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恒梅
摘 要:本文介紹了數字圖書館的內涵,指出目前中小型圖書館建設數字圖書館面臨的問題,從標準規范、定位模式、資金投入、技術層面、館藏特色和館員隊伍建設等方面論述了中小型數字圖書館建設數字圖書館的策略。
關鍵詞:中小型圖書館;數字圖書館;策略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0-0226-02
1 數字圖書館的內涵
1.1 數字圖書館的起源
數字圖書館的研究起源于美國,是由英語“Digital library”一詞翻譯過來的。它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型圖書館。
1.2 數字圖書館的定義
數字圖書館,是指通過計算機數字技術、網絡通訊技術等多種技術將各種文獻數字化,并將其組織起來能在網上傳遞和檢索,從而提供信息服務的信息傳遞中心或數據庫。
1.3 數字圖書館的基本特征
數字圖書館是通過寬帶高速互連的計算機網絡,把大量分布在一個地域或一個國家的眾多圖書館或信息資源單位組成聯合體,把不同地理位置上不同類型的信息按統一標準加以有效存儲、管理并通過易于使用的方式提供給讀者,超越空間和時間的約束,使讀者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在網上遠程跨庫獲取所需的信息資源,達到高度的資源共享。圖書館管理全面實現計算機網絡化。
1.4 數字圖書館的主要任務
把現有的實體館藏數字化。即把圖書館中的書籍,各種音像資料等傳統文獻信息數字化,讓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通過網絡利用任何圖書館的任何資料。即無圍墻的圖書館。
1.5 數字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的異同
1.5.1 相同點
圖書館的基本職能是相同的,基本宗旨都是收集、保存、整理和傳播文獻信息資源,并采用各種手段為社會、為讀者、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務。
1.5.2 不同點
(1)館藏結構不同。傳統圖書館以紙質資源為主,其它資源并存;數字圖書館則是主要以電子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為管理對象。
(2)服務模式不同。傳統圖書館的服務是封閉型的,以物理圖書館為中心,被動為讀者服務;數字圖書館的服務是開放型的,以用戶為中心,服務對象范圍廣,服務渠道是用戶通過聯網方式用網絡終端查找信息。
(3)工作任務不同。傳統圖書館是對文獻信息資源進行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傳播。而數字圖書館不再是被動的信息資源管理者,而是利用文獻信息的導航、參考咨詢,是信息采集、管理和傳播者。
(4)閱讀方式不同。傳統閱讀為紙質閱讀,適合深度閱讀。數字圖書館的閱讀方式稱為電子式閱讀,快捷、便利、可交互性,但容易產生疲勞,不適合深度閱讀。
2 中小型數字圖書館建設面臨的問題
數字圖書館建設是一項既需要較高資金投入,又需要先進技術的支撐,還需要較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的浩大工程。目前中小型數字圖書館建設面臨以下問題:標準問題、定位問題、資金問題、技術問題、特色問題。
2.1 標準規范問題
就目前為止,中小型圖書館建成的數字圖書館數量不多。由于缺乏實踐經驗,缺乏統一的指導標準,造成重復建設、資源浪費,而且不利于實現文獻資源的共享。因而制定一套權威性的、適應中小型數字圖書館建設的標準規范十分必要。
2.2 定位模式問題
數字圖書館的建設模式大致有兩種:一種是純數字圖書館模式,它與傳統圖書館相對;另一種是復合圖書館模式,即“傳統圖書館+數字圖書館”的模式。對于中小型圖書館來說,關鍵是要弄清定位問題。采取什么樣的模式應根據圖書館的性質及職能來決定,還要根據圖書館的自身情況。
2.3 資金投入問題
由于資金投入不足,中小型數字圖書館建設進展緩慢。數字資源建設是一項大工程,設備的購置;軟硬件的升級、維修;人員的培訓;數據庫的建設更新與維護;館藏數字化;網上資源的開發利用等均需要充足經費支持。經費短缺一直是中小型圖書館發展的一個制約點。
2.4 技術力量問題
對于中小型圖書館來說,技術力量薄弱就意味著他們不能開發自己的數據庫應用軟件,而數字圖書館是一項涉及多個領域的整體性工程,所涉及的技術包括數字化技術、索引技術、交互技術、存儲技術、遠程教育技術、搜索引擎及導航技術,還有信息安全與版權研究,信息管理系統的結構研究、綜合技術等課題。
2.5 館藏特色問題
中小型圖書館受其規模、資金、技術等限制,要想充分發揮數字圖書館的服務功能,在進行數字圖書館建設時就應把館藏特色資源和地方文獻的數字化作為工作的目標,從自身館藏出發,建設最能體現本館收藏特色的數據庫。
3 中小型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對策
3.1 從實際出發,制定總體規劃
中小型圖書館開展數字圖書館建設工作,應在專家的指導下,認真研究國內外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典型案例,學習和借鑒國內外數字圖書館建設中的經驗、教訓,數字圖書館技術,參照國家數字圖書館發展的規劃,根據本館的實際情況,制定出自己的數字圖書館建設和發展的總體規劃。要實際出發,全盤考慮,避免盲目構建、低水平重復、標準化程度低,造成人才物等資源浪費。
3.2 找準定位,確立數字圖書館建設模式
中小型圖書館要進行數字圖書館的建設,首先要找準定位。綜合來看,純數字圖書館模式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復合圖書館模式是在傳統圖書館的基礎上,將傳統圖書館和數字圖書館有機結合、優勢互補,其規模和資金耗費都相對要小些,比較適合中小型數字圖書館建設。實驗證明,以“復合圖書館”作為我國大多數中小型圖書館目前乃至今后較長一個時期的建設和發展模式,比較適合我國現階段中小型圖書館的發展實際。
3.3 合理利用經費,走資源共建共享之路
中小型圖書館可以通過共享數字資源的合理利用來充實自己的館藏。比如通過全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視頻資源,音頻資源,全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中的超星電子圖書等,還有許多免費下載的網絡資源都可以用來充實自己的館藏,這些都不需要經費就可以提供免費數字資源的網絡,只需要圖書館做好相應的技術支持。另處,建立館際合作機制,倡導開放存取模式,實現資源共享。中小型圖書館應與各系統圖書館開展合作,共建區域性數字資源共享平臺,通過館際互借、文獻傳遞等方式實現數字資源的共享。
3.4 從自身館藏出發,建設特色數據庫
中小型圖書館在進行數字圖書館建設時應把館藏特色資源和地方文獻的數字化作為工作的目標,從自身館藏出發,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數據庫。如圖書館除購買CNKI等專業數據庫之外,可以有選擇地建立本館特色數據庫。如:三峽大學自建的“水利水電文獻庫”;湖北師范大學收集中小學課本、教材,自建的“教育文庫”;我館自建的“蘇東坡在黃州”特色庫等等都是結合本館實際,自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數據庫。對于中小型圖書館來說,自建數據庫顯得尤為有意義。
3.5 開展館內培訓和引進專業人才,提高館員綜合素質
人才是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先決條件,建設和管理數字圖書館都需要一支專業的圖書館隊伍。包括數字資源的建設、后期的更新和維護、數字資源管理等等都離不開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由于中小型圖書館直接引進高學歷、高素質人才,特別是計算機及網絡的人才很困難,中小型圖書館必須實行人才引進與自身培養并舉的策略,既要堅持引進專業人才,又要有選擇有目的的對本館現有人員進行培訓。
總之,推進數字圖書館的建設是中小型圖書館發展的大勢所趨,圖書館及圖書館工作人員應緊跟時代的步伐,加強學習,不斷挖掘自身的潛力,發揮自身的優勢,提高信息服務質量。中小型圖書館應盡快建立現代化網絡服務體系,不斷滿足讀者需求,為讀者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
參考文獻
[1]李金波.中小型圖書館建設數字圖書館的對策[J].圖書館論壇,2004,(10)104-106.
[2]高崢.中小型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探究[J].江西圖書館學刊,2010,(3)32-34.
[3]王麗榮.對中小型公共數字圖書館建設的思考[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4,(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