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為文
摘要:學生的早期繪畫是天真爛漫的,在他們的幼稚的作品中,我們既看不到細節,也看不到透視變形。兒童的運動控制系統不成熟,畫出的線條呈現出一種飄忽不定的狀態,不能準確地到達應有的位置。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還是能夠用線條體現出他們想表現的那些物體的樣子來的。可以看出兒童的內心世界所追求的美---童趣。
關鍵詞:培養興趣;用心感悟;注重實踐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筆者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設計。通過學習,我對學生的繪畫狀況有了初步的了解,認為在教學中要向學生滲透不同線條和色彩所表達的作者感情;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體會不同筆觸、不同作業形式賦予畫面的不同效果;不以成人的標準去改變學生的夢想,不抹殺童心。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用心去感悟
美術這門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靜多于動,弄不好學生就會厭學,特別是高年級的學生。為此,我在不影響傳授知識的同時想了許多活躍課堂氣氛的方法,如課前小律動、小組探究學習繪畫法、成果展示等。課中根據課本內容再穿插一些音樂,做一些適當的講解和律動,激發學生的興趣。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師愛。我用心去感悟,用心去關愛,以情換情,使學生倍感親切,愛聽我的課。當學生心理處于樂于“接受”,將聽課視為一種“樂趣”時,就會自然地由被動的“要我學”變為主動的“我要學”。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例如:投影從視覺上激發;課堂上配音樂,從聽覺上激發。教學時,還要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教材的內容以及教學的環境等因素進行協調統一,激發學生的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
另外,采用啟發式教學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試著從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著手,使學生的思維充分擴展開來。人們都認為美術教育是激發創造性和獲取創造性表現能力的手段之一,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將和學生一道打破課堂的寧靜,經常走下講臺、走出教室,利用學生生活中的美術教學資源,與學生共同觀察、討論、感受和體驗。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會給他們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憶。作為教師,千萬不要吝嗇說一句表揚的話,表揚的話能使學生們因此得到鼓勵,更會為每一個學生留下成功的機會和希望,對孩子們的一生都會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
二、注重實踐,因勢利導
愛美、追求美是人的天性,也是兒童的基本心理需要;創造是兒童自我發展的需要,每個兒童都有強烈的創造欲。根據兒童的這些特點,在他們對繪畫有興趣并能了解繪畫創作的一般過程后,我要求他們自己思考,進行創作。兒童雖然沒有表現繪畫創作的高超技術和技能,他們卻有真情實感,表現沒有條條框框,沒有包袱,真可謂“初生牛犢不畏虎”。興之所至,在稚拙的制作中很自然地流露出一種人生的真善美,一種天真童 趣。我對這一份兒童的感情和表現欲,因勢利導,順其自然,少干涉,少批評,多鼓勵,從而在他們大部分作品中都可看到兒童們的隨心所欲、無拘無束的天真爛漫。兒童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處處想親身感受,處處想實踐,他們不滿足于自己看看、聽聽、摸摸、嘗嘗、嗅嗅,更重要的是想去做,要自己動手。因此,在教育和創作活動中我盡量少講一 些空頭理論,多給他們實踐的機會與時間。多欣賞美妙的作品,激發創作靈感。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可見多接觸美妙事物的作用有多大。由于我校所處的地理位置離市區較遠,與外界聯系較少,外界的一些信息接收得少,但我盡我所能, 抓住每一個可能的機會為學生創造條件,讓他們多欣賞一些名家的繪畫作品,看其他省市小朋友的繪畫作品,讓他們以愉快的心情去欣賞,對他們的做法不加干涉,只做適當引導。在愉快的氛圍下,學生被美妙的事物所感動,從而激發起創作的欲望。
三、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審題能力
美術是一門綜合性的科目,一堂好的美術課,應該是既傳授應掌握的美術知識,同時又培養學生一些良好品德、生活習慣和文學寫作與邏輯思維等方面的知識。它與許多學科有著密切聯系。美術與文學自古就結下了不解之緣。自古以來,很多中國畫名家的詩、書、畫藝術被后人稱道。在兒童畫創作教學中,我嘗試將詩、書、畫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畫古詩這種 特殊的命題畫教學,可多方位地對兒童進行藝術熏陶,從而激發學生興趣,提高理解能力與創新意識,愉悅學生心情。如畫《詠鵝詩》時,我先讓學生背詩,然后講詩,最后畫詩。一 般來說,人物與動物是畫面的核心內容,上課時,我引導兒童抓重點,讓他們根據已掌握的繪畫技巧、結合詩意表現畫面情景,使畫面主題更符合詩意,然后添加背景,營造氣氛,使畫面達到和諧統一。再如,我教人民美術出版社第一冊美術第4課《泥巴真聽話》時,我首先在黑板上寫出課題“泥巴真聽話”,然后分析,在重點詞句下畫線。首先是“聽話”,我問學生:什么叫聽話?學生回答得很有趣。接下來我又問:“那么怎樣叫泥巴聽話呢?”課堂氣氛一下就活躍了。我覺得學美術倒不一定是為了成畫家,成畫家的必定是少數人,更重要的是通過美術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如動手能力、審美能力等,培養學生不怕苦、有韌勁、團結合作、愛清潔、互相幫助的好精神、好習慣。一堂小小的美術課滲透了美術教師對學生的濃濃情意和關愛,美術教師在課上既教書又育人,他們就像慈愛的媽媽一樣,誰的坐姿太偏了,誰的握筆姿勢不正確了,隨時都會得到老師的提醒。手工課上,我讓每個學生都準備了一個垃圾袋,把剪下的碎紙裝到袋子里,既美觀又衛生。剪下的小紙片一旦掉到地上很難拾起,有的同學主動撿起自己散落地上的紙屑,還幫別人撿,老師對其及時予以表揚,有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美術與校園文化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美術陣地是校園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具有強烈的 感染作用。可借助美術特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融合時代精神布置教室環境,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利用美術課征集班徽,開展校徽設計和各種校園標志設計活動等。
學生的心靈是可塑的,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應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紛呈的美術天地,讓學生主動地接受感染和熏陶。另外,美術與音樂、美術與人文景觀也有著密切的聯系,可見美術有多重要。
參考文獻:
[1]汪娟.上好小學美術課的一些體會[J].未來英才,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