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澤順
摘 要:現代社會不斷發展,水電站項目開發力度明顯加大,水電站運行的穩定性與安全性直接關系著水電站實際作用的發揮,因此加強水電站運行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當前我國水電站運行管理過程中普遍存在經營模式不科學、事故應急處理不到位等問題,本文就此類問題進行簡要分析,進一步提出水電站運行管理問題的解決對策,僅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水電站;運行管理;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TV7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0-0165-01
水電站是一種綜合性工程設施,主要由機電設備、引水系統等組成,為水能向電能的轉化提供平臺,從而滿足社會生產生活對電力能源的多元化需求。水電站項目建設的實現,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國能源資源緊缺問題,對于國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推進水電事業的穩定發展,積極探討水電站運行管理問題及解決策略,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1 水電站運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1 工作人員素質有待提升
就當前水電站運行管理的整體情況來看,工作人員專業素質與業務能力不足,技術水平與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并且專業人員數量較少,無法滿足水電站運行管理的實際需求,導致在水電站運行管理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諸多問題,實際管理效果并不理想。受到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的制約,水電站運行過程中新設備與新技術的應用不足,設備更新與維護不及時,勢必會對水電站運行效率造成不利影響[1]。
1.2 經營模式不科學
水電站運行管理過程中,經營模式不科學,往往為追求較高的經濟效益而忽視節能環保,資源利用率較低,甚至造成資源浪費問題,與國家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理念相背離,對于水電站的長足發展也產生不利影響。
1.3 設備管理不到位
當前水電站運行管理過程中,設備管理不到位是一個比較鮮明的問題。水電站的運行與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并且需要現代化設備的協調配合,因此水電站設備管理的整體效果直接關系著水電站綜合效能的發揮。但當前部分水電站運行管理過程中普遍存在設備管理不科學的問題,設備使用頻率較高但檢修、維護與保養不到位,導致設備使用壽命縮短,甚至極易出現故障問題,給水電站的穩定運行造成嚴重制約,甚至引發安全事故。尤其是水電站設備檢修不及時,設備長期帶病運行,往往會加劇水電站運行風險,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將會給水電站造成不可預估的損失[2]。受到技術條件等因素的限制,水電站設備管理過程中檢修與維護模式比較滯后,先進技術的應用不到位,無法對水電站設備開展實時監控,當設備發生故障時無法及時發現,此種情況下水電站運行存在較大的安全風險。
1.4 事故應急處理能力不足
水電站運行管理過程中,缺乏有效的運行管理制度,技術先進性不足,設備更新不及時,導致水電站事故應急處理能力不足,工作人員崗位能力有待提升,當事故發生時無法靈活處理問題,事故無法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會阻礙水電站的正常運行,長期以往勢必會對水電事業的發生造成制約。
2 水電站運行管理中問題的解決策略
2.1 加強工作人員培訓與管理
人是一切行動的主體,對于水電站運行管理來說,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加強工作人員培訓與管理,從而為水電站運行管理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在水電站運行管理過程中,應做好員工入職前的管理工作,規范面試與考核環節,積極引進高素質人才,以推進水電站運行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在實際工作中,應加大工作人員培訓力度,堅持與時俱進,全面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崗位意識與業務能力,在培訓后進行考核,依據考核結果和工作人員具體工作表現調整其薪資待遇,通過此種方式激發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促使其自覺提升自身綜合素質與技能。水電站運行管理過程中應制定科學且規范的管理制度,以國家相關法律為依據,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度、獎懲制度、現場管理制度與崗位交接制度等,明確員工崗位職責,規范技術操作行為,降低事故發生幾率,全面提高水電站運行管理水平[3]。
2.2 構建科學化經營管理模式
針對水電站運行管理中經營模式不科學的問題,應全面把握社會發展形勢,全面考量水電站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構建科學化的水電站經營管理模式,以推進水電站的穩定運行。也就是說,水電站運行管理過程中,應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科學應用水資源,權衡多方利益,基于信息技術建立水情預報系統,以便結合水電站運行實際情況以及社會發展需求開展綜合分析,科學調度水資源并合理調整發電,通過用水與發電的協調配合,推進水電站的安全穩定運行,真正實現節能環保。
2.3 加強設備維護與監控
對于水電站來說,設備維護與監控是保障設備功能得以正常發揮的重要前提條件,針對當前水電站運行管理過程中存在的設備管理問題,在全面分析的基礎上,加強設備維護與監控,確保在第一時間發現水電站設備故障,及時判斷并采取處理措施,以免設備管理不到位對水電站正常運行造成影響。因此在水電站運行管理過程中,管理人員應定期對水電站設備進行檢查,在發現異常狀況的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將事故隱患控制在最小范圍內。水電站運行管理過程中應安排專門人員做好水電設備的巡視記錄工作,定期對水電站設備進行性能檢測與故障檢修,并認真做好檢修記錄,以便后期查檔。尤其是在用電高峰時期,應做好水電站巡查工作,保障設備電能產出的穩定性,滿足群體用電需求。在此基礎上,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做好水電站運行監控,基于數字化技術建立監控系統平臺,實時監控水電站,對所獲取水電站運行數據進行采集、分析和處理,以便將水電站運行安全隱患扼殺在搖籃里。水電站運行管理過程中,自動化監控系統的應用,需要計劃檢修與狀態檢修的協調配合,從而降低水電站運行風險,提高水電站設備運行的精準度與可靠性[4]。
2.4 建立事故應急處理機制
在水電站運行管理過程中,為全面提高事故應急處理能力,應結合水電站整體情況出發,建立科學且可行的事故應急處理機制,對于水電站運行過程中的潛在突發事故開展科學分析、評估,獲取相關數據信息后,圍繞這些信息制定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事故應急處理方案。在水電站運行過程中定期進行模擬演練,以確保在事故發生時能夠沉著冷靜處理事故,將突發事件對水電站所造成的不利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從而維護水電站運行的綜合效益。
3 結語
通過以上研究可知,現代社會發展新時期,社會生產生活對能源需求明顯加大,為保障水電站穩定運行,應從工作人員培訓管理、經營管理模式構建、設備維護監控以及事故應急處理機制建立這幾方面入手,有效解決當前水電站運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資源利用率,維護水電站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從而為水電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提供可靠支持。
參考文獻
[1]左燕霞,駱連強.石津灌區梯級電站運行管理模式初探[J].小水電,2014,(4):38-40.
[2]王曉燕.試論龍溪電站運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企業技術開發,2014,(6):77-79.
[3]劉金輝.昌馬水庫排空過程泥沙含量的計算分析[J].吉林農業,2014,(2):63.
[4]陳芳,王昌生,楊思斯.民營水電站運行管理及可持續發展[J].湖南水利水電,2011,(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