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的工會建設走的是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會道路,在這條道路上,我國的工會組建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從不同的視角看,工會組建工作具有不同的特點,本文就哲學、組織學與系統論視角下工會組建工作進行了研究,首先闡述了從哲學視角下分析工會組建工作;其次闡述了從組織學角度分析工會組建工作;最后闡述了系統論角度下分析工會組織工作。
關鍵詞:哲學;組織學;系統論;工會組建工作
引言
我國的工會在長期的建設工作中,不斷的發展壯大自己的隊伍,并且不斷的吸收其他領域的成果來建設自己的理論基礎,而且在實踐中可以發現,工會組建工作要想取得長遠的發展,就必須實現跨領域的理論研究,超越自身的局限性,建設具有長遠的理論目標,才能為本職工作的開展找到更好的創新方法。
一、從哲學角度分析工會組建工作
(一) 工作者要兼具哲學知識。工會的組織者如果在哲學上有較高的哲學素養,那么,在對工會組建工作的實施上就會體現超出常人的戰略思維,那么這個工會組織的生命體一定是富有生命力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因此,工會的工作者在進行工作的時候,要掌握一定的哲學知識,提高自己的哲學涵養,在工作中遇到難以解決的難題的時候,要試著從哲學角度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好工會的組建工作。工會組建工作所探索出來的一套科學的流程,對工會的其他的工作都具有指導作用,因此,工會工作者應該把加強自己的哲學修養當成畢生追求的目標。
(二)把握工會與企業的平衡。工會存在的最大的價值就是號召并團結所有的職工力量,與強大的企業對抗,但是這種對抗并不是要打的你死我活,并不是要定一個輸贏,而是要尋找一個平衡點,使企業和職工達到雙贏的目的。企業和工會之間從來就不是一種對立關系,而是需要一種平衡,工會太強勢或者太弱勢,都違背了平衡哲學的發展理念,過高或過低地將工會職能進行不當縮放,都將會品嘗到由此帶來的惡果。
(三)合理把握求異與求同。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同時也是工會組建工作的核心內容,創新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更新內容;二是創造出新的東西,三是對以前舊的東西做出改變。我們要從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就是要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創新思維也分為發散思維和整合思維,創新思維的不同的兩個方面從側面反映了求異和求同,工會組織要保持自己的旺盛生機,就必須善于借助這種求同、求異的哲學思維,來探索工會組建工作的新路,以推動工會組建質量的不斷提高。
二、從組織學角度分析工會組建工作
(一) 組織學是直接的理論依據。
組織學雖然是屬于管理學的范圍,但是組織學的觀念在很多的領域都有滲透,比如說、我們的學校、軍隊和宗教等都有固守在組織中的本質的東西,不可被其他的組織復制,也不會輕易的改變,我國的工會組織目前具有多重屬性,包括政治性、經濟性、階級性和群眾性等。這些不同的屬性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隱現是不同的。我國工會的最基本的屬性還是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未來我國工會的發展方向應該是一個沒有官僚,只有民主化和科學化,鑒定的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沒有獨立的社會組織存在,社會架構是不穩定的,黨的十八大決定大力發展社會組織,這無疑是一種英明之舉。
(二) 從“自組織理論”看工會組建工作。
工會組織自從成立以后,一直有自己的發展軌跡,這個軌跡是順應歷史的潮流的,這得益于工會在自己的組建工作中一直科學有針對性的工作態度和方法。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使得企業和職工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多,在這種矛盾中,工會組織應運而生,而且經過了市場和時代的考研,工會組織的自愈功能和生命力極強。但是工會組織還是存在著一些弱勢,比如自組織功能,要想實現這個功能,就要積極的推進民主建會。民主建會就是把工會手中的權利全部都交給職工來負責。發揮真正的民主,讓職工不止能拒收投票,而應激發其集體意識,提高他們的階級覺悟,從而形成強大的組織力和統一的集體意志。
三、系統論角度下分析工會組織工作
(一)人造組織特性。
工會組織和企業組織在組織層面具有相同的特征,他們都是人造的系統,其中的工會系統,是為了解決企業和職工之間的矛盾而存在的。在工會組織的努力下,企業和職工之間保持著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平衡的狀態,只要這個狀態不被打破,企業之間個職工就能一直合作下去,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工會的組建過程是非常的復雜的,在這個過程中,工會的組建者對企業職工的現狀以及企業與職工之間的矛盾應該做到了如指掌,創設一個對企業和職工發展有力的個性化的工會,根據矛盾制定解決的措施,沿襲其他工會的做法,固守一些傳統的理念,與工會的發展是背道而馳的,不能與企業的發展完整的配套,就是一個失敗的工會組建。
還要注意職工的心理狀態,因為一個完整的系統,不僅包括技術和社會等因素,還要包括社會和管理還有心里因素。職工和企業相比,處于絕對的弱勢地位,他們的心理狀態以及工作的想法更應該引起工會的重視。
(二) 重視“軟”系統建設。
工會組織作為一個系統,需要人力物力和財力以及工會的制度、運行機制和工會文化等相關因素的高度統一和協調。其中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就是系統的軟件設施,工會組織的工作機制建設是‘軟系統建設,之所以要求工會在組建的過程中要重視軟系統的建設,那是因為和硬件系統相比,軟件系統的建設更不受重視,工會工作機制通常有黨工共建機制、多部門共建聯席機制、工作創新機制、民主管理機制、干部管理機制和職工維權機制,等等,它需要工會組織在實踐中千方百計地通過創新來加強。
參考文獻:
[1]密云生態商務區迎客在即 工會組建工作率先入場[J]. 工會博覽. 2017(08)
[2]關于構建工會組建工作評價體系的思考[J]. 劉勝坤. 中國工運. 2010(09)
[3]西城區召開工會組建工作領導小組會議[J]. 劉玉霞. 工會博覽. 2009(06)
[4]關于工會組建工作的調查與思考[J]. 許宏勛,孫林明. 中國工運. 2009(11)
[5]馬關縣總工會“四項制度”推進工會組建工作[J]. 王連早. 時代風采. 2008(05)
[6]淺論非公有制企業工會組建工作[J]. 陳長明. 中國工運. 2006(03)
作者簡介:介愛民,女,1967年2月出生,漢族,遼寧省沈陽市人,畢業于遼寧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哲學學士,職務:朝陽市總工會干部學校教師,職稱:講師,研究方向為哲學、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