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芳
摘要:信息技術課程在西方國家起步比較早,不僅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走在世界前列,而且非常注重教師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提高和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為了讓我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健康、持續發展,筆者從當前偏遠省份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出發,深入研究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從而為本地區進一步制定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因此,信息技術課教師不能再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該門課程的教學,應該從小學生的興趣出發,改進教學方式,使教學活動符合該課程的特點,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一、偏遠省份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查發現,目前偏遠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發展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專業發展的動機不強,還不能積極主動的為自身的專業發展做出努力;很多教師對自己專業發展中的薄弱點認識不清,不知道從何入手發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信息技術本身就是一個偏技術的學科,很多信息技術課老師對網絡資源的利用還不夠充分,這樣不利于信息技術教師本身的發展;專業發展的支持不力,超半數的學校的軟硬件條件不能滿足其專業發展的需求,雖然很多教師為學校的機房維護、校園網的建設等做了很多工作,但學校管理層對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發展仍然不夠重視,在人力、物力、財力等各個方面的支持上大有為其他所謂“主科”教師的發展“讓路”的意思,工作得不到領導的支持,成果得不到別人的肯定。這種現象很容易造成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的職業倦怠,對自身專業發展產生更加不利的影響。
二、加強小學信息技術課有效教學的措施
1.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創建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隨著微課、翻轉課堂等概念在全球范圍內日益成為熱點,使得傳統教學受到了史無前例的沖擊。傳統教學一直提倡先學后教,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往往是講得多而練得少。基本就是“教師講什么,學生就學什么”的狀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較薄弱。而隨著微課和翻轉課堂的出現,原本在課堂中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轉移到課外,由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自學完成,而原先回家后的練習搬進了課內,這樣課堂就變成了師生之間互動的場所。除了鞏固練習外,教師還可以進行答疑解惑,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翻轉課堂是讓學生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一種環境,這種新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求很高,今后我們首先應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起來,而后繼續探究如何將我們自治區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翻轉起來”。
筆者結合庫車縣小學信息技術學科現狀,大膽創新,設計了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主的課堂教學新模式:學生課前利用教材自主學習→課堂前測→任務驅動→復習舊知→探究新知→鞏固練習→解決任務→作品展示與評價→技能拓展。課前學生通過“導學案”或“教材”進行新知預習,課上教師首先進行“課堂前測”,這一環節非常重要,教師可以了解學生課前對于新知的掌握程度,及時對鞏固練習進行合理編排。但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關于新知的講授不能完全沒有,而是逐漸減少,主要是讓學生能夠對新知有更加深入的理解,這樣就可以留出更多的時間給學生進行鞏固練習和答疑解惑。
2.創設問題情景,培養自主意識。
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采用講解知識點,學生上機操作練習的傳統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有其可取之處,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教學形式單一、師生互動不夠等問題,導致學生對學習逐漸喪失了興趣。而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培養自主學習意識。比如,《認識我的電腦》這一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教材中的內容設置問題:你認為的電腦是怎么樣的?可以給大家介紹一下么?電腦窗口組成有哪些,請學生們說出來?電腦窗口的基本操作?教師通過問題的創設與提問,讓學生對電腦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又比如,《編輯演示文檔》這一課。由于上一節課學生掌握了 PowerPoint 制作標題幻燈片,在這基礎上進行藝術字、文本框或者新幻燈片的插入。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黃山風景視頻,然后提問:這一段視頻中,呈現出黃山景色的什么特點?有學生回答:山特別有意,很奇特。有學生說:云很有特點,像輕紗,像薄氣。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興趣,再將所授課本內容設計成的問題引出來,讓學生自主學習解決。
由此可見,創設問題情景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和學習,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并且有效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3..注重對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
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把培養信息技術的基礎操作技能作為主要任務,而動手去實踐去操作是實現這一目的的基本方法。在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應提倡他們敢與動手,勤動手。從最基本的指法,到各種軟件的應用,只要能堅持練習的話,速度和質量都會有很大的提高,學生在不斷的練習和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技能。動手還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這是學習過程中的巨大動力,這種動力將及大地推動學生對信息技術地掌握。
4.注重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謀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僅能檢驗學生一節課學習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給學生一種鼓勵,激發學生創新動機,發揮他們的創造力。
傳統的評價方法注重對學生學習結果的測查,這種觀點在一些教師的頭腦中根深蒂固,而在新型的、建構性的課堂中,評價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根據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我們不能單純的從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我們還應該從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去評價他們。以前,評價是由教師單獨作出的,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我們應該讓學生參與到教學評價中來,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上進心,促使他們不斷學習,提高。
結語:信息技術教育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主要手段和途徑。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對教學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教師都必須進一步提高我們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認清和避免出現教學中的一些誤區,這樣我們才能取得出色的教學效果,培養出新時代具有信息素養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少華.關于新課改理念下信息技術教學的思考[J].文理導航,2010 (17).
[2]王進.淺談新課改下的信息技術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