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稼鴻
摘 要:傳統初中英語學科教學效率低下,新課改下,教師要善于運用“反思創讀,多重循環”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猜讀,在反思、創讀的多重循環過程中不斷提高閱讀水平,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教師要在課堂上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引導初中生在合作學習當中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為“創讀”做準備;課堂學習完成后,教師還要通過“問題跟蹤”實現課內外多重循環,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關鍵詞:反思創讀;多重循環;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傳統初中英語教學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單向知識灌輸過程,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狀態,缺乏學習和探究的積極性,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極為低下,英語學習能力更是難以得到真正提高。英語作為我國學生接觸的第二語言,學生在學習當中缺乏良好的語言環境,在詞匯、句子、語法等理解方面都遇到很多障礙。為了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激發他們自主學習意識,提高他們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運用華東師范大學熊川武教授所創的“反思創讀,多重循環”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更為主動、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并且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課外跟蹤輔導,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具體來說,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當中運用“反思創讀,多重循環”教學模式,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師在課堂上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是促進學生“反思”的前提條件
應試教育下的課堂教學當中,教師習慣了高高在上、習慣了滿堂灌輸,習慣了學生“乖乖”聽講。應試教育下學生處于完全被動狀態。為了有效提高初中閱讀教學效率,充分激發初中生的閱讀主動性,教師可以運用“反思創讀,多重循環”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完成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提高閱讀有效性。這種全新教學模式的運用,離不開民主、和諧學習環境的營造,離不開師生之間平等的情感交流,這是激發初中生學習積極性,實現師生、生生之間多向互動的重要前提條件。教師要運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初中生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從聽說讀寫以及學習態度等多方面對學生進行鼓勵為主的評價。教師要不吝使用諸如“Good”“well done”“Try Again”“Take it easy”等語言表達對學生取得的進步的贊許、對學生的鼓勵、并鼓勵學生改正錯誤、勇于再次嘗試。針對不同層次學生,教師要設置不同難度的問題,提高課堂參與度,激發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的興趣,緩解他們英語學習當中的畏難情緒,這是促進學生進行反思的重要前提條件。
二、教師要引導初中生在合作學習當中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為“創讀”做準備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新課程倡導參與、實踐、合作交流的全新學習方式。在初中英語教學當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激發,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初中生的團結合作意識、競爭意識得到了發展,合作學習就是學生在個人認知基礎上和別人進行有效溝通,實現多維互動,形成自我反思診斷,并在不斷進行自我表現、吸收別人的看法、對自己的看法進行反思以及自我調整的過程中取得成功,讓小組合作學習既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又使每名小組成員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例如在七年級上冊Unit 2 Looking Different一課當中,為了教會學生初步描繪人的外貌特征,我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進行教學。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讓學生分成小組,結合不同圖片討論以下問題,完成復習:Does he/she have a long nose? Does he/she have big eyes? Does he/she have a long face?Does he/she have...?在新課學習過程中,教師讓學生每兩個人為一組用實物完成問答,并問兩人之外的某同學拿的是什么文具?在“Do I have a pen?”“Do you have a pencil?”以及“Does she have a pencil?”等句型中進行選擇,學生在合作學習當中對do,does的用法產生疑問,并就此進行猜測、展開討論,學生在猜測、合作、討論以及對自己學習的評價和同組之間互評的基礎上完成對自己認知程度的檢測,為創讀做準備。
在英語閱讀教學當中運用“反思創讀,多重循環”的教學方法,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堂開始階段對單詞進行猜讀,鼓勵學生對文章的大意進行猜測,學生對自己的猜測缺乏自信心,他們的求知欲望被充分激發出來,急于進行驗證。然后教師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在閱讀過程中驗證自己的猜想,這種帶著批判態度學習的方法有助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內容,并且對作者在文章表達當中是否存在遺漏,是否存在表達不清楚的情況進行反思,他們可以結合自身的經驗對課文內容進行有益的補充,對課文中的錯誤觀點進行糾正,在反思創讀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這將為他們的語言學習、閱讀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課堂學習完成后,教師還要通過“問題跟蹤”實現課內外多重循環,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當中實施理解教育策略,教師除了要為學生營造反思創讀的良好氛圍,并在課堂教學當中鼓勵學生對課文進行猜讀,在小組合作探究當中進行驗證、反思診斷,在對課文進行創讀過程中產生獨特見解,提高閱讀的有效性,還要在課堂學習完成后進行問題跟蹤,在英語閱讀學習當中實現課內、課外的多重循環,逐個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輔導,在多重循環過程中逐漸提高初中生自學能力、批判思維能力,還可以有效減輕英語教師的教學負擔,可謂一舉多得。
總而言之,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反思創讀、多重循環”教學模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在猜測、驗證、反思過程中對課文進行創讀,從而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質量,進而提升初中英語教學實效性。
參考文獻:
[1]蘇麗娟.“反思創讀,多重循環”在中學英語教學實踐中的運用[J].校園英語(教研版),2012(12):87.
[2]柯靖愷.“反思創讀、多重循環”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旬),2017(10):51.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