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全高 唐義龍

商業銀行是現代經濟發展的核心,是宏觀調控政策的重要杠桿。在當前日益復雜的金融環境下,由于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或內部監管缺失引發的風險事件層出不窮,內部審計工作對完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強化內部監督的作用日漸突出,是金融公司治理結構和內部控制的主要環節,在完善銀行治理結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銀行內部審計工作不僅是提升內部審計職能和提高內部審計業務水平的需要,也是建立現代內部審計體系和商業銀行業務發展國際化的需要。因此,提高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有效性,對于完善銀行公司治理無疑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筆者參加幾次商業銀行審計,通過思考,本文就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結合當前實際,進行有效性分析探討,希望能以此為契機,帶動更多讀者與我們建立真誠而理性的互動。
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國際金融危機后,商業銀行改進公司治理、強化風險控制的要求越來越高,也對內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影響內部審計的有效性。
1.內部審計獨立性不足?,F行體制下,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部門普遍面向經營管理層而不是直接向“三會”負責并報告工作,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的各種利益有著密切的聯系,審計人員獨立性較差,所做出的審計意見和處理決定也因管理體制上的影響而得不到有效的執行。
2.內部審計制度化、規范化進展緩慢。審計工作的計劃制定、目標確立、報告渠道、程序設計、審計質量監督等缺乏專業而完善的標準;對審計發現的問題,缺少清晰的報告路線和通暢的溝通制度。同時,未賦予審計部門足夠的處罰權或處罰建議權,審計執行效果不理想。
3.內部審計人員力量不足,審計質量有待提高。內審配備人員占全銀行員工總數比例不足1%,與發達國家5%的比例差距較大,內審人員素質也有待提高。內部審計還以事后監督為主,對事前分析和事中監控重視不夠,工作內容覆蓋面也不夠,無法滿足商業銀行強化內控、提高效益和防范風險的內在需要。
4.內審發現問題的整改及糾正處理不到位。多數機構重于操作流程表面,后續整改不到位,表現為個別問題整改不徹底、個別機構整改率較低、追蹤審計不及時等。
5.內部審計與外部監督的溝通機制存在缺陷。目前銀行機構對財務狀況、經營管理、風險管理等信息的公開披露欠缺。銀行主動與外部審計單位溝通交流的意識不強,未完全建立與監管當局、審計中介機構、審計和稅務等相關部門的溝通機制,內部審計缺少戰略性。
提高內部審計有效性的幾點思考和建議:
總體來看,內部審計工作只有在總體風險控制框架下,以合規型審計和價值增值型審計“雙輪驅動”為主,才能真正實現內審工作的飛躍。
內部審計工作應堅持“重大、重點和實效”原則,要注重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1.內部審計不能簡單地做監管政策的“二傳手”。一要主動研究監管要求和監管規則,提高監審協調工作的主動性、預見性。二要努力提升政策敏感度,積極統籌資源,整合信息,協調內外,在推動落實監管要求、加強風險管控和依法合規經營等方面發揮功能。三要介入產品研發、制度修訂和產品完善階段,增加內部審計的價值發掘和風險規避功能。
2.注重研判風險,在總體風險控制框架下,以風險為導向,前瞻性揭示風險,促進風險管理能力與經營發展能力得到提升。在今后一個時期,內部審計要關注以下方面的風險;一是關注信貸結構調整效果和銀行機構轉型過程中的風險,促進信貸結構調整;二是要關注經營轉型和業務創新過程中的風險,保障創新和轉型發展的質量與速度;三是要關注新資本協議的實施和應用情況,推動新資本協議實施的升級和深化,加強資本管理;四是關注各項業務落實監管要求和制度有效性情況,規范經營行為。
3.實現“雙輪驅動”,發揮內部審計在改革中的合規性、價值增值性作用。在機構改革的進程中,應更加重視業務的合規性,要密切關注依法合規經營情況,促進增強合規意識。強化對內審問題的整改,普遍性、整體性問題要從機制上進行整改,要建立審計整改落實情況的回檢機制,以內審強管理、強內控。要加強對發展戰略和風險管理戰略的審計評價,促進銀行向現代金融企業轉型。
4.堅持方法技術的創新。技術是實現審計思想、提供多樣審計服務和產品的關鍵因素,內部審計實踐重點在于方法技術的不斷創新。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力量,持續完善非現場審計體系,大力推動非現場審計方法技術的創新,實現由“現場審計為主”向“現場審計與非現場審計并重”的轉變和由“支持審計項目為主”向“支持審計項目與持續監測并重”的轉變。
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制度建立的時間不長,但發展非常迅速,應根據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發展需要,充分借鑒國際先進理論、技術和經驗,加強對內部審計質量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總結,不斷提高內部審計質量,協調發揮好內部審計的各項職能,更好地為實現商業銀行發展目標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