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國現存媒體呈現出融合發展的趨勢,同樣的新聞信息以不同的姿態呈現于不同的媒體,新聞攝影這一經典的新聞傳播方式,在經歷了傳統媒體時代后,又以全新的姿態充滿了新媒體的屏幕。然而,到底什么是媒介融合,媒介的融合又得新聞攝影這種信息傳播形式,面臨著怎樣空前的機遇與挑戰呢?
一、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其本意是指各種媒介呈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這種關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將電視、報刊等傳統媒介融合在一起。“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的浦爾教授提出。
(一)狹義的概念是指將不同的媒介形態“融合”在一起,產生“質變”,形成一種新的媒介形態,如電子雜志、博客新聞、新聞客戶端等等;
(二)而廣義的“媒介融合”則范圍廣闊,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關要素的結合、匯聚甚至融合,不僅包括媒介形態的融合,還包括媒介功能、傳播手段、所有權、組織結構等要素的融合。也就是說,“媒體融合”是信息傳輸通道的多元化下的新作業模式,是把報紙、電視臺、電臺等傳統媒體,與互聯網、手機、手持智能終端等新興媒體傳播通道有效結合起來,資源共享,集中處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產品,然后通過不同的平臺傳播給受眾。[1]
例如,人民日報如今除了紙質報紙外,還有網絡電子報紙、手機APP以及微信公眾號和微博公眾號等各種形式。為了整合不同類型的信息,其建立了“中央廚房”媒體融合運營體系,在整個采編體系中,總編調度中心是系統的指揮中樞,是策、采、編、發網絡的核心層,負責宣傳任務統籌、重大選題策劃、采訪力量指揮。采編聯動平臺是常設運行機構,由采訪中心、編輯中心和技術中心組成,負責執行指令、收集需求反饋,人員來自“報、網、端、微”各個部門,大家組成統一工作團隊,聽從總編調度中心的指揮,進行全媒體新聞產品的生產加工,所有產品直接進入后臺新聞稿庫。在這樣一個龐大的體系中,來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得以統一整合、處理、分流,根據信息的不同類型與性質通過人民日報旗下不同的媒體以不同的形式傳播出去。由此我們可以看得出,在這樣龐大的媒介融合平臺下,新聞攝影的傳播既迎來了新的機遇,又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二、媒介融合給新聞攝影帶來的發展機遇
媒介融合趨勢的出現,使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共同承擔起傳播的責任。而傳播平臺的豐富多樣也給新聞攝影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一)新聞攝影的傳播需求及傳播途徑更為廣泛。
隨著媒介融合時代的到來,人們對獲取信息效率的要求也逐漸提高,而新聞攝影圖文結合的形式,更符合當代人們的接受心理,可以使人們較快的了解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而新聞攝影這種形式可以在除狹義廣播之外的任何媒體上進行傳播,這使得新聞攝影在傳播需求及傳播途徑上都得到了更為廣泛的發展。
(二)新聞攝影形式更為自由,專題新聞攝影得到更好的發展。
不管是紙質媒體還是電視媒體,對新聞攝影圖片的數量、尺寸等都有較為嚴格的要求,雖然新聞攝影在此類媒體中都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存在,但多數情況以新聞插圖的形式存在,專題新聞攝影在傳統媒體的傳播中并不占優勢,而媒介融合的出現,使得新聞攝影的形式更為自由,不同類型的新聞攝影可以通過不同的媒介形式進行傳播,特別是專題新聞攝影可以通過網絡、微信、微博等媒介形式得到充分的報道,人們也可以借助專題新聞攝影更快速、全面的了解新聞事件的全貌。
(三)新聞攝影作品得以更好的交流、新聞信息得以更好的整合。
媒介融合時代的到來,使得新聞信息的傳播速度、傳播范圍和傳播力度都得以提高。尤其是新聞攝影作品的傳播不再僅僅局限于同類媒體間的交流,各類新聞機構及媒體在經過協商之后,通訊社之間,通訊社與網站之間,網站與微信、微博之間等等、各類媒體及組織機構之間都可以更為便捷的交流信息。這使得各種新聞機構以及機構內各類媒體之間都能夠實現圖片的實時共享以及各類圖片的更大范圍的整合,從而使得新聞攝影在報道新聞時信息更加及時、全面,新聞信息及資源的整合速度及范圍和程度也大大提升。
三、媒介融合給新聞攝影帶來的挑戰
(一)媒介融合時代的到來對新聞攝影的制作與發布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媒介融合時代,人人都是信息的發布者,同時又是信息的傳播者,事件現場的觀眾總能在第一時間拍攝到事件現場的影像并通過自媒體平臺發布出來,其他未在場的廣大民眾在得知事件的消息后,渴望第一時間得到真實權威的新聞消息,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新聞記者的實效壓力。
(二)對新聞攝影的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方面,雖然觀眾能夠在第一時間內拍攝到事件圖像,但介于其拍攝器材和專業水平有限,拍攝的新聞角度單一,且多為碎片式的片段,對事件的闡述也具有較強的主觀性,較難滿足其他民眾的閱讀需要,這需要新聞攝影記者在得知新聞線索后,及時趕赴現場了解事件的真實情況,并記錄完整的事件圖像;二是圖片質量方面,觀眾拍攝圖像時效性雖強,但圖片質量也相對較差,需要專業新聞記者深入事件,拍攝更具新聞價值并更具美學價值的圖像來深入報道事件。
(三)對新聞攝影記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媒介融合時代的到來,使得新聞攝影記者不再僅僅是單一媒體的記者,新聞攝影圖片的交流也不再僅僅局限于某一媒體或某一新聞組織機構內,因此,如今的新聞攝影記者應熟知不同媒介中新聞攝影的傳播特點,還應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社會交往能力以及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做復合型新聞人才。只有這樣,才能迎合媒介融合給新聞攝影帶來的挑戰。
引用文獻:
[1]引自http://yuqing.people.com.cn/n/2014/0925/c244089-25733441.html)
參考文獻:
[1]張宜俊,夏明名. 媒介融合下新聞攝影的機遇與挑戰[J]. 新聞世界,2011,(02):104-105.
[2] 馮小時. 從papi醬走紅試分析自媒體的演進與發展[J]. 時代金融,2017,(02):317.
[3]楊見. 新媒體視域下的新聞攝影傳播特征分析[J]. 科技傳播,2017,(05):9-10.
[4]http://www.baike.com/wiki/傳播媒介
作者簡介:張馳,女,助教,1988.8.5、碩士學位,主要從事新聞學專業課教學工作。研究方向為廣播電視藝術學及新聞傳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