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浩
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就天氣變化情況對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疼痛影響進行了研究。方法:選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間于本單位接受治療的50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自制的疼痛與天氣變化問卷來對所有患者進行調查,并記錄其結果。結果:本次研究中,有88%(44例)患者主訴關節疼痛跟天氣的變化情況有著密切的聯系,并且以潮濕、寒冷以及雨天的影響更為顯著。結論:天氣變化對于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疼痛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在潮濕或者寒冷天氣中還要求患者做好相應的防護工作,來避免關節出現過于疼痛的問題。
關鍵詞:天氣變化;類風濕性關節炎;疼痛影響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0-0194-01
類風濕性關節炎處于中醫的痹癥范疇,多是因為人體正氣不足以及受到外界風寒濕熱等邪氣所引起的,在其病因學以及發病學中,也多將天氣的變化作為其主要的致病因素。當天氣出現了變化之后,會直接刺激皮膚感受器,然后通過下丘腦協同腦垂體的調節內分泌功能來保持生理平衡性。但是部分體弱的患者因為自身的調節能力較差,對于外界天氣的變化也就難以進行有效的適應,從而導致天氣在發生變化之后,關節會出現距離的疼痛現象。本文主要就50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且就天氣變化對其影響情況進行了探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于本單位進行診治的50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8例,女(家屬)12例,年齡19~44歲,平均年齡(28.69±7.56)歲,所有患者均已被確診。
1.2 方法
應用本單位自制的疼痛與天氣變化問卷來對所有接受調查的患者進行詢問,對調查結果進行記錄與分析。
1.3 疼痛程度分級
應用視覺模擬量表(VAS)來進行疼痛評分,將疼痛等級評分分為10分。正常:無痛感,VAS評分在0~2分。輕度:患者感覺到輕微的疼痛,但不需要服用止痛藥,VAS評分為2~5分。中度:患者的疼痛感比較明顯,需要服用少量止痛藥才能夠正常活動,其VAS評分值為5~7分。重度:患者伴隨有劇烈的疼痛感,無法正常入睡,需要多次服用止痛藥進行止痛,其VAS值為7~10分。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軟件來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應用t進行計數資料的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關節變化對于關節疼痛的影響
在本次研究中,有44例患者主訴關節疼痛與天氣的變化情況有著密切的關系,其中男34例,女10例,占據比例為88%。6例患者認為關節的疼痛感與天氣無關,其中男4例,女2例,占據比例為12%。
2.2 天氣變化是相對疼痛的影響
在44例認為關節疼痛跟天氣變化有著密切關聯的患者中,有23例主訴在天氣變化之前就出現了關節疼痛情況,比例為52.27%;有20例患者主訴關節疼痛出現在天氣正在變化期間,其占據比例為45.45%;有1例患者主訴關節疼痛出現了天氣變化之后,占據比例為2.28%。
3 討論
在人們生活的過程之中,其經常性會遇到各種氣象條件變化的影響,如果天氣的而變化過于劇烈時,機體的生理功能也就無法得到有效的調整,從而導致了一系列病癥的發生,并會直接影響到人的生活質量[1]。受到天氣影響的疾病一般分為季節病與氣象病兩種類型。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而言,如果天氣出現了變化,也就容易導致患者的關節疼痛感進一步加重,這也就表明了天氣對于患者的關節疼痛情況有著非常嚴重的影響。為了進一步明確天氣變化對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影響情況,本研究借助于調查問卷的模式,來就不同天氣情況下患者的關節疼痛情況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與研究[2]。
在天氣變化時,大氣之中帶有正負電荷的大氣分子也會出現移動與變化的情況,在不同電荷相互吸引與撞擊的情況下,就會導致一系列電磁現象以及電磁波的產生,這種電磁波雖然無法被人們直觀的感知到,但是對于機體還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該電磁波的影響之下,局部的毛細血管以及組織也就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變化,然后釋放出一些炎性物質,從而讓患者的神經末梢終端因為受到壓迫而產生酸痛感[3]。除了電磁波的變化之外,氣溫、氣壓以及濕度等天氣因素在變化過程中也會導致機體出現變化,并使得關節的疼痛感得到進一步的加重。在本次研究中,有52.27%的患者在天氣變化之前就出現了關節的疼痛情況,這主要是在天氣還未變化時,大氣中的電磁波已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變化,并導致了患者在具體的天氣變化之前就出現了關節疼痛加重的情況,這也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能夠預知到天氣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此外在潮濕、下雨、寒冷以及氣溫劇烈變化的天氣狀況下,對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關節疼痛感也會造成非常明顯的影響。這是因為在下雨天或者陰天,氣溫下降,氣壓降低,濕度增大,也就導致患者的身體受到陰冷氣候的刺激,在這一情況下,患者的皮膚以及肌肉小血管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收縮情況,其血液流動變得更加緩慢,而身體對于疼痛的忍受能力也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并導致局部的疼痛癥狀得到進一步加重[4]。此外在天氣將要下雨的情況下,氣壓會造成一定程度的降低,其濕度也會升高,在這一情況下,健康人細胞內的液體會自動滲出,尿量得以增加,從而充分適應天氣所帶來的變化。而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因為自身病變組織的存在,因此在天氣出現了變化的情況下,其細胞中的液體無法得到有效及時的排除,在這一情況下,病變部位的細胞壓力較之于周圍的正常組織也就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從而導致了病變位置的酸痛感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此外在天氣變化之后,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疼痛發生之后其疼痛位置發生在關節部位,并且以膝關節影響最大,這也是因為關節本身的特性所決定的。在常溫對人體不同組織的溫度進行測定,而且關節部位的溫度更低。相關研究表明,在零下20℃的寒冷環境下對人體不同組織溫度進行測定,發現關節部位的溫度下降更多,但是當被試者回到到試驗前的氣溫環境之后,其關節溫度還會繼續下降,甚至在實驗過程中出現關節溫度繼續下降的問題,因此說關節部位對于天氣的變化更加敏感。此外膝關節作為人體的主要負重關節,摩擦力對于關節的活動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滑液作為人體關節間的液體潤滑劑,其粘度也會直接影響到關節滑動運動的影響情況。而在天氣發生變化之后,其容易導致患者的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并導致血漿粘度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在這一情況下,患者的滑液粘度都會得到進一步增加,從而使得關節的阻力得以增加,并直接導致關節疼痛得以增加。
在本次研究中的,發現有88.00%的患者認為關節疼痛跟天氣有著密切的聯系,而在這44例患者之中,有52.27%以上的患者在天氣尚未出現變化之前就出現了關節疼痛加劇的情況,有45.45%的患者在天氣變化中出現了疼痛加重的癥狀,僅有2.28%的患者是在天氣變化之后出現了關節疼痛的情況。此外在本次研究中發現,潮濕下雨以及寒冷的天氣對于患者的關節疼痛情況影響更大,此外在氣溫的劇烈變化過程之中,患者的關節疼痛感也會得到進一步的加劇。此外絕大數患者的疼痛部位是關節處,并且以膝關節的影響程度最大。
綜上所述,天氣變化情況對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有著密切的聯系,當天氣變化加劇時,還容易出現病變部位的疼痛加劇情況。這也就需要患者對天氣情況進行及時的掌握,并做好相應的預防和應對措施,從而使得自身的生活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祥飛.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中醫辨證施護[J].護士進修雜志,2012,(9):809-811.
[2]許崇卿,齊曉鳳,施杞,等.類風濕性關節炎之“痹”證外邪的現代理解[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6,(11):1883-1890.
[3]安玉珍.150例患者應用冬病夏治三伏貼的護理[J].貴州醫藥,2014,(4):383-384.
[4]李琳.咸陽城區絕經后女性膝骨性關節炎流行病學研究[D].陜西中醫藥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