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飛 包文莉
摘要:文章簡要介紹了提升個體創造力的無限制隨機方法、結構和規律方法,其中無限制隨機方法包括:頭腦風暴、橫向思考、心智圖法、隨機激勵;結構和規律方法包括:TRIZ、形態分析、創造力模板。簡要分析了兩種方法的優缺點。
關鍵詞:創造力;無限制隨機方法;結構和規律方法
創造力表現在個人層面為產生新穎而有用的想法,而創新是指在組織層面成功實施新產品。創造力是創新的主要來源,是創新的基石。創造力提升的方法很多很分散。Smith (1998)提供了172種創意產生的技術應用于組織和創造力咨詢,總體來說可以分成兩大類:無限制隨機方法與結構和規律方法。
一、無限制隨機的方法
(一)頭腦風暴。近幾十年中提升創意產生方法有很多,這些方法基于突破現存思想框架,尋找新奇和無規律,以達到令人向往的產生大量創意的目標。頭腦風暴方法的假設前提是在大量的創意中可能濾篩選出更高質量的創意。構思能力常用數量衡量而非質量,以隨機狀態管理。Alex Osborn(1938)是頭腦風暴方法的建立者,6-10人組成一個頭腦風暴小組共同討論要解決的問題。主要規則是不做即時判斷,禁忌批評;想法越瘋狂越被接受,因為這可能激發更多的新奇和有用的思想;鼓勵參與者提出、連結思想,氛圍積極。頭腦風暴目的是產生大量思想,假設可以量變達到質變,能產生高質量創意。
(二)橫向思考。水平思考是另一個廣泛使用的方法被De Bono(1971)普及。這種方法背后的哲學以挖洞做比喻。結構性思考被比喻成挖深洞,橫向思考比喻成開始挖新洞。De Bono提出了很多刺激思考者想出不同的解決方案。他的技術包括相反的情境、不同的情境對思考者進行刺激,讓思考者考慮有趣的方向僅僅是因為有趣。
與頭腦風暴不同,橫向思考團體不重要,思考的路徑很重要。De Bono強調每個創意思想都是經驗性的總結,甚至看起來使人迷惑的經驗。很多大型組織報告很多成功案例大部分都用橫向思考方法解決管理問題。
(三)心智圖法。這種方法自由連接思想。個體按要求在紙中央畫個圈,在里面寫上問題的簡單描述。在旁邊畫無數個圈代表與問題相關而非答案,每一個新圈代表一個新的連接,在新圈子里被提到。當所有相互連接的圈子布滿了紙,問題的解決者看著地圖,找到更小的圈子以解決問題。沒有測驗報告檢驗心智圖法的有效性。
(四)隨機激勵。有時代表心智地圖的一種補充方法,隨機激勵假設:將問題置于一定的情境中,遠程分析有時能激起一連串新的想法以解決剛性問題。這種方法提倡使用一個隨機詞(如指甲),然后思考這個單詞如何解決問題(設計一個新的產品設計表)。隨機激勵方法中,所有的判斷被推遲,在不受約束的環境中自由聯想所有思維。因此,創意產生過程非常隨意,有些盲目和偶然。這個方法主要用于寫作和藝術。沒有研究報告檢驗這種方法的有效性。
在19世紀80年代末,隨機性方法的理論基礎也受到了抨擊。研究表明一個不受限制的眼界是不會通向創造性思維的寶庫。實際上,在受限制的范圍內思考,產生的創造力更可靠。在創意任務中,人們利用發現創造規律性方法更容易產生創造力。如在不同情境中識別通用模式,在一個特別分類中將它們應用。這種模式比隨機模式更易轉瞬即逝。例如,他們可能會在一定范疇確定通用的模式,在不同情境中和基礎上應用。
二、結構和規律的方法
與隨機性方法相比,這種方法提倡規律——下面簡要回顧了管理認知過程而不是創意,是分析和集中而不是隨機或盲目。
(一)TRIZ。在1940年代,一個化學工程師名叫Genrich Altschuler假定存在重復的模式或公式,潛在成功的創意和產品是可識別的。這樣模式的存在就無需尋找發明家精神和創造力思維的主觀思維過程,Altschuler(1985,1986)的目標是設計一個系統的方法來指導“普通”工程師形成創造性的解決方案。通過應用逆向工程原理的發展過程,超過200 000項專利和技術被發明,他確定了40多個發明模式,標以“標準”標簽。標準是非直觀的模式,可以被描述、預測、控制,獨立于外部的影響。由系統動力學組成,可以僅由產品的固有特性決定——在創意分析領域這是一個革命性的想法。
Altschuler一代又一代的學生發展了這種方法,今天,它在許多地方被廣泛使用。盡管在其他的領域有不少的成功的記錄,但是其著重點還依然是更多的技術。盡管沒有研究機構管理他們的應用市場,許多網頁文章報道TRIZ的理論和實踐。
(二)形態分析。規律的概念植入目前許多創意方法;例如,在營銷中考慮形態分析這種集群的方法,突破了每個都在多維矩陣中代表一個維度的基本子概念的系統、結果或過程, 通過尋找矩陣中新的、以前不存在的新連接來產生創意(Tauber, 1972)。這種集群的方法的主要缺點是它缺乏具體連接的指導方針,缺乏縮短促進選擇最佳創意過程。
(三)創造力模版。Altschuler定律被應用到市場營銷中,最近研究創造力表明存在某些潛在的創造性設計基本模式或公式。Goldenberg等(1999b)確定了某些重復的規律,發現這些規律性代表了新產品和創新出現的基本過程。這些規則被稱為創造力模板,是可以識別的,可以客觀驗證的,并且通常是可以觀察的。憑借其定義良好的性質,模板可以描述為個人可以執行的逐步程序。
這種方法在概念上與Altschuler試圖揭示技術問題的創造性解決方案中的潛在模式一致(Goldenberg 等,2002)。Altschuler的方法和創造力模板方法的主要區別是所提出的模式和模板的數量和其簡約性。Altschuler開發了很多模板。研究人員發現,大多數成功的新產品創新開發過程僅由五個不同的模板覆蓋。
創造力不僅在創新的潛力中發揮核心作用,而且還提高了其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提升個體創造力可以通過系統了解深入學習各種提升創造力的方法并根據應用情境進行應用。組織可以通過塑造環境和采用社會化和培訓過程來創造創造性的環境,從而提高個人的創造力。
參考文獻:
[1]Smith, G.F.Idea-generation techniques: a formulary of active ingredients[J]. The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1998:32 (2), 107–133.
[2]Goldenberg, F.,& Mazursky, D. Creativity[J].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Marketing, 2010: 2-3.
本文是遼寧科技學院博士科研基金項目“本溪旅游業社交商務社區營銷策略研究”(1604B04)成果。遼寧省科協科技創新智庫項目“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對塑造企業創新文化的作用研究”(LNKX2016C1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