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興乾
【摘 要】目的:對冠心病患者中開展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進行探討。方法:選擇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常規組,每組各40例。常規組接受常規護理,實驗組接受綜合護理干預,統計并對兩組生活質量、血脂、血壓水平。結果:實驗組精神狀態、軀體功能、認知能力、行為能力評分均顯著高于常規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TG、TC、SBP、DBP均顯著低于常規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冠心病患者開展綜合護理干預,能夠使患者血脂、血壓得到顯著改善,生活質量獲得有效提升,具有較高推廣價值。
【關鍵詞】冠心??;綜合護理干預;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4--01
冠心病在臨床心血管疾病中具有較高發病率,該疾病具有病程長、病情反復發作的特點,疾病患者會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沉積血管內壁、血液中膽固醇上升而出現血流不暢,最終出現心肌缺血。冠心病會對患者健康和生活產生嚴重影響,其以老年人為主要發病人群,已經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臨床研究[1]認為針對冠心病患者不僅需要開展有效治療,更應當進行科學護理,基于此本研究選擇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對其中40例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滿足冠心病臨床診斷標準;知情并同意參與研究。排除標準:存在其他嚴重基礎疾?。淮嬖谡J知障礙或精神障礙;無法配合治療者[2]。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常規組,每組各40例。常規組包括女22例、男18例;年齡范圍56~76歲,平均(65.8±2.8)歲;病程2~11年,平均病程(7.5±1.3)年。實驗組包括女23例、男17例;年齡范圍57~76歲,平均(65.7±2.6)歲;病程1~11年,平均(7.6±1.4)歲。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報請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并同意參與研究。
1.2 方法
常規組接受常規護理,包括健康宣教、用藥指導、心理護理等。實驗組接受綜合護理干預,為患者構建健康檔案,入院初對患者各項健康信息進行評估。并通過入院宣教,讓患者對冠心病形成深刻認識,讓其掌握冠心病發病原因,引導其強化自身健康行為的管理,保證其具有較高的依從性。具體內容包括:(1)飲食護理:應當對患者食物中膽固醇攝入量進行嚴格控制,引導患者多食用低鹽、低糖、高纖維素、低熱量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量。(2)運動護理:依據患者病情引導其進行適當有氧運動,選擇運動時應綜合考慮患者喜好,使其能夠長久堅持。確定運動強度、運動量、運動時間時應當對患者耐受力進行全面考慮,并且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使患者免疫力獲得有效提升。(3)藥物護理:向患者講解藥物治療的重要性,并使其充分掌握藥物服用劑量、時間等,告知患者需嚴格按時按計量用藥。指導患者心絞痛發作時利用口服硝酸甘油,當出現不良反應或癥狀為改善時立即就醫。(4)心理護理:由于病情反復發作,患者會產生較大心理負擔,并進一步出現負性情緒。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家屬給予患者充分的關愛,并對疾病治療形成正確認識,在精神、經濟等方面多多支持患者。護理人員應強化和患者的溝通,對其存在心理問題進行了解,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心理疏導,使其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及治療。同時還應告知患者每天要充分休息,使身心得到有效放松,并避免因劇烈運動而造成心絞痛發作。另外還應引導患者向周圍人傾訴內心的想法,多參加文娛活動,對自身心態進行有效調整,使焦慮、不安等心理得到有效緩解。
1.3 觀察指標 應用自制生活質量問卷評估兩組認知能力、行為能力、精神狀態、軀體功能等生活質量指標,各項指標滿分為100分,患者情況越好則評分越高。統計并對比兩組SBP、SBP、TG、TC。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實驗組精神狀態、軀體功能、認知能力、行為能力評分均顯著高于常規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血壓、血脂對比
實驗組TG、TC、SBP、DBP均顯著低于常規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冠心病為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患者會出現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并因此導致血管堵塞或狹窄,冠狀動脈功能因此而降低,最終出現心肌缺血缺氧。該疾病患者會有不同程度心梗、心律失常、心絞痛存在,若未及時開展治療,那么會進一步出現各種并發癥,并因此而提升致殘率、病死率,最終對患者健康產生嚴重影響。
本研究中,實驗組精神狀態、軀體功能、認知能力、行為能力評分均顯著高于常規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TG、TC、SBP、DBP均顯著低于常規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針對冠心病患者開展綜合護理干預,能夠使患者血脂、血壓得到顯著改善,生活質量獲得有效提升,具有較高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于薇.TossyⅢ型肩鎖關節脫位合并冠心病患者鉤鋼板內固定術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4):358-359.
劉俊娥,邢鳳梅,王淑英.基于生命網的延續護理對冠心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2):103-106.
郭舒婕,宋葆云,劉玉璽.優質護理服務在冠心病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