的技巧。有人說,好的電視節目的產生,是敏銳的感覺加熟練的技巧的結果,這是可以啟人深思的。
三、如何處理好題材展示與題材開掘的關系
題材展示與題材開掘的前提當然是題材的發現。發現生活中的題材現象把它展示出來并不難,但發掘題材內涵的價值和意義并把它表現出來則不容易。這是因為前者需要的是敏感和技術,而后者需要的卻是思想和藝術。從這個意義上說,真正的題材發現,實際上是對題材內涵的價值和意義的發現。這種發現決定于我們自覺的、明確的題材意識,即題材是進入節目的一組有機聯系的生活材料,它的基本要素是人物、事件、環境及其由之而構成的生活情景和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情景和生活方式也許是新近發生的,也許是司空見慣的,也許時效性強,也許不那么講究時效,也許內容容量獨特,也許內容容量豐富,根據不同的狀況,可以制成消息、系列報道、專題片或記錄片等等。
四、結束語
總之,在電視節目的制作中,沒有技術把握,藝術把握就會不著邊際,落不到實處;而沒有藝術把握,技術把握便只能是一種機械行為,電視節目就會缺少生機和靈魂,就流淌不出應有的思想和情感,就沒有什么感人的魅力。
參考文獻:
[1]楊帆.論電視節目后期制作中的剪輯藝術[J].采寫編,2016,(02).
[2]王秀紅.淺談電視節目后期制作中的剪輯藝術[J].視聽,2015,(11).
[3]王穎宇.電視節目制作中的藝術創作分析[J].才智,2015,(22).
[4]孫大偉.淺談電視節目后期制作中的剪輯藝術[J].中國傳媒科技,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