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雄 溫賞 周金城 常禮昌
【摘 要】針對高校獎學金綜合評定問題,本文建立了以思想道德、學習情況、創(chuàng)新實踐和身心素養(yǎng)為一級評價指標的層次結構模型。采用改進的層次分析法確定各指標權重。實例表明,改進的層次分析法可以公平、科學地評價獎學金綜合評定問題,為高校獎學金綜合評定的公平性、科學性提供依據。
【關鍵詞】獎學金評定;改進層次分析法;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09-0161-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09.077
Study on Evaluating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Scholarship
LI Jin-xiong WEN Shang ZHOU Jin-cheng CHANG li-cha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Xiangyang Hubei 441053,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an application for evaluating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scholarship via improve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n alternative index system is given:morality skill,student achievement,innovative skill, physical and mental accomplishment.A weight of each index is given with the improve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The example shows that the college comprehensive scholarship can be evaluated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which can provide both theoretical and scientific basis for evaluating college comprehensive scholarship.
【Key words】Scholarship evaluation;Improve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Index system
0 引言
高等學校設立獎學金制度是為了鼓勵學生刻苦學習,促進大學生全方面、多維度發(fā)展。我國也建立了含國家獎學金在內的多種形式并存的高校學生資質體系。如何設立科學合理的獎學金評價指標,并對各指標賦予合適的權重會直接影響獎學金評定的公平公正。早期的獎學金評定只以學生成績?yōu)槲ㄒ恢笜?,之后逐漸轉變?yōu)榈?、智、體全面考核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1]。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眾多學者提出了將創(chuàng)新能力、志愿服務、拓展素質等因素納入高校獎學金評價指標體系。此外,在獎學金評定的過程中愈加強調運用數學理論[2-5]及計算機技術[6]以促進獎學金評定的科學性。
層次分析法[7](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是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運籌學家、匹茲堡大學教授T.L.Satty提出的一種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多準則決策的系統(tǒng)分析方法。由于該方法具有良好的特點,并且該方法的數據輸入非常容易得到,因此該方法被眾多學者及生產實踐人員所關注。AHP法需要對所構造的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8],若一致性檢驗不通過,需要重新構造判斷矩陣。因此很多學者對AHP法進行了改進[9,10],以避免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本文建立以思想道德、學習情況、創(chuàng)新實踐及身心素養(yǎng)為一級指標的獎學金評定指標體系。同時利用改進的AHP法計算各指標的相對權重,以科學評定高校學生獎學金。
1 改進的AHP法的原理和步驟
改進的AHP法的核心思想是通過建立初始判斷矩陣,推導最優(yōu)傳遞矩陣,進一步導出擬優(yōu)傳遞矩陣,由于擬優(yōu)傳遞矩陣本身滿足一致性,因此無需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
文[10]中對改進的AHP法的步驟有較詳細的描述,為方便閱讀,本文對其作如下簡要描述。
(1)構建比較矩陣.
本文采用三標度法比較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分別用“0”、“1”、“2”表示各因素間“不重要”、“同等重要”、“重要”模糊概念。
(2)建立判斷矩陣.
根據比較矩陣A,定義各因素的重要度排序系數ri,r(i=1,2,3,...,n),令rmax=max{ri}、rmin=min{ri}(i=1,2,3,…,n),k。按如下方法建立矩陣B:
(3)建立傳遞矩陣C=[cij]n×n.
此時C為一致性傳遞矩陣。
(4)推導最優(yōu)傳遞矩陣D=[dij]n×n.
令,導出具有一致性的最優(yōu)傳遞矩陣D。
(5)推導擬優(yōu)傳遞矩陣B'
令導出判斷矩陣B的擬優(yōu)傳遞矩陣B',擬優(yōu)傳遞矩陣B'具有一致性,不需要進行一致性檢驗,可直接計算各因素的權重。
(6)計算權重 本文采用文[11]中的方根法計算各因素的權重。
2 獎學金綜合評定指標體系及其權重
以某高校獎學金綜合評定為例,對該高校以往獎學金評定所考慮因素進行分析,建立了以思想道德、學習情況、創(chuàng)新實踐和身心素養(yǎng)為一級評定指標的評價體系如圖1所示。
現以圖1準則層的權重為例,運用改進的AHP法,先用三標度法對思想道德、學習情況、創(chuàng)新實踐和身心素養(yǎng)四個一級指標的重要性程度進行比較,構建出比較矩陣A,再構建判斷矩陣B、傳遞矩陣C、推導最優(yōu)傳遞矩陣D,最后導出擬優(yōu)傳遞矩陣B',計算結果如下:
對擬優(yōu)傳遞矩陣B'進行歸一化處理,計算準則層權重為W1=(0.118,0.564,0.263,0.056).
為確定準則層的各項指標的權重,聽取專家意見,得到各比較矩陣,
根據合成權重向量WC1、WC2、WC3、WC4,各指標合成權重如圖2所示。
a)在各二級指標合成權重中,學習成績所占權重最大,權重為0.336.表明在高校獎學金評定中學習成績起著主導作用,體現了高校非常重視學生學習成績。學習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思想次之,權重分別為0.156和0.148,在獎學金評定中也起著較大作用。
b)在合成權重中,集體意識、學科競賽、人際關系和心理素質的權重偏低,其中人際關系所占權重最小,僅為0.007,說明人際關系對獎學金的評定影響極小。
4 案例分析
現以某高校某班級的10名學生為例,用改進的AHP法對其進行評比,各學生在不同二級指標下的評分為該班級評定小組對該同學在該指標下評分的平均值,如表1所示。
根據表1中的數據和改進的AHP法求出的權重值,運用加權平均算法計算成績。從而得出思想道德、學習情況、創(chuàng)新實踐和身心素養(yǎng)各一級指標和綜合成績得分,如圖3所示。
各一級指標下的得分
圖3表明:
a)10名學生的綜合成績與一級指標中學習情況的變化趨勢近似,說明在各一級指標中學習情況對總成績的影響最大。
b)一級指標中創(chuàng)新實踐得分遠低于其他一級指標和綜合成績得分,表明了一級指標中創(chuàng)新實踐對綜合成績的影響較小,體現出多數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偏低,學校應給予學生更多的機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
5 結語
獎學金的綜合評定是典型的多層次多指標問題。文本采用改進的AHP法進行評定,建立了以思想道德、學習情況、創(chuàng)新實踐和身心素養(yǎng)為一級指標的獎學金評價指標體系。運用三標度法構建比較矩陣,并利用改進的層次分析法給出了指標體系中各因素相對上一級別某因素的相對權重。
實例將10名學生在各指標下的評定轉化為相應的分數,評定出了10名同學的綜合成績,評定結果符合客觀實際。但實際上,獎學金評定問題中,部分指標難以量化,且影響獎學金評定的因素較多,不同學校,不同類別學生不能統(tǒng)一對待。因此如何根據不同類型的學校制定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并采用合適的量化技術及評價方法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曾仲,沈少龍.高等教育管理探索[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4.
[2]楊麗賢,曹新成,關麗紅.談高等數學理論在經濟領域中的應用[J].長春大學學報,2006(12):20-22.
[3]劉繼平,嚴俊杰.等效熱降法的數學理論基礎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1998,32(5):68-71.
[4]培莊,洪興.知識表示的數學理論[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5]馮變英,李霞.獎學金計算方法的改進[J].運城學院學報,2004,22(2):44-45.
[6]鐘玉琢,李樹青,林福宗.多媒體計算機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3.
[7]T L Satty.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M].New York: McGraw-Hill Inc,1988.
[8]宋光興,楊德禮.模糊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及一致性改進方法[J].系統(tǒng)工程,2003,21(1):110-116.
[9]郭金玉,張忠彬,孫慶云.層次分析法的研究與應用[J].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8,18(5):148-153.
[10]牛麗,陳珂,程媛.改進的層次分析法在就業(yè)綜合評價中的應用[J].計算機仿真,2011,28(5):376-379.
[11]姜啟源.數學模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