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天目初級中學 阮淑萍
數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在許多領域中,數學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通過調查發現,有很多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甚至是厭惡數學,主要原因是教學方法呆板,數學知識學習機械重復,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幾何畫板能夠直觀展現數學知識,使得數學課堂生動、有趣,對學生學習數學具有重要幫助。所以在初中數學探究教學過程中,應圍繞初中數學教學內容,利用幾何畫板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自主探究,以此培養學生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課程標準》對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所以在判斷選取的內容是否具備一定的探究價值時,還應將《課程標準》作為重要依據。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實施探究性教學,主要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如果選取的內容不具備一定的價值,不僅不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還會浪費課堂教學時間。所以應保證初中數學探究的內容可以調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初中數學探究教學實施過程中,還應考慮教學內容是否能夠充分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得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通過觀察、發現、猜想、探索以及驗證等過程,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加強對教材的分析,使得教師能夠充分挖掘教材中探究教學的材料,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總結公式以及定理,這樣就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數學公式以及定理等知識點的理解。
在選取初中數學探究教學內容時,應充分考慮教學時間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不能選擇難度過大的數學探究內容,這樣容易造成數學學習效率下降,而且降低學生數學學習的自信心,但是如果探究的內容過于簡單,就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得探究學習失去意義,因此保證選取的探究內容難度適宜至關重要。另外,選取的內容最好符合學生的興趣需求,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隨著數學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綜合與實踐能力,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要求,對此還應對初中數學教學模式進行創新,綜合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內容,根據幾何畫板的運用,可以采取兩種探究式教學模式,一種為綜合與實踐的教學模式,另一種為課內問題教學模式,下面就針對這兩種教學模式進行探究。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實施綜合與實踐教學模式,應遵循一定的教學流程:首先教師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好奇心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此呈現的內容應與學生認知發生沖突,或者能夠讓學生眼前一亮,有繼續學習的欲望。例如在學習圖形變換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神奇的圖形,利用幾何畫板,為學生進行動態演示,讓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圖形變換的有趣性,進而引發學生探究興趣,使得學生能夠學習有關圖形變化的知識。其次應根據探究任務以及學生學習水平確定自主探究的形式,一般情況下,探究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為學生獨立自主探究模式,另一種為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例如在學習“簡單的幾何體三視圖”時,這部分的內容比較簡單,教師用幾何畫板為學生動畫演示“幾何體三視圖”(圖1),演示之后,讓學生根據教材進行自主學習,了解有關“簡單的幾何體三視圖”的知識。在幾何畫板中,可以通過對幾何畫板中右側矩陣參數的數值設置,任意改變空間幾何體的形狀,對于正方體的大小,可以通過改變線段的長度來實現。想要從左側觀察幾何圖,就可以點擊“左視圖”操作,進而自動顯出從左側觀看得到的形狀。同時可以利用幾何畫板進行正視圖以及俯視圖的操作,得到正視圖和俯視圖。

圖1 幾何畫板演示“三視圖”課件
在初中數學探究過程中,實施課內問題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加強數學學習效果。在實施課內問題的教學模式過程中,還應遵循一定教學程序,其具體的程序和綜合與實踐活動教學模式幾乎相同,首先教師圍繞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課內問題的教學模式的實施主要針對的是數與代數、幾何方面的內容,所以應結合這方面的內容進行情境創設,并引導學生走入情境中,由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及探索問題;其次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提出問題,使得學生的探究具有目的性;再次還應進行問題假設,并針對這一問題假設進行驗證,一般在猜想和驗證過程中,主要進行“猜想——驗證——猜想”這一過程,在學生分析以及討論過程中,教師應適當參與,引導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探索,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學習“一次函數的性質和圖象”時,教師利用幾何畫板畫出一次函數圖象,并讓學生觀察一次函數圖象的變化,之后可以讓學生在網絡實驗室利用幾何畫板進行函數圖象的繪制,而學生繪制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理解的過程,而且這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得數學教學更加有效。最后,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開展交流與評價,及時提出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學生的探究學習,加強對學生的鼓勵與支持,以此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不斷加強自主探究以及小組探究的學習效果。
學生只要有了探究動機,才能積極主動地進行初中數學知識的探究學習,所以還應為學生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不同的情境體驗,在實施探究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以及已有知識,并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利用幾何畫板為學生創建情境。在初中數學探究過程中,情境創設可以分為多個類型,主要包括直觀性情境、應用型情境等,在創設教學情境時運用幾何畫板,可以獲得良好的創建效果。例如在學習“扇形的面積”時(圖2),雨刷器掃過面積為扇形,所以教師利用幾何畫板對雨刷器進行模擬,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對雨刷器的動態圖進行觀察,并且提出問題:“你能計算出雨刷器掃過的面積是多少嗎?”以小組探究的方式組織學生對雨刷器掃過的面積進行計算,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參與,使得學生能夠進一步理解扇形知識,進而快速解決問題。學生探究后,每組由一名學生進行問題交流與反饋,對于計算正確的小組,教師應給予鼓勵,在學生反饋后,教師應適當補充內容,以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拓展學生的思維。由于學生對雨刷器比較熟悉,所以以這個為例,學生更愿意進行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這樣可以鍛煉學生利用已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實際運用能力。

圖2 雨刷器動態圖
為了促進初中數學探究教學模式的有效開展,還應加強對幾何畫板的了解,掌握幾何畫板的功能及操作技能,因此教師應加強對幾何畫板的充分認識,應了解幾何畫板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加強幾何畫板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與此同時,教師應不斷提升自我,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加強對幾何畫板的運用,能夠熟練運用幾何畫板進行繪圖。對于幾何畫板,其操作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應合理拖動鼠標,教師在拖動鼠標時,應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有利于學生發現幾何對象之間的關系,這主要是因為拖動鼠標的過程是知識由靜態到動態的轉變過程,使得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更加有效。其次,在測量過程中,還可以利用幾何畫板中的測量功能來實現,而且對于復雜的圖形,可以對圖形進行旋轉,有利于學生進行觀察,便于學生理解。
在初中數學探究學習過程中,還應加強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在探究活動開展過程中,應多思考、多提問題,這樣才能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所以在初中數學探究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提問機會,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提高學生的數學問題探究能力。在具體的探究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應遵循一定的流程,包括選擇出發點、列出屬性、否定原屬性、列出新屬性、提出問題以及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全等三角形”這一課時,首先應明確本課的學習出發點,即三角形的概念,其次應列出屬性,在探究過程中主要兩個全等的三角形,再次應列出新屬性,提出相關問題,即將三角形平移、翻折以及旋轉,能夠獲得什么樣的圖形,之后再讓學生進行交流與探討,明確三角形的概念。如圖3所示。

圖3 幾何畫板演示“全等三角形”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實施探究教學,一開始學生很難進入狀態,因此為了使得學生能夠快速進入課堂知識的探究中, 還應營造輕松、和諧的探究氛圍,所以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對話交流,引導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其他學生可以反駁、爭論,進而形成良好的氛圍。例如在學習“圓”時,教師利用幾何畫板繪制圓,并讓學生觀察,提出問題“繪制圓的要點是什么?”有的學生說要確定圓心,有的學生說要確定半徑,并進行了爭論,之后教師讓學生動手繪制圓,讓學生了解繪制圓的要點。在探究教學過程中,還應注重學生之間的交流與討論,這主要是因為不同學生的思維存在差異,所以在面對同一個問題時,他們的觀念也存在不同,教師應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特看法,其他學生在聽取他人的意見時,能夠不斷完善自己的觀點,這樣就實現了學生思想意識的創新。
總之,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要求,而且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幾何畫板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工具,能夠將知識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還應采取科學、合理的數學探究模式,并加強對幾何畫板的運用,以此不斷促進我國初中數學教學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